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太阳与少阳合病指两经同时受邪的症候,《伤寒论》中第172条指出两经合病,有自下利的症状,并指出用黄芩汤治之。太阳所主之肤表发热,同时少阳的胆火又内郁,故称太少合病。虽云合病,但病机以少阳为重点。是少阳郁火,内迫阳明,下趋大肠,故尔下利。此属热利,当见大便粘秽,腹痛后重,肛门灼热,发热口苦,烦渴尿赤,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脉症。邪气内迫下趋,不宜柴胡之升提;胆火下注热利,只宜黄芩之内清,故治以黄芩汤清热坚阴止利。若兼呕吐,乃胃气上逆,再加半夏、生姜降逆和胃止呕。
《伤寒溯源集·合病证治第十五》:“太少两阳经之证,并见而为合病。太阳虽在表,而少阳逼处于里,已为半表半里,以两经之热邪内攻,令胃中之水谷下奔,故自下利。”《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太阳与少阳合病,谓太阳发热恶寒与少阳寒热往来等证并见也。若表邪盛,肢节烦疼,则宜与柴胡桂枝汤两解其表矣,今里热盛而自下利,则当与黄芩汤清之,以和其里也,若呕者,更加半夏、生姜,是清和之中兼降法也。”
治则治法:清热坚阴止利。
方药:黄芩汤
黄芩、芍药、甘草、大枣
方解:方中黄芩苦寒,清泻胆火,燥湿止利;芍药苦泄,调血疏邪,通络止痛;甘草、气养血,缓急止痛;兼呕吐者,加半夏、生姜降逆止呕。
本方与葛根黄芩黄连汤均治热利,但前者太阳已罢,专以治里;后者表证仍在,表里兼治。前者证属脓血痢疾;后者证属水样泄泻。前方治有血分药,后方则全属气分药。
本方与葛根汤均治合病下利,但前者属太阳与少阳台病,后者属太阳与阳明合病;前者证属脓血痢疾,后者证属水样便溏;前方以治里为主,后方则以解表为主。
其他
2、姜建国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09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