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乱_五乱介绍|

xuanhujiaoyu

五乱

五乱①是指气机容易发生紊乱的5个部位:即心、肺、肠胃、臂胫与头部。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②《灵枢经》篇名。

名称

五乱

出处

《黄帝内经》

概述

概念
五乱①是指气机容易发生紊乱的5个部位:即心、肺、肠胃、臂胫与头部。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②《灵枢经》篇名。
解读
1、五乱是指气机容易发生紊乱的5个部位:即心、肺、肠胃、臂胫与头部。《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素问·宣明五气》:“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这是由于心藏神,七情从心而发,不同的情志皆可影响心神,导致气行紊乱。肺主一身之气,肺气的宣降失常,皆可影响气机的运行。脾胃位于中焦,脾主升,胃主降,为阴阳二气升降之枢纽。脾胃功能失调最易影响气机的升降失常、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病症。手臂、足胫为阴阳二经气交接之处、头部为六阳经交会之处。因而手臂、四肢与头部亦容易发生经气的逆乱,而出现手足逆冷、头晕、昏仆等症状。
2、《灵枢经》篇名。本文讨论五种乱病的证治,故名。主要论述因脏腑经脉之气不顺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而行,悖逆而乱,阴阳反顺,营卫不调,清浊混淆,互相扰乱,以致气乱于心、乱于肺、乱于肠胃、乱于臂胫、乱于头而出现的五种症状和治法。
应用领域
1、五乱病机
导致五乱发生的病机,《内经》认为主要有以下3方面:一是经脉之气逆乱。如营卫之气逆行,一般而言卫气行于脉外、营气行于脉内,如果营气行于脉外或卫气内伐,就会出现经气运行逆乱之证。二是气机升降失司。人体内清气当升,浊气当降,如果沼气不升,浊气不降,便会出现乱气为病。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指。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三是脏腑之气运行异常。如《素问·举通论》所说“惊则气乱”,心气紊乱,神无所归,而出现心悸、惊恐不安。
2、五乱治疗原则
五乱的治疗原则是依据经气运行的规律,导引其气。由于乱气为病,无邪气有余与不足之象,因而治疗时应当采用缓慢进针,缓慢出针的手法,使逆乱之经气恢复正常。
3、针刺穴位的选择
气乱于心,应针刺手少阴心经的输穴神门,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大陵;气乱于肺,应针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鱼际和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太溪;气乱于肠胃,应针刺足太阴脾经的经穴太白,足阳明的经穴陷谷;如无效,可加刺足三里穴;气乱于头,可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大杼二穴;如果病情不减,加刺足太阳经的荥穴通谷与输穴束骨;气乱于手臂与足胫,先针刺局部有瘀血处放血,再针刺足阳明经的荥穴内庭、输穴陷谷,以及足少阳胆经的荥穴侠溪与输穴临泣。

其他

参考文献
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吴颢昕.《灵枢经白话解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