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六气中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者,在主气按着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之序排列,分主于二十四节气,显示着一年各时节的正常气候变化特点;在客气则遵循先三阴、后三阳的次序规律,化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步。
通过五行理论作为桥梁,将五音与六气联系起来。于是所谓“上宫”就是指太阴湿土司天。其中,因司天在上,在泉在下,故司天者以“上”言之。
丑未之年为太阴之气司天。太阴湿土之气主上半年之令。因其制己所胜,故以其所胜的肾水病变为主。但由于侮反受邪,所以还可以见到脾本脏病变,甚至影响到生我之脏的心火,出现跗肿,骨痛阴痹,腰脊头项痛,眩晕,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带血,心如悬等。
太阴湿土客气所致之病,与太阴主气主治相同。“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以说,土本性湿,苦性燥则反土性之湿,故以苦泻土之味。土性缓和,甘为缓和之味,则顺其气而缓之,故以甘为补。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之病,以苦味热性之药平其胜气,以酸淡之药为佐,以苦味药燥湿,以淡味药渗湿。如湿甚于上而有热,则以苦温之药治之,佐以甘辛之品,以汗解法恢复其常态为止。湿为土气,燥能胜之。苦从火化,火能助燥。酸从木化,以制湿土。淡渗利窍以去其湿。“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湿郁于上而成热,以苦温燥其湿,佐以甘辛者取其汗适复其故,即戒过汗之谓。故曰:“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素问·至真要大论》)。
其他
2、李经纬等.《中医大辞典·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4月
3、王键.《内经选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2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