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发白
舌苔发白,又称白苔,是指舌面上所附着的苔状物呈白色的表现。通常有厚薄之分,透过舌苔可看见到舌体者,为薄白舌,反之则为厚白舌。在临床上,白苔既可为健康人的正常舌苔,也可见于表证、寒证、湿证,少数情况则见于热证。西医认为其往往与口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其它名称
是否医保
遗传性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重要提醒
流行病学
舌苔发白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无传染性。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症状
白苔根据舌苔薄厚不同,可分为薄白苔和厚白苔。根据舌苔的质地不同,可进一步将薄白苔分为苔薄白而润、苔薄白而滑、苔薄白而干(燥),厚白苔可分为苔厚白而腻、苔厚白而燥、积粉苔等。
1、薄白苔
舌面上分布一层薄薄的白色舌苔,透过舌苔可看到舌体者,称为薄白苔。
(1)苔薄白而润:舌苔薄白,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2)苔薄白而滑:舌苔薄白,舌面水分较多,伸舌欲滴,扪之湿滑。
(3)苔薄白而干:舌苔薄白,苔质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2、厚白苔
苔色呈乳白色或粉白色,舌边尖稍薄,中根部转厚,舌体被舌苔遮盖,而不被透露者,称为厚白苔。
(1)苔厚白而腻:舌苔厚白,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周边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2)苔厚白而燥:舌苔厚白,苔质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扪之碍手。
(3)积粉苔:舌上满布白苔,犹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又称“粉白苔”。
3、其他
根据病因及病情不同,舌体可出现缩小、胖大、边有齿痕,颜色淡白、淡红、红绛等改变。舌苔发白分布的部位,对病变部位的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1、中医疾病
(1)表证:患者可出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无汗或有汗、头痛、周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等症状。
(2)寒证:周身怕冷、肢体发凉,或局部冷痛、屈伸不利,或腹痛、腹泻、呕吐,口淡不渴,痰、涕、涎液等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等症状。
(3)湿证:头胀而痛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脘腹胀满,口不作渴,四肢懈怠,身重不舒,或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纳呆,便溏等症状。
2、西医疾病
(1)口腔疾病:牙龈红肿、疼痛、流血,牙齿松动等表现。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表现。
(3)糖尿病:口渴、饮水增多、排尿增多、体重降低、皮肤干燥伴瘙痒、容易感染等表现。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原因
在中医理论中,舌苔发白可由表证、寒证、湿证,及热证所致。在现代临床中,舌苔发白可能是由食物染色、口腔健康不良或口腔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因素所致。此外,舌苔发白也可见于正常人。
1、正常人
正常人的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因此如果舌苔色白,均匀分布于舌面,透过舌苔可以隐隐看到舌面者,可能为正常现象。
2、中医病因
(1)表证:由于外感邪气较轻,尚未内传入里,因此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的薄白苔。感受风寒邪气者,其舌苔可能为薄白而润;感受风热邪气者,其舌苔可能为薄白而干;感受风湿邪气者,则可能为薄白而滑。
(2)寒证:在中医理论中,白色主寒,因此舌苔发白可能由于寒邪侵袭或里虚寒证所致,通常由于寒性收引,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起气血不能上荣舌面所致。
(3)湿证:由于感受湿邪、湿邪内盛、饮食积滞等因素,都可导致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反映在舌象上可表现为白腻苔或白滑苔。
(4)热证:多与其他邪气共同致病。如感受风热或温病初起者,其舌苔可为薄白而略干;湿热内盛者,可出现厚白腻苔;如外感秽浊、毒邪内盛,可能会出现舌上满布白苔,有如白粉堆积的“积粉苔”;如果温热病进展迅速,爆伤津液,则可能出现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的表现。
3、西医因素
(1)食物染色:如进食牛奶、奶油、蛋糕等白色的食物,或在刷牙后,都可能会将舌苔染为白色。一般可通过漱口、饮水可以缓解。
(2)口腔卫生不良:西医认为舌苔是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成分所组成的,因此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就可能会导致食物碎屑残留、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舌苔发白,并可伴有舌苔偏厚或粗糙、有颗粒感等改变。
(3)口腔疾病:如果患有牙龈炎、牙髓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不仅会导致牙齿表面细菌繁殖,也会导致口腔及舌面的细菌增多,从而导致舌苔发白,同时可伴有口中异味、口臭症状。囗腔念珠菌病、囗腔扁平苔藓、囗腔白斑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舌苔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
(4)其他: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胃炎、糖尿病、感染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舌苔发白的表现。
牙龈炎、牙髓炎、牙周炎、囗腔念珠菌病、囗腔扁平苔藓、囗腔白斑、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胃炎、糖尿病
就医
对于没有不适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对于因不注意口腔卫生所致的舌苔发白者,通常可以在家通过按时刷牙、餐后漱口等一般处理而改善。
1、一般处理不能缓解的舌苔发白;
2、伴有口腔溃疡、牙痛、口中异味、味觉改变等口腔科疾病症状者;
3、伴有发热、怕冷、头痛、周身头疼等表证症状者;
4、伴有全身怕冷、肢体发凉、关节冷痛、腹痛腹泻等寒证症状者;
5、伴有头重如裹、胸腹胀闷、肢体沉重、口中黏腻等湿证症状者。
6、伴有其他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不适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者,均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1、齿痕舌属于中医科的诊疗范畴,患者可以去中医科就诊。
2、如怀疑为口腔疾病,则可以去口腔科就诊。
3、如怀疑为消化系统疾病,则可以去消化内科就诊。
4、如怀疑为糖尿病,则可以去内分泌科就诊。
5、如怀疑为感染性疾病,则可以去感染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5、可由家属陪同就医,并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都有哪些症状呢?出现多长时间了?
2、您还有其他的伴随症状吗?比如牙痛、口中异味、肢体沉重、发热等?
3、有哪些因素会导致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吗?
4、针对您的症状,您有去其他医院就医吗?有明确诊断吗?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5、您家人有跟你有相似的症状表现吗?
6、您还患有什么疾病吗?严重吗?治疗情况如何?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的症状?
3、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5、治疗费用大概多少?医保可以报销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效果吗?
7、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中医四诊检查,从而判断疾病及证型。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西医相关检查,比如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X线、CT、超声等,必要时可进行病理活检,从而确定诊断及病变情况。
1、中医四诊
(1)望诊:医生会观察舌苔发白的部位、舌苔质地特点等,还会观察患者的舌质、舌体运动,以及患者的整体外观,如面色、形体以及神态等,从而初步判断病变情况。
(2)闻诊:主要包括闻气味和听声音。医生通过仔细辨别患者口腔及身体是否存在异味,听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是否有咳嗽、哮鸣、呻吟等异常声响等,从而判断疾病性质和轻重。
(3)问诊:包括问患者舌苔发白的伴随症状,以及饮食、口味、睡眠情况、是否怕冷或怕热、是否口渴等,以及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从而判断病情和病因。
(4)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医生会通过切脉和按触患者身体,有助于判断疾病类型。
2、西医体格检查
除全身体格检查外,需要针对口腔、舌体和舌苔进行详细检查。检查时可用压舌板、口镜和口角镜等。
1、血常规
如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
2、血液生化
肝肾功能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肝脏、肾脏功能损伤。
3、生物标志物
如细胞因子、抗原抗体、肿瘤标志物等。
1、X线、CT检查
口腔X线可评估牙齿病变。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判断是否存在胸部炎症。关节X线、CT检查,则可判断骨骼关节是否存在结构的改变。
2、超声
肝脏及肾脏超声有利于评估肝肾结构。
对于局限性存在的,或形态异常的白色舌苔,可能需要通过病理检查,从而判断其来源和性质。
诊断
通常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白苔的薄厚、质地、分布,以及是否伴有发热、怕冷、肢体冷痛或沉重、口中黏腻、腹胀腹泻等症状,同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病情资料以及西医辅助检查的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1、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中舌苔可呈白色,但通常较薄且均匀,通过舌苔可以隐隐看到舌体,同时在舌体的中部和根部舌苔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这类人群通常没有不适症状。
2、食物干扰
由于进食颜色偏白可能会造成舌苔染色,如牛奶、冰淇淋、奶油、椰子等食物。同时,口腔中有食物残渣,可能会导致细菌滋生,进而导致舌苔白厚。但由食物所致的白苔,通常可以通过刷牙和漱口而纠正。
3、灰苔
可能由白苔进展而来,其颜色较白苔灰,或兼夹有白色舌苔,通常提示病情严重,多见于阴寒内盛证或里热炽盛证者。
治疗
由于舌苔发白的起因各不相同,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来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在排除食物干扰和口腔卫生影响后,中医通常根据不同证型而给予解表、祛寒、除湿等治疗;在西医治疗中,则需根据具体疾病而确定治疗方案。
1、对于出现舌苔发白者,首先可通过认真刷牙、使用牙线、餐后漱口等方法,通过恢复口腔清洁来使舌苔恢复正常。
2、对于由中医病因病机所致者,应由专科医生进行辨证施治。
3、对于为西医疾病所致者,应根据具体疾病进行治疗。如口腔疾病者,可以通过清洁口腔、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等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者,可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来调理,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则应及时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糖尿病者,应积极进行降糖治疗和生活管理。
1、中医辨证论治
(1)表证:多以祛风解表为主要治疗方法,遵医嘱根据病情使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麻黄汤、桂枝汤,或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剂。
(2)寒证:多以温中散寒为主要治疗方法,遵医嘱根据病情使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等方剂。
(3)湿证:多以燥湿化痰为主要治疗方法,遵医嘱根据病情使用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五苓散、胃苓汤、苓桂术甘汤、实脾散、羌活胜湿汤、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保和丸、枳实导滞散等方剂。
2、西医疾病治疗
(1)口腔疾病:若存在感染可用敏感抗生素,可根据病原体种类使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疼痛严重者,可使用止痛药物。
(2)消化系统疾病:可根据病情使用抑制胃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剂等,如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遵医嘱采用“四联疗法”(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两种抗菌药物组成)进行治疗,从而彻底将其彻底清除。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果胶铋、 多潘立酮、西沙比利、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喹诺酮类、呋喃唑酮、四环素等。
(3)糖尿病:可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五苓散、胃苓汤、苓桂术甘汤、实脾散、羌活胜湿汤、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保和丸、枳实导滞散、甲硝唑、阿莫西林、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果胶铋、 多潘立酮、西沙比利、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
严重的口腔疾病,如反复发作的牙周炎,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方法包括翻瓣术、植骨术、牙种植术等。
中医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方法,也有一定治疗效果。需在专业医师或推拿师、按摩师的辨证指导下进行操作。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舌苔发白的预后通常较好,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生活管理后,可以彻底恢复。但对于病因难以去除者,则可能不能彻底痊愈。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者,也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除全身症状严重外,舌苔可能由白色转变为灰色或黑色。
1、部分舌苔发白者,会伴有口中异味或口臭,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造成不利影响。
2、不论是存在中医疾病还是西医的患者,通常都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病情逐渐加重、恶化,进而损害人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例如对于口腔疾病的患者而言,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影响食物消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牙齿缺失,不仅咀嚼功能,还会影响患者美观。
对于食物染色及口腔卫生不良者,可以通过清洁口腔而自愈。
因外感邪气、寒湿内停,或口腔疾病、感染、消化系统疾病者,通过积极的专科治疗和生活管理,一般可以彻底痊愈。但因体质虚寒、体内邪气炽盛、久病体虚者,或长期慢性疾病者,可能难以彻底痊愈,但积极治疗,有利于症状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或生活管理,或感受外邪,都可导致舌苔发白复发。
日常
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同时也有利于稳定病情。舌苔发白的护理原则主要包括饮食及生活习惯调理、遵医嘱用药等。
舌苔发白可能引起口中异味、味觉改变,或周身不适症状,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可能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扰,进而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包括自卑、社交障碍、焦虑、抑郁等。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多关心、开导患者,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而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信心。
1、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2、密切关注服药后的反应,若服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均应及时咨询医生。
1、患者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按时仔细刷牙、正确使用牙线、餐后及时漱口,如存在牙菌斑、牙结石者,应定期到专业机构进行清洗。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调畅情绪等,有利于增强体质,进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在季节变化时,应随气候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淋雨、涉水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自行监测舌苔变化情况,以及全身其他不适症状是否改善。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复诊,如出现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症状时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建议患者多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品。
2、保证蛋白质、脂质、糖类、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利于促进疾病痊愈。
3、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食用具有治疗作用的膳食。如感受风寒者,可适当食用葱、姜类食物;感受风热者,可使用薄荷、菊花、金银花代茶饮;寒邪侵袭或中焦虚寒者,可适当增加食用牛羊肉、山药、黄芪、核桃等食物;湿邪阻滞者,可适当食用薏米、红小豆、绿豆、陈皮、山楂等食物。
1、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肥肉、奶油、蟹黄、乳制品等,以免影响脾胃运化。
2、忌食生冷食物,如雪糕、冷饮、生鲜食物等。
3、忌烟酒,避免喝浓茶、浓咖啡等食物。
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注意饭后漱口。
2、戒烟限酒,减少香烟和酒精对舌头的刺激。
3、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合理饮食、保持愉快的心情等,避免受凉、淋雨等,从而减少病邪侵袭。
4、定期体检,如出现口腔异常改变或全身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