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病因_胃痛的症状_胃痛怎么治疗_胃痛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胃痛

在西医临床上,胃痛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上腹部出现异常疼痛的症状,常见因素包括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精神压力等非疾病因素,以及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出血、胃穿孔、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因素。除胃痛症状外,患者还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反酸、呕吐等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一种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原因所致的,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英文名称

stomach pain

其它名称

胃脘痛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中医病因包括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西医病因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精神压力

常见症状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出现胀痛、刺痛、隐痛、剧痛

检查项目

中医四诊检查、西医体格检查、血常规、便常规、便隐血试验、血液生化、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维生素B12、血清胃蛋白酶、胃泌素、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X线、CT检查、钡餐检查、胃镜检查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肿瘤科、中医科、精神心理科、急诊科

重要提醒

建议经常出现胃痛或突然出现剧烈胃痛的患者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胃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饮食不规律、酗酒、滥用药物、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

传染性

胃痛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某些导致胃痛的病因,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具有传染性。

传染源

幽门螺杆菌传染的传染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或携带者。

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一般经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口-口途径。

1、粪-口途径

指感染者含菌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饮食,其他人吃下后感染。

2、口-口途径

指感染者含菌的唾液污染了食物或餐具,其他人吃下后感染,还有一些家长亲吻婴儿或用嘴喂婴儿饭引起感染也属于口-口途径。

3、其他

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后,未彻底灭菌,在其他人使用这一消化内镜时,可能会发生感染。这种途径属于医源性感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感染途径。

发病率

胃痛症状是临床常见症状,但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特别是慢性胃痛,因此难以获得其准确的发病率。在目前研究中,慢性胃炎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019年全球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约为8.09/百万,其在普通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为5%-10%,年患病率为0.1%-0.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全球患病率>10%;2020年全球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男性15.8/10万,女性7.0/10万。

好发人群

胃痛多见于饮食不规律、酗酒、滥用药物、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其中,慢性胃炎以中年以上多见;消化性溃疡,男性多于女性;胃癌以中年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症状

分类

在西医理论中,胃痛通常可分为急性胃痛和慢性胃痛。在中医理论中,胃痛主要可分为寒邪客胃、宿食积滞、肝胃郁热、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不同类型。

典型表现

1、西医胃痛

(1)急性胃痛:患者往往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出现上腹部剧烈的疼痛。其疼痛性质常为痉挛性疼痛、刀割样疼痛、灼痛等。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呕血、黑便或便血等症状。

(2)慢性胃痛: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持续数周或数年,往往因某些因素而诱发或加重。其疼痛特点多为疼痛反复发作或间歇性疼痛,疼痛性质常为钝痛、隐痛、胀痛等。部分患者可伴有上腹部灼热感、腹胀、食欲下降、反酸、嗳气等症状。

2、中医胃痛

(1)寒邪客胃: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宿食积滞: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3)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烦躁易怒、烦热不安,胁胀不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4)肝气犯胃: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5)湿热中阻: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6)瘀血停滞: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7)胃阴不足: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8)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并发症

1、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如不及时治疗而言,可能会有癌变风险,特别是胃癌家族史的患者。

2、对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患者而言,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及必要的生活管理,可能会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3、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而言,如果溃疡部位肿胀或形成瘢痕,可能会导致幽门狭窄,从而影响食物进入小肠,进而导致幽门梗阻的发生。部分胃癌患者,随着恶性肿瘤体积不断增大,也可能会导致梗阻的发生。

4、对于严重的胃部疾病,或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而言,往往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的发生。

原因

总述

胃痛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其西医病因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非疾病因素,其中医病因主要包括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

症状起因

1、西医病因

(1)急性胃炎:是由于应激反应(如严重创伤、烧伤、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药物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化疗药、口服铁剂等)、大量酒精、理化损伤等因素所致的急性胃黏膜炎症,炎症可刺激胃部的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觉,也是急性胃痛的常见病因。

(2)慢性胃炎:主要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也可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长期药物作用、胃黏膜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所致,是慢性胃痛的常见病因。

(3)消化性溃疡:可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原因,可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进而引起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溃疡,进而导致胃痛发生。

(4)胃癌: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遗传因素、环境及饮食因素所致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癌变,从而造成胃黏膜、胃黏膜下层、肌层病变,进而引起胃痛症状。

(5)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是由于与内脏敏感性高、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遗传、饮食等多种因素所致的,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可导致胃部不适或疼痛,特别是在进食后。

(6)不良生活方式:如食用过冷或过辣的食物、饮食不规律、长期酗酒、精神过度紧张、使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等非疾病因素,也可以引发或加重胃痛。

(7)其他:胃食管反流、胆石症、胆管炎、胰腺炎、肝硬化等疾病,也可引起上腹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使患者误认为胃痛的情况。

2、中医病因

(1)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湿等病邪,邪气内客于胃,可导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进而导致胃痛发生。在诸多病邪中,以感受寒邪为多见。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过食辛辣、嗜食肥甘厚味、长期酗酒等,都可损伤脾胃,从而导致气机壅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进而引起胃痛症状。

(3)情志不畅:忧思恼怒可伤肝损脾,从而导致肝失疏泄,若横逆犯胃,可致脾失健运、胃气阻滞,致使胃失和降,进而引发胃痛。

(4)体虚久病: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久病正虚不复等原因,均可致脾胃虚弱,或胃失和降,或胃失温养,进而造成胃痛。

常见疾病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

就医

家庭处理

1、出现胃痛症状时,应停止继续进食,采取舒适的体位,适当休息,以观察是否缓解。

2、避免紧张、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以免加重胃痛病情。

3、对于既往存在相关疾病病史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应判断此次胃痛是否与既往疾病有关。如确定与既往疾病有关,可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如胃痛严重或持续加重或效果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4、当胃痛原因尚不明确时,避免使用药物。

急诊(120)指征

1、出现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不能自行缓解;

2、伴持续大量恶心和呕吐;

3、伴大量吐血、便血、呕血;

4、伴四肢发冷、出冷汗、头晕、血压不稳或测不出、烦躁不安或昏迷;

5、伴有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时。

出现上述情况时,均应及时到急诊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症状反复发作或间歇性发作。

2、伴消化不良、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

3、伴食欲不振、进食困难、体重减轻等。

4、伴皮肤黏膜、眼睛巩膜黄染者。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急诊科

对于病情危急、症状严重者,应立即去急诊科诊治。

2、消化内科

对于病情相对平稳者,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3、普外科、胃肠外科、肿瘤科

对于存在肿物,或怀疑为恶性肿瘤者,可考虑到普外科、胃肠外科、肿瘤科就诊。

4、中医科

对于希望接受中医治疗者,可考虑到中医科就诊。

5、其他

对于既往存在胆道疾病的患者,可考虑到肝胆外科就诊;对于怀疑由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患者,可考虑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最好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最主要的不适症状是什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出现不适症状以来,您的症状是否有缓解,或是加重,或是发生了哪些变化?

3、除上述症状外,您是否还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4、您以前有过胃痛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明确诊断?是如何处理的?

5、您以前是否患过消化系统疾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胆石症、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是否进行相应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您平时饮食规律吗?是否喜欢喝酒和(或)咖啡?是否经常食用过凉、过热、过辣、腌制、熏制的食物?

7、您最近服用过哪些药物?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口服铁剂等?

8、您平时健康状况如何?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是否进行相应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9、您的家人或亲属是否跟您有相似的症状?是否明确诊断?是如何治疗的?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胃痛症状最可能是什么原因?

2、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吗?

3、病情严重吗?以治好吗?多久可以缓解?

4、如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5、会出现复发吗?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6、我还患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治疗的费用可以报销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对于偶然因饮食不当所致的程度较轻的胃痛,如能经休息而缓解,通常无需就医或择期就诊,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生活管理,以减少胃痛再次发作。对于胃痛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者,医生通常会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或由中医师进行四诊检查,随后会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便常规、便隐血试验、血液生化、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维生素B12、血清胃蛋白酶、胃泌素、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X线、CT检查、钡餐检查、胃镜检查等检查,以辅助确定诊断、判断病情。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医生在进行检查前,会进行生命体征判断。

体格检查

1、西医体格检查

(1)腹部视诊:通过观察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改变。

(2)腹部触诊:医生一般采用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等方法,以判断疼痛的具体部位、是否有压痛及反跳痛、有无明显肿物等。

(3)腹部叩诊:医生一般采用间接叩诊法,以检查鼓音区域是否发生改变,有助于判断腹部异常病变。

(4)腹部听诊:医生将听诊器置于患者腹壁上,通过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和搔刮试验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改变。

2、中医四诊检查

(1)望诊: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从而初步判断病邪的部位、性质及病情轻重。

(2)闻诊: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以听声音为主。医生会辨别患者说话及咳嗽声音的特点,通过声音高低、强弱、连贯性等,从而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伴随症状,以及其持续时间、病情变化情况、是否接受治疗或使用药物等。

(4)切诊:包括按诊和脉诊。由专科医生通过按触腹部,以判断有无疼痛症状;通过脉诊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及轻重。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便常规、便隐血试验

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多采用碳13或者碳14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查,也可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检测。

3、血液生化

通过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判断导致胃痛的病因。

4、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

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水平升高,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诊断。

5、血清胃蛋白酶、胃泌素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可反映胃部萎缩情况,有助于萎缩性胃炎、胃癌的诊断及风险评估。

6、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9-9、CA724、CA125等指标,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

有助于判断有无腹腔内的活动性出血,以及肝胆脾胰等器官是否发生病变。

2、腹部X线检查

通过观察有无膈下游离气,以判断有无胃肠穿孔。

3、胃肠钡餐检查

对于不能或不愿意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钡餐检查来协助诊断。检查时,医生会要求患者空腹服下钡剂等造影剂,随后在X线下观察造影剂的具体分布,以判断胃肠道是否存在龛影、缺损等其他异常,从而协助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4、腹部CT或增强CT

对于超声检查肝脏、胰腺等器官存在病变者,可以通过腹部CT、增强CT来进一步检查,有助于判断或排除是否为其他部位病变疼痛而被误认为胃痛的情况。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也可用于消化性溃疡与胃癌的鉴别。通常在进行胃镜检查时,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取下改变明显部位的组织,随后由专业病理医师进行固定、切片、染色等操作后制成病理标本,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以判断是否发生癌变。

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

是诊断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检查时,医生通过胃镜可直接观察到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器官的大小、形态、黏膜皱襞、黏膜下血管、分泌物性状以及胃蠕动情况等。

2、其他

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可同时进行刷取细胞涂片及抽取胃液检查,以便进行胃液分析、胃脱落细胞检查等,对疾病诊断和病情判断都有一定意义。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问诊、体格检查结果,或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病情资料,结合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与心绞痛、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同时需要将导致胃痛的西医疾病进行鉴别,或与胃痛症状相似的中医症状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

医生通常会根据病史、症状及伴随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等,确定胃痛诊断,同时确定导致胃痛症状的病因。

2、中医诊断

(1)病史:急性发作者,可能没有病史;慢性发作者,往往具有反复发作或间歇发作的病史,部分患者可有明确的病史。

(2)病因或诱因:发病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有关。

(3)典型症状:上腹部近心窝处出现疼痛症状,其疼痛可有胀痛、刺痛、隐痛、灼痛、钝痛等不同性质。

(4)伴随症状:常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症状。

鉴别诊断

1、西医疾病鉴别

(1)心绞痛:也可出现左上腹疼痛症状,但本病患者多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多由劳累、寒冷、饱食、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发作时疼痛剧烈,可呈压榨样,或有心前区憋闷感,同时可伴有心慌、气短、头晕、出冷汗等症状,往往可以通过服用硝酸甘油或休息而缓解。其病史、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与胃痛存在明显区别。但少数心绞痛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有可能会引起胃痛症状。

(2)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都可出现上腹部疼痛,并可放射至右肩部。胆囊炎的疼痛多呈持续性,而胆结石症者多呈绞痛样。在查体时,可出现墨菲氏征阳性,即检查者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为墨菲氏征阳性。此外,血常规、超声检查结果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3)胰腺炎: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剧烈而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常可放射至背部。体检时在中上腹或偏左部位有压痛,并可有腹膜刺激征。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血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清淀粉酶检测有助于确诊。

(4)急性胃炎:多由于应激反应、药物损伤、大量饮酒、理化刺激等因素所致的,急性胃部疼痛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或便血症状,血常规、便常规、便隐血试验有助于判断是否出现胃出血,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可进行胃镜下止血治疗。

(5)慢性胃炎:多有胃痛反复发作病史,多伴有食欲不振、上腹饱胀感、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胃泌素、胃蛋白酶、胃镜检查等辅助检查,可确定诊断。

(6)消化性溃疡:多具有胃痛反复发作病史,可呈空腹痛或饱食痛的疼痛特点,常具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用药史,或存在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等,可以确定诊断。

(7)胃癌: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症状,常表现为饱胀不适、消化不良、上腹痛等症状,随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无规律胃痛,并伴有左上腹包块、厌食、体重减轻、贫血等表现,晚期可出现呕吐、呕血、黑便、消瘦、极度虚弱等恶病质表现。胃镜下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8)功能性消化不良:除胃痛或上腹部不适感外,还常伴有餐后饱胀感、早饱感、上腹部灼热感、嗳气、食欲缺乏、恶心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检查等方法可以确定诊断。

2、中医疾病

(1)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与西医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相类似。二者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

(2)胁痛: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3)腹痛: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治疗

预计治疗

胃痛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常用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药、抗胃酸药、胃黏膜保护药、抗幽门螺杆菌药、促胃肠动力药等。对于急性胃痛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时,需进行必要的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胃癌患者而言,通常需要根据病情给予手术治疗、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急性期治疗

若急性胃痛合并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或测不到、昏迷等严重情况时,需要立即进行救治。

1、患者侧卧、抬高床头,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必要时吸氧,禁止进食。

2、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观察呕血与黑便情况。同时,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于通过静脉补充液体和输血等方法进行救治。

3、根据病情进行补液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需进行输血。

4、对于怀疑存在消化道大出血、穿孔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药

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两类药物。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进而缓解胃痛。常用PPI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包括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等。

2、抗酸药

这类药物可以直接中和胃酸,从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进而缓解疼痛。常用药物包括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铝碳酸镁等。

3、胃黏膜保护药

主要为铋剂。铋剂可附着于损伤、溃疡的胃黏膜表面,从而减少胃酸的刺激和损害作用,从而缓解疼痛。常用药物有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4、抗幽门螺杆菌药

对于存在Hp感染者,建议尽早进行四联疗法,包括1种PPI、2种抗生素、1种铋剂,从而彻底根除Hp,进而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常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四环素等。

5、促胃动力药

对于伴有明显消化不良、上腹饱胀等症状的患者,可考虑应用促胃动力药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

6、解痉药物

对于因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所致的胃肠绞痛,可考虑应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但在明确诊断前,不宜过早应用,以免掩盖病情发展,进而延误诊断。

7、化疗药物

对于早期胃癌且不伴有任何转移灶者,术后一般不需要化疗。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增加手术根治及治愈机会;术后辅助化疗方式主要包括静脉化疗、腹腔内化疗、持续性腹腔温热灌注和淋巴靶向化疗等。单一药物化疗只适用于早期需要化疗的病人或不能承受联合化疗者。常用药物有氟尿嘧啶(5-FU)、替加氟(FT-207)、丝裂霉素(MMC)、多柔比星(ADM)、顺铂(DDP)或卡铂、亚硝脲类(CCNU,MeCCNU)、依托泊苷(VP-16)等。联合化疗多采用2~3种联合,以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化疗失败与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或多药耐药性有关。

8、免疫治疗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功能、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功能,从而使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杀灭肿瘤,因此相对于放、化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

9、靶向治疗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从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往往作为胃癌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甲磺酸阿帕替尼等。

相关药物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果胶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四环素、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阿托品、山莨菪碱、氟尿嘧啶、替加氟、丝裂霉素、多柔比星、顺铂、卡铂、环己亚硝脲、甲环亚硝脲、依托泊苷、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甲磺酸阿帕替尼、良附丸、保和丸、保和口服液、左金丸、胃力康颗粒、胃苏颗粒、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和胃丸、沉香舒气丸、枫蓼肠胃康颗粒、三九胃泰颗粒、枳实导滞丸、荜铃胃痛颗粒、复方田七胃痛胶囊、元胡止痛片、阴虚胃痛冲剂、养胃舒颗粒、温胃舒颗粒、虚寒胃痛颗粒、理中丸、香砂养胃颗粒

手术治疗

对于普通胃痛患者而言,通常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对于怀疑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穿孔,以及胃癌患者,则应遵医嘱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1、对于急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大量出血者,除了可考虑胃镜下止血外,也可对出血部位进行贯穿缝扎术,或进行胃大部切除术。

2、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穿孔者,可根据病情进行穿孔缝合术,或进行胃大部切除术。

3、对于胃癌患者,如果没有远处转移,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并根据病情安排术后的放化疗治疗。如果癌症晚期出现梗阻、出血、穿孔者,可考虑进行姑息手术,以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放化疗

放化疗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以达到缩小病灶体积、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化疗方案主要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姑息化疗,放疗方案多与化疗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因此,胃癌患者应遵医嘱根据病情来确定个体化放化疗方案。

中医治疗

需要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应到正规的中医医院、中医科就诊,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从而采取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

1、中药治疗

(1)寒邪客胃: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为治法,使用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进行治疗。常用中药包括香附、紫苏叶、陈皮、甘草、高良姜、香附等。常用中成药为良附丸。

(2)宿食积滞: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为治法,使用保和丸加减进行治疗。常用中药包括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等。常用中成药为保和丸、保和口服液等。

(3)肝胃郁热:以平逆散火、泄热和胃为治法,使用化肝煎加减进行治疗。常用中药包括青皮、陈皮、白芍、丹皮、栀子、泽泻、浙贝母等。常用中成药为左金丸、胃力康颗粒等。

(4)肝气犯胃: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治法,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常用中药包括柴胡、芍药、川芎、香附、陈皮、枳壳、甘草等。常用中成药为胃苏颗粒、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和胃丸、沉香舒气丸等。

(5)湿热中阻:以清化湿热、理气和胃为治法,使用清中汤加减进行治疗。常用中药包括黄连、栀子、半夏、茯苓、陈皮、草豆蔻、甘草等。常用中成药为枫蓼肠胃康颗粒、三九胃泰颗粒、枳实导滞丸等。

(6)瘀血停滞:以化瘀通络、理气和胃为治法,使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进行治疗。常用中药包括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等。常用中成药包括荜铃胃痛颗粒、复方田七胃痛胶囊、元胡止痛片。

(7)胃阴不足: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为治法,使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常用中药包括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等。常用中成药包括阴虚胃痛冲剂、养胃舒颗粒等。

(8)脾胃虚寒: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治法,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常用中药包括黄芪、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饴糖等。常用中成药包括温胃舒颗粒、虚寒胃痛颗粒、理中丸、香砂养胃颗粒等。

2、针灸治疗

(1)针刺治疗:具有健脾养胃、化瘀止痛功效。辨证取穴主穴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可由专业中医师或针灸师以足三里穴、内关穴、中脘穴为主穴,并随证配穴,如寒邪犯胃者加胃俞穴,饮食停滞者加下脘穴、梁门穴,肝气犯胃者加太冲穴,气滞血瘀者加膈俞穴,脾胃虚寒者加气海穴、关元穴、脾俞穴、胃俞穴,胃阴不足者加三阴交穴、内庭穴。

(2)艾灸治疗: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直达病所功效。可由专业中医师或针灸师以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胃俞穴为主穴进行艾灸,并可与针刺配合使用。

3、其他治疗

推拿按摩治疗、熨烫治疗、穴位贴敷治疗等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温中、理气、和胃的功效,对缓解胃痛也有一定疗效,但务必由专科医生进行操作。

其他治疗

1、胃镜治疗

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大出血者,可通过胃镜进行凝血药物注射、电凝、热治疗、止血夹、硬化疗法等方法,以达到止血目的。

2、三腔二囊管插管

对于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进而引起的大出血者,可考虑使用三腔二囊管进行压迫止血。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往往与导致胃痛的具体原因有关。对于由于饮食不当、情绪波动所致的胃痛,通常可以通过生活调理而痊愈,因此预后较好;对于由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所致的胃痛者,如能遵医嘱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和生活管理,多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胃痛发作,因此预后尚可;对于饮食及生活不规律、不能进行有效治疗者,往往会导致胃痛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能会进展为胃癌,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会影响生存时间,因此预后相对较差。

危害性

1、胃痛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如果导致胃痛的疾病未能及时治疗,原有疾病会进一步加重,影响预后。

治愈性

胃痛是否能治愈往往与病因、治疗效果、生活管理等因素有关。对于由饮食不当、压力较大、药物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胃痛者,如能及时进行生活管理和专科治疗,往往可以缓解胃痛症状,部分患者可以痊愈。对于由癌症所致胃痛者,或难以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生活管理者,或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者,其治疗难度通常较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加重或恶化的情况。

日常

护理原则

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同时也有利于稳定病情。胃痛患者的护理原则主要包括加强心理护理和生活管理、遵医嘱积极治疗、定期复查等。

心理护理

由于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可能会引起或加重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而导致胃痛的发生。因此,胃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与家人或朋友倾诉、听音乐、适量锻炼、旅游等方式来调节心态、放松心情,有助于缓解胃痛症状、减少胃痛复发。

用药护理

1、由于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对胃黏膜具有一定损害性,因此胃痛患者应避免自行使用这类药物,以免引起或加重胃痛症状。如需使用,应向医生说明自身胃部疾病的情况,并由其判断使用的必要性、使用剂量、使用疗程等,从而减少胃痛的发生。

2、在使用治疗胃痛的药物时,应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服药,以免因病因不明、治疗不当而造成病情延误或加重,进而给疾病治疗和患者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患者及家属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功效及常见不良反应,同时密切关注服药后的反应,若服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咨询医生。

生活管理

1、胃痛发作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熬夜等。

2、胃痛发作时,应避免进食,缓解后可少量食用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饥饿、过食刺激性食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4、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压力过大,有助于缓解胃痛症状。

5、适当运动既可以增强体质,也有助于促进消化,但应避免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6、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胃黏膜损伤而加重胃痛。

7、建议忌烟忌酒,以减少酒精、尼古丁等有害成分对胃黏膜的伤害。

8、随着气候变化而增减衣物,以免因外邪侵袭而导致病情加重。

9、定期进行复查,由专科医生判断病情变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饮食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缓解胃痛症状、减少胃痛发作,对提高治疗效果、控制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饮食建议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应按时就餐、适量进食、细嚼慢咽等。

2、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糊、鸡蛋羹等,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而导致病情加重。

3、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适当增加瘦肉、鱼类、蛋类、奶类、蔬菜和水果等。

4、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烹饪方式,以减少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5、注意适宜的食物温度,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6、 选择安全可靠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禁忌

1、避免过饱或过饥、进食过快、边说话边吃饭、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2、避免食用过辣、过咸、过酸、过甜等味觉刺激的食物。

3、避免食用油腻、甜腻、坚硬、含较多纤维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4、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酒精饮料等可能刺激胃黏膜的饮品。

5、避免食用过凉、过烫的食物,以免造成胃黏膜刺激或损伤。

6、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发生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

7、限制食用腌制、熏制、煎炸等精加工的食物,以免加重胃痛或增加癌症风险。

8、忌烟忌酒。

预防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2、加强饮食管理,注意定时定量进食,并保证营养均衡、烹调合理。

3、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饥饿、过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凉或过烫、腌制、熏制的食物等。

4、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有利于增加胃肠蠕动,进而促进消化、预防胃痛发生。

5、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或过度紧张、压力过大等。

6、避免滥用药物。

7、忌烟忌酒。

8、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