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
皮疹(rash)是皮肤损害体征的总称,亦称皮肤损害(即皮损),指被他人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发生在皮肤、黏膜上所呈现的病变。皮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损害,皮肤病、全身系统疾病均可发生,不仅对患者的机体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患者社会心理方面产生影响。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流行病学
症状
皮疹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损害是皮肤病最早出现的皮肤损害,因在不同的皮肤病中有不同的原发损害,它对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特异性。继发损害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也可由其他刺激或损伤原因引起,是发生于原发疹上或是原发疹消退后所出现的另外一种皮疹。
1、原发性皮损
(1)斑疹
由皮肤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皮面相平,无隆起与凹陷,视诊可见但不可触及;直径>3~4cm的斑称为斑片。根据其颜色不同可将斑分为以下几种:
①红斑:由局部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增多及充血所致、皮损压之可褪色,可分为炎症性红斑(如丹毒)和非炎症性红斑(如鲜红斑痣)。
②瘀点和瘀斑:由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到真皮内所致。皮损压之不褪色。直径<2mm者称为瘀点,>5mm者称为瘀斑。
③色素沉着斑:由表皮细胞中色素增多引起,可分为先天性(如先天性色素痣)和后天性(如黄褐斑)。
④色素减退斑:由表皮细胞中色素减少引起,可见于白色糠疹、花斑癣等。
⑤色素脱失斑:由表皮细胞中色素脱失引起,可分为先天性(如白化病)和后天性(如白癜风)。
(2)丘疹
是质地坚实的局限性、隆起性损害,直径一般<1cm,它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如银屑病)、代谢产物聚积(如皮肤淀粉样变)或炎细胞浸润(如漫疹)引起。丘疹表面可光滑或粗糙,形状可为扁平、圆形或中央有脐凹,颜色可呈紫红色(如扁平苔藓)、淡黄色(如黄色瘤)或黑褐色(如色素痣)。大小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时称丘疱疹;顶部有较小脓疱则称丘脓疱疹。丘疹可转变为水疱、脓疱、斑块或糜烂面,亦可吸收消退。
(3)斑块
为直径>1cm的扁平、隆起的浅表性皮损。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4)风团
为暂时性、水肿性、隆起性皮损。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清渗出所致,皮损大小不一,可为红色或白色,周围常有红晕,发生快、消退亦快,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5)结节
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可深达真皮或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结节可由炎性浸润(如结节性红斑)或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色瘤)所致;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溃破成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
(6)水疱和大疱
是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直径>1cm者称大疱,可直接发生亦可由丘疹转变而来。水疱可位于角质层下(如白痱)、表皮内(寻常型天疱疮)或表皮下(大疱性类天疱疮)。依据位置不同疱壁可呈紧张或松弛,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
(7)脓疱
是高出皮面内含脓液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疱液浑浊,可稀薄或黏稠,周围常有红晕,愈合后是否留有瘢痕与脓位置深浅有关,有的脓疱为无菌性脓疱(如角质层下脓疱病)。
(8)囊肿
是含有液体、半固体黏稠物或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中或更深的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弹性,大小不等。常见的有粟丘疹、皮样囊肿等。
2、继发性皮损
(1)糜烂
为局限性表皮缺损。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脱痂、丘疹抓破后露出湿润面而形成,因系表皮缺损而未累及基底膜带和真皮,故愈合较快且预后不留瘢痕。
(2)溃疡
为局限性深达真皮或更深的皮肤缺损。感染、放射性损伤、皮肤癌等均可引起溃疡,其大小、形态各异。基底部常有坏死组织,边缘陡直、倾斜或高于周围皮肤,因累及基底膜带甚至真皮,故愈合较慢且预后留瘢痕。
(3)浸渍
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如湿敷较久、指(趾)缝等皱褶部位经常潮湿)导致的皮肤含水量增多、角质层软化,皮肤变白变软甚至起皱称之。患处受摩擦后表皮易脱落而露出糜烂面、容易继发感染。
(4)裂隙
也称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隙,通常深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浸润增厚或角化导致皮肤弹性减弱后活动牵拉而引起,故常见于活动部位如掌跖、指趾、口角等处。
(5)瘢痕
真皮及其以下组织缺损或破坏后,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皮损表面光滑无弹性、无皮纹和毛发。按其与周围正常皮肤的高低关系可分为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肥厚性瘢痕)和平滑瘢痕。
(6)萎缩
为皮肤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由表皮细胞数目(或真皮)和皮下的结缔组织减少所致。表皮萎缩常表现为皮肤变薄,外观半透明、表面有细皱纹,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真皮萎缩则表现局部皮肤凹陷,表皮纹理可正常,毛发可能变细或消失;皮下组织萎缩则表现为凹陷明显。
(7)鳞屑
是脱落或即将脱落的角质层细胞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所引起。鳞屑的大小、厚薄、形状不一,可呈糠秕状(如花斑癣)蛎壳状(如银屑病)或大片状(如剥脱性皮炎)。
(8)痂
有溶液的创面、滲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根据内容物的不同,可呈黄色(浆液性)黄绿色(脓性)、暗红或黑褐色(血性),形态大小、厚薄各有不同。
(9)抓痕
也称表皮抓破,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失。常见于各种瘙痒性皮肤病,若损伤较浅则预后不留瘢痕。
(10)苔藓样变
也称苔藓化,即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界限清楚。由经常搔抓、摩擦使角质层和棘层增厚以及真皮产生慢性炎症改变所致。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原因
1、一般发病因素
(1)年齡
很多皮肤病的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某些年龄组容易发生某些皮肤病。新生儿期可发生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婴儿期可发生婴儿湿疹、大疱表皮松解症等,幼儿期可发生白色糠疹、异位性皮炎、色素性荨麻疹等,青春期可发生寻常性痤疮、脂溢性皮炎等,中年以上到老年易发生皮肤瘙痒症、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皮肤癌等。
(2)性别
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红斑及系统性硬皮病多见于女性,月经疹只见于女性。痤疮、脂溢性脱发多见于男性,须疮只发生于男性。
(3)种族
种族不同,其遗传体质和对某些疾病的反应也不相同。如白种人皮肤色素少,皮肤癌发生率比较高,但黑色丘疹状皮炎仅见于黑种人。
(4)气候与季节
某些皮肤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如多数银屑病、湿疹在冬季加重,多形性红斑及玫瑰糠疹易发生于春秋季,痱子多发生于夏季,冻疮易发生于冬季寒冷又潮湿的地方,花粉过敏性皮炎易发生在春季。
(5)职业
很多皮肤病与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有关。不但与现在的职业,还与过去的职业有关。如化学工业工人易发生化学性接触性皮炎,演员易发生油彩皮炎,外科医师易发生刷手皮炎,农民易患稻田皮炎。
(6)环境
某些皮肤病的发生与环境有一定关系。如光敏性皮肤病在高原地区发病较多,银屑病在寒冷地区易于发生。
(7)个人卫生
讲究个人卫生,不易染上虱病或疥疮。过多用肥皂热水擦洗者,在冬季易发生皮肤干燥、瘙痒或破裂。
(8)病灶
很多皮肤病的发生与感染病灶如龋齿、扁桃体炎、中耳炎及肠寄生虫病等有关。
(9)社会因素
有些疾病的传播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包括患者的生活条件、经济状况、营养状况、生活信仰等。
(10)接触史
接触可疑患者、动物、植物、药品、工业化学品或服用可疑食品与药品以及既往过敏史。
(11)自然环境改变
如寒冷、湿热、日光、风雨、潮湿、季节、昼夜对疾病的影响。
(12)生理变化
青春期、老年、妊娠、月经等与皮疹的关系。
2、主要发病因素
(1)物理性因素
因摩擦、压力等所致的皮肤损害有鸡眼、胼胝及压疮等,因温度变化而起的有烫伤、冻疮等,放射线可引起放射性皮炎,受光照射后可发生光感性皮炎。
(2)动物性因素
如由虫咬而致的虫咬皮炎,蜂类等刺蜇而发生的皮炎,因桑毛虫的毒毛或刺毛虫的刺毛刺入皮肤而引起的皮炎等。
(3)植物性因素
油漆等刺激而发生的皮炎。
(4)化学性因素
许多药物染料及化学原料或制成品等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
(5)生物性因素
细菌,如球菌所致疖、毛囊炎、痈、丹毒及脓疱疮,杆菌引起麻风及皮肤结核;病毒可致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螺旋体引起梅毒等;真菌引起各种浅部、深部真菌病;寄生虫引起钩蚴皮炎、猪囊虫病等。
(6)遗传
如鱼鳞病、白化病、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毛囊角化病、色素性干皮病及肠病性肢端皮炎等。
(7)胎传
如胎传梅毒。
(8)食物
如对某些食物过敏而发生的荨麻疹。
(9)代谢障碍
如脂质代谢障碍引起黄色瘤蛋白质和皮肤淀粉样变等。
(10)神经精神因素
麻风周围神经病变可发生皮肤溃疡;精神障碍可发生人工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斑秃、多汗症及胆碱能性荨麻疹等。
(11)内分泌紊乱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可引起痤疮、多毛、萎缩纹及满月脸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发生皮肤黏液性水肿;妊娠时可发生黄褐斑、妊娠疱疹等。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障碍可引发肢端发绀、象皮肿等。
(12)病灶感染及内脏疾病
病灶感染可诱发荨麻疹、湿疹和多形红斑;糖尿病可伴发黄色瘤、疖病、痈、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及皮肤瘙烽症;肝病可伴发皮肤瘙痒症和掌红斑;消化道肿瘤可伴发黑棘皮病;内脏恶性肿瘤可伴发皮肌炎等。
3、促使皮疹发展或加重的因素
(1)精神情况
精神紧张、精神创伤、情绪波动或抑郁,以及心理异常均可使皮疹发生或加重。
(2)搔抓
一些瘙痒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等常因患者不断搔抓而使皮损变厚,皮损变厚反过来又加重瘙痒。一些感染性的皮肤病如脓疱疮、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等还可因搔抓而蔓延。
(3)热水肥皂烫洗
很多皮疹奇痒难忍,患者常喜用热水烫而使皮损加重。特别是对一些急性湿疹皮炎,烫后皮肤毛细血管更加扩张,糜烂渗出加重。有些皮损常因使用肥皂使病情恶化。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及冬季瘙症用肥皂洗后,皮肤更干燥可使瘙痒加重。
(4)日晒
光感性皮炎、湿疹等,常因强烈日晒后反而加重。
(5)饮食不当
一些皮疹可因进食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葱、蒜等)或“发物”(如鱼、虾、羊肉等)而使病情加重。
(6)其他
用药不当特别是外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都可使原有皮损加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易导致皮疹难以治愈或复发。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婴儿湿疹、大疱表皮松解症、白色糠疹、异位性皮炎、色素性荨麻疹、寻常性痤疮、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皮肤癌、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红斑、系统性硬皮病、月经疹、脂溢性脱发、须疮、痱子、冻疮、过敏性皮炎、光敏性皮肤病、银屑病、虱病、疥疮、肠寄生虫病、鸡眼、胼胝、压疮、放射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毛囊炎、痈、丹毒、脓疱疮、麻风、皮肤结核、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梅毒、钩蚴皮炎、猪囊虫病、鱼鳞病、白化病、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毛囊角化病、色素性干皮病、肠病性肢端皮炎、荨麻疹、皮肤淀粉样变、斑秃、多汗症、胆碱能性荨麻疹、萎缩纹、满月脸、皮肤黏液性水肿、黄褐斑、妊娠疱疹、肢端发绀、象皮肿、黄色瘤、黑棘皮病、传染性软疣等。
就医
1、突发高热伴皮疹;
2、突发大范围的皮疹;
3、出现严重皮肤感染现象,如皮肤破溃、流脓;
4、出现其它严重病情。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不明皮疹,反复发作或迟迟不消退;
2、伴发热;
3、伴耳后淋巴结肿大等;
4、伴明显疼痛、瘙痒或脱皮等;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行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1、如出现严重过敏,出现皮疹的同时还逐渐感觉呼吸困难,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2、如病情较平稳,可前往皮肤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如天气凉爽,可穿较为宽松的衣服,方便医生进行检查。
3、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的皮疹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2、您觉得疼吗?痒吗?
3、您都有哪些部位出现了皮疹?
4、您皮疹的出现是持续性、间断性,还是偶发的?
5、自从您发现皮损以来,您的皮疹是否加重或减轻了?有什么原因么?
6、除了皮疹您还有其他不适么?发烧吗?
7、您觉得有什么原因诱发您出现皮疹么?对什么过敏么?
8、您周围有人出现过相似的皮疹吗?
9、您以前有过类似的症状么?
10、您之前是否治疗过?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1、我为什么会出现皮疹?
2、我的皮疹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怎么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的皮疹会传染吗?
6、这次治好后,我的皮疹还会复发么?
7、我在日常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诊断
根据患者家族史、外伤史、用药史、过敏史,结合皮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再结合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查、分泌物涂片镜检、外斐反应检测、肥达反应检测、病理检查等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多可明确诊断。
常见皮疹表现鉴别:
1、斑疹
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
2、丘疹
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
3、玫瑰疹
常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圆形斑疹,压之褪色。
4、斑丘疹
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即为斑丘疹。
5、荨麻疹
又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或苍白或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是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
治疗
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如下:
1、猩红热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勿抓破皮肤,防止继发感染。年长儿每日用温热淡盐开水洗漱数次。
(2)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
(3)支持疗法:重型患儿可输血浆或全血,能起到中和毒素、增加抵抗力的作用。
2、风疹
(1)一般疗法: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较重者应卧床休息,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脑炎出现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3)先天性风疹:自幼即应有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患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观察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测听力,矫治畸形,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帮助其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劳动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4)药物治疗: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可能有助于减轻病情。
(5)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药、止咳药及镇痛药,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拭,结膜炎用0.25氯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3、水痘
(1)加强护理,如勤换内衣、剪短患儿指甲、戴手套以防抓伤和减少继发感染等。
(2)保持空气流通,供给足够水分和易消化的食物。
(3)皮肤瘙痒可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必要时可给少量镇静剂。
(4)抗病毒药物首选阿昔洛韦,应尽早使用,一般应在皮疹出现的48小时内开始。
日常
1、皮疹的护理
(1)病情观察
每天观察患者的皮疹情况及用药后皮疹的反应,有无红肿、皮疹加重、刺痒感等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向医师反馈。
(2)遵医嘱正确用药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交待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皮肤护理
患者皮肤损害常有渗出、结痂、脱屑等治疗又需用大量外用药,所以必须经常及时更换污染衣裤及被褥,沐浴清洁皮肤。
(4)止痒
皮疹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晚间尤甚,可影响患者睡眠和情绪,应向患者耐心解释,尽量避免搔抓、摩擦,经常剪平指甲,并避免用热水烫洗来止痒。此外,可酌情给予抗组胺类药或镇静催眠类药物。
(5)减轻疼痛
有些皮损(溃疡、糜烂、疖肿等)可引起疼痛。治疗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进行,预先计划好操作流程,动作轻柔、快捷,减少由于操作引起的疼痛。在进行局部皮损清洁时要用棉球,禁用纱球,因纱球表面粗糙,再擦涂皮损表面时会加重患者疼痛。操作过程中,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多与其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疼痛症状较严重的患者,换药前30min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2、保护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预防并发症
(1)患者指甲不要过长,保持清洁,夜晚可戴棉质手套,以免睡眠时不自主地抓破皮肤。
(2)叮嘱患者瘙痒严重时勿用力搔抓,防止造成皮肤破渍。局部出现水疱或脓疱时不可挤压碰破,应由护理人员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进行清洁处理。结痂、脱屑严重的皮疹,患者不要私自揭掉痂皮,此时底层皮肤并未愈合,揭掉结痂可引起皮肤破溃、出血,增加感染机会,因此结痂应让其自然脱落。
(3)每天观察皮疹情况,注意有无好转或破溃、出血。对局部破损严重的患者,可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皮肤褶皱部位(颈部、腋下、腹股沟)的皮疹,应保持干燥,协助患者尽量暴露局部皮肤,此时要注意调整室温,避免患者着凉。
(4)保持衣服、床单、被服的干净,毛巾专人专用。
(5)卧床患者不能活动应定时协助其翻身,为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肛周皮肤的变化,如有红肿、浸渍,则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每日涂抹收敛、保护性膏剂。
(6)伴有糜烂、溃疡的皮疹患者,应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患处,如果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在生理盐水中同时可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起到局部抗炎作用。
(7)患者需要输液治疗时尽量选择皮肤表面无破溃、无脓疱的部位进行穿刺,粘贴胶布时避开有皮疹的皮肤,以免受到胶布的影响使皮疹加重。如果没有完整皮肤可用于粘贴胶布,则用绷带或纱布缠绕固定。
3、饮食护理
皮疹患者应多进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多饮水,少饮咖啡、浓茶、可可等兴奋神经的饮料。大面积、全身性皮疹的患者,会大量丢失蛋白,应进高蛋白饮食。
4、用药指导
(1)局部使用类固醇药膏时,应注意用药量,涂药时只涂抹薄薄一层即可,用量太多会引起皮肤变薄、表皮血管扩张及出现皮肤皱褶等不良反应。
(2)面部、外生殖器或皮肤皱褶处的皮疹只能用低效类固醇药膏,如尤卓尔,而强效类固醇膏禁用此处。
(3)长期口服类固醇患者易发生感染,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及血常规的变化,如发现体温升高等感染征兆时及时上报医师。
(4)长期口服类固醇患者应严格遵医嘱逐渐减量,不可自行突然停药。
5、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会因皮疹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悲观、消沉甚至自弃,不良的心理精神状态对疾病的转归起负面影响。家属要注意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和要求,掌握其心理变化及其主要原因,耐心倾听患者叙述。对外观改变的患者,应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理解和心理支持,指导其适应新环境。对患者给予详细耐心的解释,使其了解目前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有计划地教导患者皮肤保洁方法和用药方法,鼓励并要求其参加治疗和病情照顾。对患者的积极行为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
6、健康教育
(1)避免接触加重或诱发皮疹的因素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者应明确知道避免接触致敏物质,避免食用与变态反应有关的异性蛋白,如鱼、虾、蟹等。对药物过敏反应引起药疹的患者说明今后不能再用有关的致敏药物。应向光感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卟啉病患者说明日光或紫外线与发病的关系,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患者应了解少饮浓茶、酒和少食辛辣食物可减少发病。
(2)注意皮肤的清洁
多洗澡,勤换衣裤及被褥,让患者了解经常保持皮肤清洁是预防皮肤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3)避免搔抓、搓擦皮肤
瘙痒是皮疹常见的伴随症状,应说服患者做到不抓或少抓,剪平指甲,不要外用刺激性药物勿过度烫洗。
(4)指导用药
向患者详细介绍用药的药名、用法、时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如多数抗组胺药有嗜睡作用,尽可能在晚上服用;皮质激素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及逐步停药;应用免疫抑制药治疗时注意随访血常规和肝功能。湿敷患者应让其了解湿敷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及其亲属具体方法;其他外用药也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