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_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介绍|

xuanhujiaoyu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可以按经取穴治疗。“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

名称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出处

《黄帝内经》

概述

概念
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可以按经取穴治疗。“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
解读

张介宾说:“言本无虚实之可据,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主要是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一时性的气血紊乱,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本经自病。《灵枢·禁服》篇曰:“不短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难经·六十九难》曰:“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以原穴和五输穴最为适宜;当针下得气后,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即“平补平泻”)手法,使本经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应用领域

在临床上,虚证和实证的表现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诸如有表虚里实或表实里虚、上虚下实或上实下虚,还有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等。所以,补虚泻实治则的运用,也必须灵活应变。单纯的虚证和实证,就单用补法或泻法。符是虚实夹杂,相间出现,则必须补泻兼施以求治,并结合虚实程度的轻重缓急,决定补泻的先后多少。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或上补下泻,或上泻下补;或左补右泻,或左泻右补。例如阴虚不能制阳引起的肝阳上亢之证,本着育阴潜阳的治法,补太溪、复溜以滋养肾阴,泻太冲、行间以平降肝阳。又如胆虚肝实证患者,既有惊悸、失眠之主症,又有心烦易怒、两胁胀痛之兼症,治疗就应先取丘墟、胆俞补胆之虚,再取行间、期门泻肝之实。如此补泻兼施,治疗有序,必有捷效。再如针灸临床常见的面瘫、半身不遂等病症,也应根据不同病情,施行左补右泻或右补左泻之法,以调节机体左右经络的虚实,恢复相对平衡状态,以愈疾病。

补虚泻实既是针灸治疗原则,又是针灸治病的重要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明确指出补泻不可误用,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否则,就会造成“补泻反则病益笃”(《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的不良后果。

其他

参考文献

1、主编: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5月

2、主编: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6月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