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便血(hematochezia)是指排出的粪便混有血液,或便前、便后带血。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原因包括下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疾病以及全身疾病。便血的患者除了便中带血以外,还可能会伴有腹痛、恶心、乏力、心悸等症状。通常根据便血的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可初步判断出血的来源部位。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遗传性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重要提醒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症状
便血的主要症状为患者会排出带有血液的大便,若便血量过多时可能还会伴有腹痛、恶心、乏力等症状。
下消化道少量出血(少于500ml)时,可很快被机体代偿而不引起明显症状;
当出血量超过800~1000ml以上时,尤其是在较短期内丢失者,可有头昏、乏力、心悸、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皮肤苍白等表现,更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的表现。有上述表现时均提示为大出血。大出血患者,当其头昏、冷汗、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消失,脉搏及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则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不同原因引起的便血特点及伴随症状不同:
1、痔
表现为便时带血或滴血,一般无疼痛感。较严重患者可伴有排便疼痛及困难,严重时排便及蹲位时肛门部有异物脱出,可自行还纳或需辅助还纳。
2、肛裂
常表现为便后滴血,伴有周期性、规律性肛周局部疼痛及便秘。
3、消化性溃疡
可单纯表现为柏油便或黑粪,出血量较多时可伴有呕吐咖啡样液体或暗红色血液。可有或无典型的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
4、直肠癌
早期多数无症状,到一定程度时出现血便、脓血便,伴有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
5、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常在呕吐大量鲜血之后,视出血量不同而出现暗红色血便或柏油便。可伴有肝病貌、肝掌、蜘蛛痣。
6、结肠癌
表现为粪便带血和黏液,伴有排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或便秘、肠梗阻以及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
7、血吸虫病
临床表现黏液血便伴有不规则发热、腹痛、腹泻及肝、脾肿大。
8、维生素K缺乏症
便血、黑粪是多数患者就诊的原因。可伴有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及女性月经过多等。
原因
便血可见于多种疾病,上消化道疾病如食管异物、消化性溃疡等,下消化道疾病如肠结核、急性细菌性痢疾等,全身疾病如白血病等均可能导致便血。
1、上消化道疾病
(1)食管疾病:如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
(3)肝、胆及胰腺疾病:胆管结石、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壶腹癌、胰腺囊肿、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
2、下消化道疾病
(1)小肠疾病:肠结核、肠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钩虫病、Crohn病、小肠肿瘤、小肠血管瘤、空肠憩室炎或溃疡、Meckel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等。
(2)结肠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结肠息肉、缺血性结肠炎等。
(3)直肠肛管疾病:直肠肛管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直肠息肉、直肠癌、痔、肛裂、肛瘘等。
(4)胃肠道血管畸形:如遗传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退行性变、Dieulafoy病等。
3、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维生素C及K缺乏症、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
肠结核、肠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钩虫病、Crohn病、空肠憩室炎、Meckel憩室炎、肠套叠、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结肠息肉、缺血性结肠炎、直肠息肉、直肠癌、痔、肛裂、肛瘘、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贲门黏膜撕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壶腹癌、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
就医
1、大便中混合鲜血,排便时滴血或手纸上带血,或伴肛门疼痛、肛门赘生物脱出等肛直肠疾病表现;
2、黏液脓血样大便,反复腹泻、下腹痛、发热等肠道疾病表现;
3、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或伴呕血,须考虑上消化出血的可能;
4、长期、反复便血,甚至出现乏力、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表现;
5、伴腹部肿块、大便变细、排便习惯改变;
6、伴食欲下降、明显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
7、伴反复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伤口不易止血等血液病表现;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怀疑肛直肠疾病者,如痔疮、肛裂,可去肛肠外科就医。
2、怀疑肠道炎症、肿瘤者,可咨询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3、怀疑血液疾病者,应咨询血液内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什么时候发现便血的?
2、您是便前出血、便后出血,还是便中混有血液?
3、您出现便血以来,您的排便习惯有没有改变?
4、您每天大便几次,每次出血有多少?
5、除了便血,您还有其他不适吗?还有其他部位的出血吗?
6、自从您发现便血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胃肠道方面的疾患吗?有胃溃疡、痔疮吗?
10、您查过凝血功能吗?正常吗?
11、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12、您最近体重变化明显吗?
1、我为什么会出现便血?跟我本身的疾病有关吗?
2、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需要手术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患者首先需要进行腹部触诊、腹部听诊、肛门指诊、便常规+隐血检查、血常规、肛门镜检查,而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检查,如怀疑消化道病变者可进行X线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的便血患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经各种检查仍不能明确出血原因而又有持续大出血者需要考虑剖腹探查。
1、腹部触诊
查看腹壁静脉,触诊检查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及肝、脾肿大,检查有无腹部包块,腹水等。
2、腹部听诊
听诊肠鸣音有无增强或减弱,有无异常血管杂音。
3、肛门指诊
主要用于检查有无肛门周围肿块、狭窄、痔、肛裂等。
1、便常规+隐血检查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阿米巴肠病,大便常规检查均可呈脓血便,但溃疡性结肠炎粪便反复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而细菌性痢疾可培养出致病菌。阿米巴肠病患者,新鲜大便反复镜检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2、血常规
了解血液情况,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贫血及炎症。如血小板减少症可发现血小板异常减少。
3、血培养
伤寒患者血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4、骨髓穿刺检查
部分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1、X线检查
通常为X线钡餐及钡剂灌肠检查。对于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紧急钡餐及钡剂灌肠检查并无意义,且所显示的肠道病变可能并非出血原因,因而很少用诊断。如果经钡剂灌肠发现可疑病变,应复查结肠镜并活检。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阳性率。此外,钡剂灌肠检查对于门诊普查有价值。
2、选择性血管造影
持续严重的出血病人不能做上述检查或上述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灶时,应及时做选择性血管造影。不仅可明确活动性出血部位,而且对小肠病变内镜不能抵达。
3、放射性核素扫描
如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灶,可静脉注入标记的红细胞做腹部扫描。本法能初步确定出血部位,为进一步血管造影提供线索。如肠内血液排空较快时,则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1、结肠镜检查
凡有便血而诊断不明均为结肠镜检查的重要适应证。因肠镜不仅可作出病因诊断、准确的定位诊断,且可对部分原因的出血进行治疗。
2、无绳胶囊内镜
是应用一种医用相机,内有闪光装置及影像捕促系统,安置在直径11~26mm大小的胶囊内,由病人直接吞下,借助于胃肠道蠕动而向下推进,在胃肠道内进行自动拍摄,通过悬于病人腰间的接收传感器传送彩色图像至电脑中并贮存。胶囊内镜是一项无创性检查,检查时允许病人自由走动,无需住院。胶囊内镜检查的惟一绝对禁忌证是消化道梗阻。目前主要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
3、肛门镜检查
是诊断直肠出血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如肛裂、溃疡或内痔,在便血时,肛镜应与结肠镜检查结合使用。
4、双气囊全小肠镜检查
可明确胃肠镜未能达到的部位,明确出血部位、性质,同时可做活检及治疗。
5、手术探查以及术中肠镜检查
经各种检查仍不能明确出血原因而又有持续大出血者应考虑剖腹探查,并可考虑术中肠镜检查。不过术中肠镜检查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是黏膜溃疡、穿孔和迟发性小肠缺血。
诊断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便血出现的时间、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疾病等情况。然后医生会对患者的腹部及肛门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并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主要临床表现初步推测病因。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行大便常规、隐血试验、X线、结肠镜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病因。
1、病史
详尽而仔细地询问病史对于确定便血的诱因、病因及制定诊疗方案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1)用药史:特别是与出血相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类固醇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等,是否服用过含铁剂铋剂药物及动物血等特殊食物。前者可引起药物相关性黏膜病变,导致便血;后者可致粪便隐血试验出现假阳性。口服避孕药可致缺血性肠病。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引起伪膜性肠炎、出血性肠炎。便血前数年、数月或数周有腹部放疗史可出现放射性肠炎。
(2)既往病史:如胃肠疾病、肝病及出血性疾病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血液病、肾病史;颅脑手术、烧伤等应激事件史;结核感染史;痔、肛裂及肛瘘等肛周病变史。这些都与便血密切相关。
(3)诱发因素:吸烟、饮酒、饮食不当等,可诱发溃疡病、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出血,便秘可致肛裂及内痔出血。
2、便血情况
包括颜色、性状、频次、量等,有助于确定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及疾病的性质。如黑粪,首先考虑上消化道出血;粪便表面带血多为直肠肛管疾病;便血同时混有脓液,肠道可能存在炎症、感染性疾病。仅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要排除消化道肿瘤。出血量的估计要结合患者一般情况,有时尽管出血量很大,但排出体外的血液只是出血量的一小部分。
3、伴随症状
(1)伴有呕血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较大;
(2)伴有体重下降、厌食、贫血等全身症状者,要考虑恶性肿瘤;
(3)伴有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也见于部分恶性肿瘤,如肠道淋巴瘤、白血病等。
(4)伴有全身乏力、午后低热、盜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要除外胃肠结核病变所致便血;
(5)伴腹痛者,要考虑胆道出血或缺血性胃肠病等;
(6)伴有头晕、心慌、气短、心率及脉搏明显加速者,多提示出血量较大,有的患者甚至以昏迷为首发症状。
1、鲜血便
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见于痔疮、肠息肉、肛裂等疾病。
2、脓血或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
3、黑便
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4、隐血便
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
治疗
便血的患者的治疗需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不同的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以恢复血容量,控制急性出血为主。
1、质子泵抑制药
常用药物包括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主要适用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便血,该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肠道的损伤,达到止血的作用。
2、胃肠保护剂
常用药物包括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混悬液、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适用于胃肠溃疡引起的便血,能够保护胃肠道。
3、血管收缩剂
常用的药物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这些药物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通过收缩血管减少出血,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混悬液、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
对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Meckel憩室等可行手术切除治疗。
1、内镜下治疗
是下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弥漫性渗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等药物喷洒止血;对局限性出血可用电凝、激光、微波及硬化剂注射等方法。
2、动脉栓塞治疗
选择性血管造影时,通过导管注入明胶海绵,以栓塞出血动脉,达到止血目的。
预后
便血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引起便血的原发病,一般在经过正规有效的治疗后,由胃肠道溃疡、息肉等引起的便血多可以治愈,但是对于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原发病引起的便血通常在治疗后仅能缓解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便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其发病程度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同。
1、急性大量便血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休克、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2、慢性持续性少量便血可导致贫血,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等表现。也可引起其他器官供血不足。
便血能否自愈和发病原因密切相关。一般来讲,轻度肛裂或者痔疮引起的便血,在出血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痊愈,但是在饮食生活习惯方面需要注意。如果是直肠癌、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引起的便血,是不能自愈的,需要进行积极的干预才能够不再继续便血。
一般在经过正规有效的治疗后,由胃肠道溃疡、息肉等引起的便血多可以治愈,但是对于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引起的便血通常在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控制,但原发疾病对生活质量和寿命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经过积极治疗,胃肠道溃疡、息肉等引起的便血多数可以治愈,但具体的治愈率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胃肠道恶性肿瘤、白血病、血友病等引起便血的患者的症状可以缓解,但原发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便血经过积极、合理、彻底的治疗一般是不会复发的。但若原发病治疗不彻底或者日常不注意饮食等,便血可能再次复发。
日常
便血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并留意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平时应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辛辣、过硬的食物。
家属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对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以缓解大量出血导致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1、便血量小,应适当休息;便血量大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加强肛门护理,每次排便后均应用软纸擦净肛门,每天晚上应温水坐浴。
3、痊愈后应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快走,有助于排便顺畅,减少干燥大便对肠道的损伤。
注意观察便血的次数、量、颜色、质,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若便血量大,并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出血严重者可能需要1~2天复查1次,出血较轻的患者可能需要间隔5~7天复查1次,具体需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决定。主要复查血常规、粪便检查等项目。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便血严重的患者需要禁食,待便血控制后,尽量吃一些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粥类、蛋、奶等。
2、痊愈后应少量多餐,定时进食。
3、长期便血者,可能患有贫血,可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和鱼等。
1、避免食用过于坚硬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2、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
3、少吃油炸、熏烤及腌制食物。
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每天定时排便、不吸烟、不饮酒等。
2、饮食方面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
3、若患者有能引起便血的原发病,要在早期积极治疗。
长期便血的患者可能会引起失血性贫血、休克等并发症,甚至还会因为引起便血的原发病而危及生命,所以对于有便血情况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治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