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_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_颈部淋巴结肿大怎么治疗_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颈部淋巴结肿大

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亦无压痛。当机体受到致病因素侵袭后,信息传递给淋巴结,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有效地杀伤致病因子,同时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头颈部淋巴引流丰富,颈部本身就有很多淋巴结,在病理生理状态下,可造成颈部淋巴结肿大。

英文名称

lymphnoditis of neck regions

其它名称

颈下淋巴肿大

主要病因

感染、肿瘤等

常见症状

颈部淋巴结肿大

检查项目

B型超声检查、CT和核磁共振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血沉、骨髓检查、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病理学活体组织检查等

发病部位

颈部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症状

典型表现
颈部淋巴结肿大根据不同病因,常会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扁桃体肿大、外阴溃疡、皮肤皮疹等症状。

原因

总述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当外界致病因素入侵人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是与感染、肿瘤、风湿免疫疾病有关。
症状起因

1、感染因素

(1)细菌性感染:牙、扁桃体、面部、头皮等局部细菌感染,结核,猫抓病,莱姆病等。

(2)病毒性感染:疱疹性口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HIV感染(AIDS病)。

(3)寄生虫感染:如锥虫病、微丝蚴病、弓形虫病。

(4)衣原体感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

(5)螺旋体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2、风湿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肿瘤因素

(1)原发性肿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尤其是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2)继发性肿瘤:多为癌的淋巴结转移或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鼻咽癌、甲状腺癌、各种口腔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肾癌、宫颈癌、卵巢癌等上皮性恶性肿瘤以及软组织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等。

4、其他疾病因素

如结节病、窦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血管滤泡增生(包括Castleman病、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增生即木村病及相关疾病)等。

常见疾病

急性淋巴结炎、慢性淋巴结炎、肺结核、肝结核、胃结核、肠结核、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颈部恶性淋巴瘤、颈部转移癌、艾滋病、淋巴结结核等。

就医

门诊指征

1、自行触摸发现疑似淋巴结肿大。

2、体检发现枕部、耳前、耳后淋巴结肿。

3、或伴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考虑感染性疾病可能。

4、或伴口腔内扁桃体肿大,考虑扁桃体炎的可能。

5、有不洁性交史,出现外阴溃疡、皮肤皮疹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警惕梅毒等性病。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表现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怀疑慢性淋巴结炎者,及时到普外科就诊。

2、怀疑感染性疾病,可于感染科就诊。

3、怀疑肿瘤所致者,及时到肿瘤科就诊。

4、怀疑早期梅毒者,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针对病因,可能需要做血液检查,晚上10点以后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

3、就诊当天最好不要穿高领的衣服,以便于医生更好的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颈部淋巴结开始肿大的?

2、随着时间的推移,您的肿大的淋巴结是保持不变还是不断增大?

3、除颈部淋巴结肿大外,您的身体其他部位的淋巴结是否有肿大的现象?

4、您自己触摸肿大的淋巴结,是光滑的还是凹凸不平的?

5、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发热、乏力、疼痛或消瘦?

6、您以前是否出现过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7、您之前是否有过细菌或病毒感染史、肿瘤性疾病?

8、您是否还有其他基础疾病?

9、您最近有在服用哪些药物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病情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哪些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我的肿大的淋巴结会癌变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我平时都应该注意些什么?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会先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B型超声检查、CT和核磁共振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血沉、骨髓检查、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病理学活体组织检查等辅助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先观察患者面容、营养状况、皮肤损害、出血倾向、关节活动情况、肝脾是否肿大。通过触诊了解浅表淋巴结肿大情况,注意是全身性还是局部性淋巴结肿大,是否融合,质地和活动度、压痛触痛、表面皮肤是否红肿、有无窦道和瘢痕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对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2、血沉、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3、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

滴定效价在1:64或以上有助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4、血清学

EB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病感染的特异性抗体检测。

5、结核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PD)试验

筛查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6、骨髓活检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对白血病、浆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也可在骨髓中找到寄生虫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

1、X线胸片

可以了解肺部情况,判断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否源自肺痘转移。

2、B型超声

颈部超声可观察到颈部血管、甲状腺、淋巴结的情况。淋巴结恶性病变多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的破坏;淋巴结炎可见淋巴结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呈椭圆形或圆形,长径与厚径之比>2,包膜清皮质增厚,髓质也可增厚,两者之间分界清楚,皮质呈低回声。

3、CT及核磁共振

可完整显示肿块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一步明确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否为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所致。

病理检查

淋巴结穿刺和淋巴结切除活检,是确诊淋巴结肿大原因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尤其是对实验室和影响学检查不能明确病因,也是恶性肿瘤的分型和组织学依据必不可少的检查。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查是否存在急性淋巴结炎、慢性淋巴结炎、肺结核、肝结核、胃结核、肠结核、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等疾病。

鉴别诊断

1、慢性淋巴结炎

小儿多见,单个或数个淋巴结肿大,除颌下与颈部淋巴结肿大外,可同时出现枕部、耳前、耳后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的大小如黄豆至花生米样大,质地柔软,光滑,活动度大,轻压痛,严重者淋巴结如小枣大,局部有红肿、压痛, 常无全身感染症状。头面部、口咽部常有炎症病灶(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龋齿等)。

2、淋巴结结核

常为多个肿大淋巴结,可互相融合,质地稍硬,有时形成脓肿,但不热不红,医学上称为寒性脓肿,破溃后可形成慢性窭道;可伴有全身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颈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

3、颈部转移癌

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颈部的淋巴结。转移癌多来自头部,如鼻咽、口腔、喉及腮腺、甲状腺、肺、乳房及胃等处。肿块多固定,质硬,无压痛,多个可融合成块。需仔细询问,可能会发现原发肿瘤的症状。

4、恶性淋巴瘤

为一种发生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淋巴结明显肿大,常融合,质地硬,多伴有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可有消瘦、贫血、发热等。

5、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犯所致,病程长,淋巴结逐渐增大,常有淋巴结肿大,发热,消瘦,乏力和白细胞减少等。

6、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多具有典型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但应与咽白喉、咽峡炎、白血病及猩红热等鉴别。慢性扁桃体炎目前尚无满意的客观诊断方法,主要根据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再结合检查可见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扁桃体小窝口有黄白色栓塞物,压挤舌腭弓有脓性物自小窝口排出,扁桃体肥大或缩小,表面有瘢痕及粘连等,即可诊断。细菌培养、小窝内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透明质酸酶及抗链激酶等的效价测定,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7、梅毒

各期梅毒都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和特点,若见下疳伴有淋巴结肿大,全身广泛对称,特别是同时在手掌、足跖有斑疹或丘疹而无痛痒症状,或生殖器部有湿润增生斑丘疹块(扁平湿疣)并伴有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到早期梅毒的可能。若患者有不洁性交史,梅毒的可能性更大。实验室检查有梅毒螺旋体检查和梅毒血清反应检查。

治疗

预计治疗
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很多,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这样才有利于颈部淋巴结肿大早日康复并且减少复发。
治疗方法

1、如果慢性淋巴结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治疗头部、口咽部原发病;有些病人需行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作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作治疗。

2、如果是淋巴结核,就必须正规抗结核治疗,应给予。有脓肿可抽脓后注入链霉素,必要时手术切除病变淋巴结。

3、如果是肿瘤导致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必须治疗原发肿瘤才有疗效。恶性淋巴瘤可给予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转移性肿瘤主要治疗原发肿瘤。

4、其他疾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针对原发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相关药物
青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预防

预防措施

1、避免外伤

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

2、控制感染、消除炎症

若患有淋巴结炎、龋齿、局部组织感染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

3、改善体质

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合理膳食

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