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_小建中汤_小建中汤的效果作用_小建中汤的组成|

xuanhujiaoyu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症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临床上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名称

小建中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温里剂-温中祛寒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歌诀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组成

桂枝(9g),甘草(6g),大枣6枚,芍药(18g),生姜(9g),胶饴(30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2、古代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方义

本证多由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治疗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主。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运用

1、辩证要点:本方既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又为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辩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加减化裁

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使用注意

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脘疼痛忌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四方均属温中补虚之剂。小建中汤倍用芍药,益于阳虚而营阴亦有不足之证。黄芪建中汤是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当归建中汤偏重于和血止痛。大建中汤补虚散寒之力远较小建中汤为峻,且有降逆止呕作用,用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腹痛呕逆。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2、方论选录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建中者,建中气也。名之日小者,酸甘缓中,仅能建中焦营气也。前桂枝汤是芍药佐桂枝,今建中汤是桂枝佐芍药,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芍药、甘草有戊己相须之妙,胶饴为稼穑之甘,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义。使以姜、枣助脾与胃行津液者,血脉中之柔阳,皆出于胃也。”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