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余五不足_五有余五不足介绍|

xuanhujiaoyu

五有余五不足

五有余五不足是内经对脏腑虚实病症临床表现的总结。

名称

五有余五不足

出处

《素问》

概述

概念
五有余五不足是内经对脏腑虚实病症临床表现的总结。
解读
五有余:《素问·调经论》。指神、气、血、形、志五者邪气有余。神有余则笑不休,气有余则喘咳上气,血有余则怒,形有余则腹胀,二便不通利,志有余则腹胀、飧泄。神、气、血、形、志为五脏所藏,其有余,实质是指五脏之邪气有余。
五不足:出《素问·调经论》。指神、气、血、形、志五者不足。神不足则悲,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不足则恐,形不足则四肢不用,志不足则四肢厥冷。神、气、血、形、志为五脏所藏,其不足,实质是指五脏精气之不足。
应用领域
五有余五不足见于《素问·调经论》,讲脏腑疾病的虚实表现,后文在此基础上又讨论了外感和内伤所引起的虚实病变,指出了“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八纲辨证理论,是八纲辨证的理论基础之一。《调经论》以调经为名,在提出五有余五不足的病症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人体经脉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和针刺补泻手法在治疗五有余五不足上的应用,提出了调经大法,是针灸学理论基础之一。
“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笑与悲是对心病表现在神志方面的概括,而且只限于精神失常方面的病变。神有余是由于心气实,神不足是因为心气虚。至于心气虚和实是怎样形成的,则需结合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和致病因素的影响,迸行具体的分析。概括地说,从“血气未并”为“神之微”可知其虚实则为“血气已并”所致。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短少气”,是对肺病表现在呼吸方面的概括。气有余,是指实邪壅塞于胸间,影响肺的宣降,致气上逆而喘咳。气不足,是肺气虚而呼吸无力。皆因肺主气的功能异常所致。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是对肝病表现在情志方面的概括。肝主疏泄,疏泄太过则怒,不及则恐。
“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是对脾病表现在运化方面的概括。有余为湿浊壅滞气机不利,水液停聚,故腹胀小便不利,这是运化水液功能的异常。脾为胃行津液而主四肢,若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异常,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故四肢不用。
“志有余则腹胀飨泄,不足则厥”是肾病表现在肾阳方面的病变。肾阳虚影响脾的运化,以致出现腹胀飨泄等邪盛之象,故称“志有余”。肾阳虚温煦无力,故厥冷。肾虚厥冷重点表现于下肢,所谓“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素问·厥论》)。“不足则厥”的“厥”,也可能有“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的一面,但联系“腹胀飨泄”应重点从肾阳虚方面理解。

其他

参考文献
1、陈克正、王洪兵.谈《内经》的学习:湖北中医杂志,1982年5月1日
2、周楣声.《灸绳》:青岛出版社,1998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