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的病因_盗汗的症状_盗汗怎么治疗_盗汗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盗汗

盗汗(night sweats)一般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出汗,醒后汗自止。既可单独出现,也常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与内分泌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或精神疾病、癌症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单纯盗汗如能及时调治,预后较好,大多可以治愈或好转。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当原发疾病好转、痊愈,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

英文名称

night sweats

是否医保

遗传性

主要病因

内分泌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或精神疾病、癌症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

常见症状

睡时出汗、醒后自止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红细胞沉降率、CT、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病理活检、心电图、肌电图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精神心理科

重要提醒

保持心情愉快、调整饮食、适度锻炼,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症状

典型表现
盗汗主要表现为夜晚睡眠过程中出汗,甚至可能会浸湿睡衣或床单、被褥,醒后汗自止。
伴随症状
不同原因引起的盗汗还可伴有其他症状。

1、甲状腺功能亢进还会伴颈部变粗、眼球突出、食欲旺盛、大便次数增加、激动烦躁、体重减轻。

2、糖尿病还会伴血糖升高、代谢紊乱、多饮、多食、多尿。

3、脑中风还会伴身体局部感觉异常或丧失,全身多处肌肉无力、活动受限。

4、周围神经疾病还会伴四肢刺痛、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随病情进展,可发生肌肉无力,难以协调身体在行动过程中的平衡性。

5、各类慢性心血管疾病还会伴呼吸急促、心跳不规则、头晕目眩、虚弱乏力、容易疲劳、出冷汗、脸色苍白、四肢发冷。

6、精神疾病还会伴头晕、头痛,精神状态或性格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7、系统性红斑狼疮还会伴皮疹、乏力、口腔溃疡、关节疼痛、器官功能受损。

8、类风湿关节炎还会伴双手和手腕等小关节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

9、各类炎性肠病和其他胃肠道溃疡或病变还会伴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乏力虚弱。

原因

总述
本病主要与内分泌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或精神疾病、癌症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药物副作用等有关。
症状起因

1、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2、感染性疾病

艾滋病、慢性肝病、结核病、心内膜炎、骨髓炎、脓肿。

3、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4、神经、精神疾病

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焦虑症、多汗症。

5、癌症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前列腺癌、肾癌、淋巴瘤、白血病、嗜铬细胞瘤。

6、药物的不良反应

激素类药物、抗抑郁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胰岛素类药物或磺脲类药物)。

7、其他原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思虑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睡前酗酒、过量吸食毒品、毒品或酒精的戒断反应。

常见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焦虑症等。

就医

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夜间睡眠出汗的现象,甚至可能会浸湿睡衣或床单、被褥,但醒后汗自止;

2、盗汗情况影响到日常睡眠;

3、盗汗情况持续加重,或本来缓解了又突然出现并持续加重;

4、伴四肢的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等,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出现盗汗应注意;

5、伴发烧、体重减轻、局部疼痛、咳嗽、腹泻等;

6、伴情绪异常、性格改变等;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夜间盗汗什么时候出现的?

2、哪些部位最为明显?

3、每次大致出多少汗?

4、您最近盗汗有缓解或加重吗?

5、您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激动烦躁等?

6、您以前是否患有神经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是否有过治疗?

7、您有没有服用特殊的药物和保健品?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盗汗的症状?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进行哪些治疗?大概需要服药多久?

4、治疗后是否还会复发?

5、我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6、我是否需要复查?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体格检查,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红细胞沉降率、CT或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病理活检、心电图、肌电图等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脉诊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评估是否发生贫血或感染。

2、血生化检查

测定血糖评估是否存在糖尿病,测定肝功能、肾功能评估肝、肾功能是否异常。

3、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可了解体内是否存在活动性炎症。

影像学检查
CT或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以显示病变的具体部位、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主要是医生通过内镜取样或经皮穿刺取样,了解病变的具体性质。
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可以观察心律、心率是否正常,整个心跳过程是否出现变化,了解心脏状态。

2、肌电图

医生会采用仪器记录肌肉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电流强度,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的典型症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自汗。
鉴别诊断
需要注意自汗和盗汗的鉴别。自汗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白天经常出汗,稍微运动则出汗更多,但与睡眠无关。

治疗

预计治疗
盗汗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假如是由药物引起,医生会要求患者停用此类药物。假如是由疾病引起的,医生则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因治疗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原发病的治疗:

1、对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潮热、盗汗等症状明显者,可给予激素治疗或激素替代治疗。

2、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有些患者适合行心理治疗,但多数人可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或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3、结核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用药需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五大原则。具体的药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耐药性以及感染部位。常见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者病情严重,应考虑是否耐药,必要时需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

相关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安神丸、归脾丸、知柏丸、珍珠丸
中医治疗

盗汗的临床辨证分型多分为心血不足及阴虚火旺两种类型。

1、心血不足

(1)证候:常表现为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心悸,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少华,气短神疲。舌淡苔薄,脉虚。

(2)治则:补血、养心、敛汗。

(3)方药:可选用养心汤,水煎服。或口服安神丸、归脾丸。

2、阴虚火旺

(1)证候:往往出现潮热盗汗,虚烦少寐,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治则:滋阴降火。

(3)方药:可选用滋阴汤,水煎服。或口服知柏丸、珍珠丸。

预后

一般预后
盗汗的预后和干预是否及时、发病原因等有关。单纯盗汗如能及时调治,预后较好,大多可以治愈或好转。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当原发疾病好转、痊愈,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
危害性

1、盗汗虽然不会威胁生命,但是如果长期存在会影响休息,进而影响患者的整个身体状态。

2、频繁的出汗,会使体内的营养元素流失,导致体质下降、虚弱无力。

治愈性
如果是单纯的盗汗,通过积极调治,大多可以治愈或好转。若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病情往往比较严重,通过及时、合理、规范的治疗原发病,盗汗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干预、合理治疗,症状会缓解甚至治愈。
根治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
复发性
如果日常不注意调理,或引起盗汗的原发病治疗不彻底,盗汗可能会反复发作。

日常

护理原则
日常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注意调整饮食、适量锻炼,以改善预后。
生活管理

1、醒来及时用毛巾将身上汗液擦干,避免受凉感冒。

2、被汗液浸湿的被褥、床单、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清洁干燥。

3、每天坚持适量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不要运动过度造成身体不适。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调整日常饮食中的热量和营养配比,减少糖、脂、盐的摄入量,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2、多吃滋阴的食物,如枸杞、银耳、百合、梨等。

饮食禁忌

1、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生姜等。

2、煎、炸、烤的食物应少吃些。

3、尽量不要饮酒。

预防

预防措施

1、避免思虑烦劳过度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3、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