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_神介绍|

xuanhujiaoyu

神的概念在中医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包括形色、眼神、言谈、表情、应答、举止、精神、情志、声息、脉象等,反映了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力;而狭义的神是指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反映了个体的精神健康状况。

名称

应用学科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概述

概念

神的概念在中医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包括形色、眼神、言谈、表情、应答、举止、精神、情志、声息、脉象等,反映了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力;而狭义的神是指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反映了个体的精神健康状况。

生成来源

先天之神即元神,是神志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精气所生,之后神又依赖于身体水谷精微的滋养和五脏六腑精气的充实。因此,精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强健,则神旺;精气血津液亏耗,脏腑功能衰败,则神衰。

神的分类

神主要分为五神、情志和思维三大类。

1、五神:即神、魂、魄、意、志,是对感觉、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概括。五神分属五脏,如魂属肝、意属脾、神属心、魄属肺、志属肾。

2、情志:即七情、五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根据五行学说,五志分属五脏,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而且,五志虽分属五脏,但又受心神统摄调节。

3、思维:即意、志、思、虑、智,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的概括。《灵枢·本神》中讲“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因此,思维活动就是以心神为主导的各脏腑功能活动协调的过程。

神的功能

神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主宰生命活动、主宰精神活动、调节精气血津液和调节脏腑功能。

1、主宰生命活动:神是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呼吸运动、血液循行、消化吸收、津液输布与排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只有在神的统帅和调节下,才能发挥正常作用。

2、主宰精神活动:心神统率魂、魄、意、志,是精神活动的主宰。神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意识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睡眠安好、情志正常;神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可见神疲健忘、思维迟钝、反应呆滞、失眠多梦、情志异常,甚至神香、痴呆、癫狂等。

3、调节精气血津液:神由精、气、血、津液等物质所产生,又可反作用于这些物质,对其生成、运行等具有统领、调节作用。

4、调节脏腑功能:脏腑精气产生神,神又通过对脏腑精气的主宰来调节其生理功能。

相互关联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可分而不可离。精是生命产生的本原,气是生命维系的动力,神是生命活动的体现与主宰,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1、精神互用:精是神得以化生的物质基础,神又能统驭精。精能化神,神寓精中。精盈则神明,神安则精足;精亏则神疲,神失则精竭。

2、神气互生:气能养神,神为气主。故气聚则神生,神至则气动;而且神寓于气,神以驭气。因此,若气虚或气机失调,则可导致神志异常改变;而精神异常或七情内伤,则可导致气机紊乱。

日常建议

总述

中医学认为,养生必定要养神,养神首先要养心。因此,建议保持精神平衡、适度控制自己的欲望、顺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等。

生活建议

为了保持精神的稳定、充沛和旺盛,建议穿着合适、享受自己所处的环境,而且要控制欲望、规律作息。

1、对于穿着打扮,舒适合身即可,不追求奢华或攀比。

2、适应并享受自己所在环境的风俗习惯,以保持内心安定。

3、在性生活中要有所节制,避免过度纵欲导致精气过度消耗。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熬夜。

饮食建议

饮食要有节制,吃适合自己的食物,不贪食也不挑食。

运动建议

适度进行体力劳动,以锻炼身体,但不应过度劳累,以免消耗人体的精血,影响神的生成。

心理调理

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应根据四季的变化等而进行轻微调整。

1、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减少私欲和贪念,不盲目羡慕地位高的人,也不轻视地位低的人。

2、在春天,情绪宜充满生机和活力、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在夏天,情绪宜充满热情和活力;在秋天,情绪宜平静而安定;在冬天,情绪宜收敛内伏,像冬眠的动物一样。

3、学会用一个情绪去克制另一个情绪,从而达到情绪平衡的目的。比如,过于喜悦时可以通过提醒自己一些可怕的事情来克制;感到愤怒难以克制时,可以通过深思熟虑来平复情绪。

其他

参考文献

[1]严世芸,李其忠.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药学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2:19-20.

[2]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第十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95-101.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