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五络_三百六十五络介绍|

xuanhujiaoyu

三百六十五络

基础理论名词。泛指人体全身各部的络脉,并认为人体全身有三百六十五穴,穴由络脉相互沟通连接。

名称

三百六十五络

出处

《内经》

概述

概念
基础理论名词。泛指人体全身各部的络脉,并认为人体全身有三百六十五穴,穴由络脉相互沟通连接。
解读
“三百六十五络”,出《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文中“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的“三百六十五络”与“十二经脉”对举,均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素问·针解》:“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这里的“三百六十五络”,是否具有行血气功能在句中未能体现,但突出的是遍布全身这一特征。
综上,对《内经》中“三百六十五络”,可以理解为遍布全身,沟通运行气血的细小络脉。
应用领域
古人以“三百六十五络”代指全身的络脉,并非体现“三百六十五络”这一术语的本身意义,而是用来说明头面官窍的功能或者作为临床治疗量化的理论机制。《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血气皆上于面,用以说明面部不畏寒冷的机制,同时说明目、耳、鼻、舌的生理功能,后世一直沿袭此说。其中,更多用于对目与耳的生理功能解释,如“是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禀受于脾土,而上贯于目而为明”(《医学正传·目病》卷五)。另外,《备急千金要方》首次将三百六十五络上头,作为灸之生熟的理论依据,“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法。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故头病必宜审之。灸其穴不得乱,灸过多伤神,或使阳精玄熟,令阴魄再卒,是以灸头正得满百”(卷二十九《灸例》)。这一观点被《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奇效良方》等沿用,尤其被杨继洲的《头不可多灸策》所发挥,收入《针灸大成》,对近世有较大影响。
综上,“三百六十五络”可解释为遍布全身的能够沟通运行气血的络脉的总称。由于古人认为“三百六十五络”气血皆上头面,所以该术语常被用于解释头面官窍的生理功能,同时,作为“头不可多灸”的临床用灸方法的理论依据。

其他

参考文献
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
2、赵京生.《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考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