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
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一枚附子胜灵丹,甘芍平行三两看;汗后恶寒虚故也,经方秘旨孰能攒。
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同受伤;阴虚尿少脚挛急,阳伤脉沉恶寒猖。
芍药甘草附子汤,益阴助阳舒筋方;阴血不足有阳虚,阴阳两调功效良。汗后恶寒虚病成,温清两法补弥精;和中甘草终当用,附子扶阳芍助营。
芍甘附汤补阴阳,汗后恶寒治不难。
阴阳倘值并虚时,芍附清温补法奇;甘草和中宜共用,妙方能止汗淋漓。
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义
运用
本方以恶寒,阳虚较甚,见脉沉弱无力为诊断要点。
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虚失养、阳虚失温所致筋脉挛急疼痛诸证,如颈椎综合征,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性头痛,消化道溃疡,胁痛,腹痛,腓肠肌痉挛等。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伤寒论》:“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方论选录:
《注解伤寒论》:“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荣;附子之辛温,固阳气而补卫,甘草之甘,调和辛酸而安正气。”
《伤寒来苏集》:“发汗后反恶寒,里虚也。表虽不解,急当救里,若反与桂枝攻表,此误也。故于桂枝汤去桂、姜、枣,加附子以温经散寒,助芍药、甘草以和中耳。脚挛急与芍药甘草汤,本治阴虚,此阴阳俱虚,故加附子,皆仲景治里不治表之义。”
《方机》:“治汗后恶寒者,又治脚挛急疼痛者。”
《张氏医通》:“发汗病不解,反恶寒,及疮家汗成痉。桂枝汤去桂枝、姜、枣,加附子一钱炮。”
《绛雪园古方》:“芍药甘草附子汤,太阳少阴方也。太阳致亡阳,本由少阴不内守,少阴表恶寒,实由太阳不外卫,故取芍药安内,熟附子攘外,尤必借甘草调和,缓芍药、附子从中敛戢真阳,则附子可招散失之阳,芍药可收浮越之阴。”
各家论述
庆云阁:汗后恶寒虚病成,温清两法补弥精,和中甘草终当用,附子扶阳芍助营。(《庆云阁医学摘粹》)
成无己: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营。附子之辛,温固阳气而补卫。甘草之甘,调和辛酸而安正气。(《伤寒论后条辨整理与研究》)
程应旄:芍药得桂枝则发表,仅得附子则补表,甘草和中从阴分,敛戢其阳,阳回而虚者不虚也。(《医宗金鉴》)
柯琴:脚挛急与芍药甘草汤,本治阴虚,此阴阳俱虚,故加附子,皆仲景治里不治表之义。(《伤寒来苏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