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_麻黄附子细辛汤_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效果作用_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组成|

xuanhujiaoyu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注解伤寒论》卷六。具有助阳解表之功效。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者。

名称

麻黄附子细辛汤

别名

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出处

《注解伤寒论》卷六

分类

解表剂

功用

助阳解表

主治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者

歌诀

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

组成

麻黄(去节)二两(6g),细辛二两(6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

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一斗(2000ml),先煮附子,减二升(400m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6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l),日三服。

功用

助阳解表。

主治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者。

方义

为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的方剂,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以鼓邪外出,良药相合,温散寒邪而恢复阳气,共为主药;辅佐细辛外解太阳之表,内散少阴之寒,既能珠麻黄发汗解表,又助附子温经散寒。三药合用,补散兼施,可使外感寒邪从表散,又可因护其阳,使里寒为之散逐,共奏助阳解表之功。

运用

1、本方主治,既有阳虚之本,又有感寒之标,实乃标本并治之剂。临床以恶寒甚,发热轻,无汗蜷卧,脉不浮反沉者为应用要点。

2、本方用于阳虚体质之感冒,阳虚或衰弱小儿稚麻疹,寒人少阴之咳嗽幼肺炎,嗜睡,月经期前后或泄精前后之受寒,大寒犯肾之脑或齿痛,暴哑声不出之咽痛,寒伏少阴之皮下青色血斑,产后水肿,肾病水肿,阳虚寒凝脉迟缓等;亦可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心功能不全、脱疽、阴疽、血管性头痛、易疲劳症、发热、急性喉炎、肺炎、急性肾炎、高血压病、遗尿症、尿毒症、荨麻疹、带状疮疹、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慢性胃炎、黄疸、风湿性炎关节炎、睾丸冷痛、嗜睡、暴盲、暴聋、暴哑、涕泪时出不止等病症而见本方证者。

使用注意

1、见有恶寒蜷卧,下利清谷,手足厥寒等少阴肾阳虚衰,阴寒内盛里证者禁用。

2、应用本方时,一要掌握麻黄与附子于方中的用量,二要嘱咐患者煎煮药物时当先煎麻黄去上沫。三要懂得临证据病情加味药物,如治疗关节疼痛当加川芎,当归、桂枝、白术、桃仁等。

重要文献摘要

1、《伤寒贯珠集》:此寒中少阴之经,而复外连太阳之证,以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其气相通故也。少阴始得本无热,而外连太阳则反发热。阳病脉当浮而仍紧,脉不浮而沉,故与附子,细辛专温少阴之经,麻黄兼发太阳之表,乃少阴温经散寒,表里兼治之法也。

2、《伤寒论类方》:附子细辛为少阴温经之药,夫人知之。用麻黄者,以其发热,则邪犹连太阳,未尽入阴,犹可引之外达。不用桂枝而用麻黄者,盖桂枝表里通用,亦能温里,故阴经诸药皆用之。麻黄则专于发表,今欲散少阴始入之邪,非麻黄不可,况已有附子以温少阴之经矣。

3、《伤寒溯源集》曰: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云。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