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_心介绍|

xuanhujiaoyu

心在中医学上通常指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络卫护,形圆而下尖。心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太阳,被称为阳脏或火脏。因心具有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又被称为君主之官、生之本和五脏六腑之大主。

名称

应用学科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概述

概念

心在中医学上通常指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络卫护,形圆而下尖。心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太阳,被称为阳脏或火脏。因心具有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又被称为君主之官、生之本和五脏六腑之大主。

生理特性

包括心主通明和心火宜降。

1、心主通明:即心脉应保证通畅,以便使血液顺畅地流向全身各个部位,滋养脏腑器官,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心神应保证清明,以便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同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2、心火宜降:心位于人体的上部,其气有升腾的特性。然而,这种升腾并不是无止境的,而是需要有一个向下运行、沉降的过程,以保持心气的平衡。

生理功能

包括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

1、心主血脉:指心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的作用。

2、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生命活动和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系统联系

包括心藏神,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窍为舌,心在液为汗、心应夏、心与小肠相表里。

1、心藏神:强调心对各种精神活动的统领,如果心神失常,则可波及他脏诸神产生变动。

2、心在志为喜:喜是心对外界刺激应答而产生的良性情绪反应。若喜乐过度,则可使心神受伤。

3、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而且,面部色泽,可以反映心血、心气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强弱。

4、心在窍为舌:指舌为心之外候,其主司味觉和语言的作用,均有赖于心主血脉和藏神的生理功能。

5、心在液为汗:汗是津液经阳气蒸化后,由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为心气和心血所化生。

6、心应夏:夏季是一年之中炎热的季节,属阳中之阳的太阳。心为火脏,阳气最盛,同气相求,因此与夏季相通应。

7、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与小肠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

异常表现

异常症状

1、心血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2、心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或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心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精神疲倦,或有自汗,动则以上症状会加剧,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4、心阳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或心胸疼痛,畏寒肢冷,自汗,神疲乏力,面色㿠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

5、心阳虚脱证:主要表现为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6、心火亢盛证:主要表现为心烦失眠,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或舌上生疮,溃烂疼痛;或吐血,衄血;或小便短赤,灼热涩痛。伴见发热口渴,便秘尿黄,面红舌赤,苔黄脉数。

7、心脉痹阻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或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或以心胸憋闷为主,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或以遇寒痛剧为主,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或以胀痛为主,与情志变化有关,喜太息,舌淡红,脉弦。

8、痰蒙心神证:主要表现为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并见面色晦暗,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

9、痰火扰神证: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宁,失眠多梦,甚或神昏谵语,胸闷气粗,咯吐黄痰,喉间痰鸣,发热口渴,面红目赤;或狂躁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奥笑无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常见疾病

1、心血虚证:多因劳神过度,或失血过多,或久病伤及营血引起;也可因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生血之源不足而致。

2、心阴虚证: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或温热火邪,灼伤心阴;或肝肾阴亏,不能上养,累及心阴而致。

3、心气虚证: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劳倦过度,或先天不足,或年高气衰等原因而致。

4、心阳虚证:多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因其他脏腑病证损伤心阳而致。

5、心阳虚脱证:多因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寒邪暴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脉所引起;还可因失血亡津,气无所依,心阳随之外脱而成。

6、心火亢盛证:多因情志抑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或过食辛辣刺激食物、温补之品,久蕴化火,扰神迫血而致。

7、心脉痹阻证:多因正气元虚,心阳不振,运血无力,逐渐发展而成。常因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等诱发。

8、痰蒙心神证:多因湿浊酿痰;或因情志不遂,气郁生痰;或痰浊内盛,夹肝风内扰,致痰熏浊蒙蔽心神而致。

9、痰火扰神证:多因精神刺激,思虑动怒,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内盛;或外感温热、湿热之邪,热邪煎熬,灼液为痰,痰火内扰而致。

就诊科室

患者应该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科进行辨证论治。

日常建议

总述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心态平和、采取均衡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维护和促进心脏健康。

生活建议

主要包括规律作息、劳逸结合以及调整环境。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帮助心神的恢复。

2、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或学习,以免心脏过度劳累。

3、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舒适,夏季注意避暑降温,减少高温对心脏的影响。

饮食建议

建议适当多吃红色食物,避免过量摄入辛辣、油腻的食物。

1、中医理论认为红色食物具有一定的养心作用,如红枣、红豆、枸杞等。

2、可适量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等,有助于清心泻火,帮助改善心烦失眠等症状。

3、避免过量摄入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助心火过旺。

运动建议

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心理调理

可通过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少压力和焦虑。

其他

参考文献

[1]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第十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43-46.

[2]李灿东.中医诊断学第十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55-158.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