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苓汤
半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具有苦辛淡渗,运脾除湿之功效。主治湿阻中焦,痞结胸满,不饥不食。
半夏(15g),厚朴(9g),茯苓(15g),通草(24g),黄连(3g)。
古代用法:用水1200ml,煮通草成800毫升,再入余药,煮成300ml,分3次服。
此方用半夏燥湿运脾,恢复脾运;厚朴醒脾化湿,行气除满;茯苓、通草通调水道,导湿下行;稍佐黄连燥湿和脾,清其郁热,合而用之,体现苦辛淡渗,运脾除湿之法。方中通草用量最重,是欲藉此甘淡渗湿而不伤脾,令湿有外出去路;黄连用量最轻,是欲藉此苦以燥湿,并微清其热。
本方有化胃和湿之功效,用于寒湿阻滞中焦所致痞满、纳差、呕逆等,今用于胃手术后苔白腻,伴有呕恶,腹胀纳呆、便秘或腹泻等术后反应有效。
脾虚者去黄连加白蔻;呕恶加藿香、苏梗;纳差加山楂、鸡内金、炒谷芽或麦芽。
、叶霖:“太阴湿满,舌苔多白厚黏腻,或中见灰黑而滑,其满在心下胃脘,较阳明实满不同,治宜苦温开之,如苍术、厚朴、二陈之属。若热湿阳郁夹痰固结痞满,按之而痛,始可仿半夏泻心、小陷胸法治之。云太阴寒湿,断非寒凉可愈。”
2、吴鞠通:“半夏、茯苓培阳土,以吸阴土之湿,厚朴苦温以泻湿满,黄连苦以渗湿,重用通草,以利水道,使邪有出路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