口甜的病因_口甜的症状_口甜怎么治疗_口甜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口甜

口甜又称“口甘”,最早见于《内经》,是指患者自觉口中有甜味,如吃甜食一般,即使饮净水也有甜味,一般以晨起较明显,多与脾胃病有关。现代研究表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糖尿病患者,常觉口舌发甜。

其它名称

口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外感湿热、劳倦等,导致脾胃功能失常,从而致病

常见症状

口中发甜、饮白水亦甜

检查项目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血糖或尿糖测定、糖耐量试验、超声、CT、MRI检查、内镜检查

发病部位

口腔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脾胃病科

重要提醒

日常生活中,宜清淡饮食,以免加重病情。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口甜好发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及糖尿病患者,具体发病率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口甜好发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及糖尿病患者。

好发季节

常见于夏季湿热较明显时。

症状

典型表现

1、脾胃积热口甜

口中发甜,口干欲饮,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而燥,脉数有力。

2、脾胃湿热口甜

口淡而甜,纳呆食少,胸脘痞闷,口中黏腻,肢体困倦,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脾胃气阴两虚口甜

口甜,不思饮食,口干欲饮不多,神疲乏力,脘腹作胀,大便不调,舌干稍红,苔少,脉细弱。

原因

总述

中医认为口甜病位在脾胃,病机有虚有实。实证有脾胃积热或湿热;此外,脾胃气阴两虚也可致口甜。现代医学认为,口甜常因消化功能紊乱,引起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异常所致;此外,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增高,也可出现口甜。

症状起因

1、脾胃积热

多因饮食不节,恣食辛辣,嗜烟酗酒,酿成内热。

2、脾胃湿热

多因外感湿热、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嗜酒等,导致湿滞中焦,郁而化热,湿热壅滞,阻滞气机,脾津失化,运化转输失常,脾津上溢于口,而致口甜。

3、脾胃气阴两虚

多因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虚,虚热内生,脾津受灼,而为口甘。

常见疾病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糖尿病

就医

门诊指征

1、患者自觉口甜,而且症状反复出现;

2、伴多食易饥、唇舌生疮、大便干燥等;

3、伴胸脘痞闷,口中黏腻,肢体困倦等表现;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患者可能需要到中医院的脾胃病科,或者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就诊。

2、待明确原发疾病后,也可选择西医院的消化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6、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口甜的?是间断出现还是持续出现?

2、您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吗?比如多食易饥、唇舌生疮、肢体困倦等?

3、您之前有其他疾病吗?

4、您的作息情况怎么样?经常熬夜吗?

5、您就诊前做过什么检查吗?具体的项目是什么?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4、需要采取什么治疗?要治疗多久?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中医检查。此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西医相关检查,包括血糖或尿糖测定、糖耐量试验、超声、CT、MRI检查、内镜检查等。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包括闻气味和听声音,通过辨别患者身上有无异味、语调的高低强弱等,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医生可通过切脉,初步诊察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糖或尿糖测定

了解患者血糖或尿糖水平,确定有无糖尿病。

2、糖耐量试验

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两种,有助于排除糖尿病,

影像学检查

常用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可显示消化道的结构,了解有无异常肿物等病变,对病因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

内镜检查:医生可内镜下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必要时还可在镜下去活检送病理检查。常用有胃镜、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超声内镜等。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的既往史、典型表现、中医舌脉特点,再结合西医内镜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通常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口甜需与口淡鉴别,二者均为饮食口味的异常,发病都与脾胃有关。口淡是指口中味觉减退,一般伴有纳谷不香,食欲不振等症状,与脾胃气虚、湿困脾胃、气阴两虚有关;而口甜则为自觉口中发甜,与脾胃积热、脾胃湿热、脾胃气阴两虚有关。一般通过典型表现、体格检查或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鉴别。

治疗

预计治疗

口甜以清热泻火、清热化湿、益气健脾、和胃养阴为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辨证治疗。部分患者还可给予中成药治疗,或配合针灸治疗。

药物治疗

1、中医辨证治疗

(1)脾胃积热

①治法:清热泻火为主。

②方药:轻者用泻黄散加减;兼有腑实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2)脾胃湿热

①治法:清热化湿。

②方药:根据症情,可选用平胃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加减。

(3)脾胃气阴两虚

①治法:益气健脾、和胃养阴。

②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山药、石斛、莲子等。

需在专业的中医医师指导下用药治疗,不可自行服用。

2、中成药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由专业医生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如香砂平胃丸、藿香正气口服液、葛根芩连片等。

相关药物

香砂平胃丸、藿香正气口服液、葛根芩连片等,临床证型不同,所用药物有所不同,使用之前详细咨询医师。

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口甜患者还可选择针灸治疗,但需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1、主穴

取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

2、配穴

(1)食欲不振者,可加中脘、中枢等穴。

(2)身重困倦者,可加阴陵泉、关元、气海等穴。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日常

护理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生活管理

1、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酗酒、吸烟等。

2、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饮食

饮食调理

口甜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提倡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避免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本病与脾胃密切相关,应饮食有节。

2、适当增加新鲜叶类蔬菜的摄入。

3、提倡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羹、瘦肉粥等。

4、多吃新鲜的水果,多饮温水。

饮食禁忌

1、避免暴饮暴食。

2、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3、少吃寒凉生冷的食物,如冰棍、生鱼片等。

4、不建议过度食用油炸食物。

5、少吃肥肉、猪皮、鸡皮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6、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蜜饯、糖果等。

预防

预防措施

1、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2、规律饮食,注意均衡营养。

3、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或高热量食物。

4、建议平时多饮水,戒烟限酒。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