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节
中医基础术语,包括四个含义:①时令。自汉代历法开始,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其中又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见《灵枢·经别》:“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节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②人体部位名。《灵枢·邪客篇》:“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类经》卷3注:“四肢各三节,是为十二节。”指人体四肢的肩、肘、腕关节和髋、膝、踝关节。③针灸治法。见《灵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十二刺节为偶刺、极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傍针刺、阴刺、赞刺。④指十二经。
名称
出处
概述
1、指人体部位名
节,本作“节”,指竹节。因木、骨之节与竹节相似,故引申用指木节、骨节。竹被节分为段,时亦可被分为段,故节又引申作时节。节一旦与时、空二者相联系,便成为古人论证天人合一观念的重要依据。
“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窃;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故举事而不顺天者,逆其生者也”(《淮南子·天文训》卷三)。
此处即将天之十二月与人之十二肢节相应,天之三百六十日与人之三百六十骨节相应。同样的思想,在《内经》中亦有体现。如《灵枢·邪客》:“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内经》中关于十二节以应天数的内容,还见于《灵枢·经别》、《素问·生气通天论》等篇。
至于人体十二节之所指,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即有明确阐释:“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持,而形体立矣”(《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卷二十四)。杨上善同此说:“十二节者,谓人四肢各有三大节也”(《太素·调阴阳》卷三)。后世注家如张介宾、张志聪、高士宗等亦多认同。
2、指十二节气
除肢节外,《内经》中十二节亦指天之十二节气而言。如《灵枢·经别》:“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杨上善注:“诸经,谓人之十二经脉也,与月、辰、节、水、时等诸十二数合也。十二节,谓四时八节也,又十二月各有节也”(《太素·经脉正别》卷九),其所谓十二月之节者,是指十二节气。现通行的二十四节气,古时将月首者称为节气,月中者称为中气,十二节即指每月首之节气。王冰亦曰:“节,谓节气。外所以应十二月,内所以主十二经脉也”(《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3、指十二经
后世亦有将十二节解作十二经者,如《古今医统大全·论手足经》卷五:“经言人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者,乃论手足经三阴三阳也。其十二经,外循身形,内贯脏腑,以应十二月,即十二节也。”马莳明确提出:“曰十二节,手有三阴三阳经,足有三阴三阳经。”张介宾亦有如此论述:“天有四时十二节,气候之所行也;人有四肢十二经,营卫之所通也” (《类经·疾病类·五》卷十三)。三家所注之原文为《素问·生气通天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考“节”并无经、脉等义,十二经脉可与天之十二节气相应,但以十二经为十二节则于义欠妥。丹波元简即以上文所引《春秋繁露》之说,证此十二节当指十二肢节。故以十二经为十二节之说非是。
4、指十二刺法
节,除竹节之本义外,《说文》曰:“莭,竹约也。”段注:“约,缠束也,竹节如缠束之状。”是从竹节之象引申其义为礼节、法度,《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六韬·武韬·文伐》卷二有“文伐十二节”,即武伐之前的十二条计策、方法。《灵枢·官针》所谓“凡刺有十二节”,义即同此。杨上善注:“节,约也。”马莳:“刺法有十二节要”,张志聪:“节,制也。言针有十二节制。”其义皆仿。
十二节在中医中的应用:十二刺节
1、偶刺:是用以治疗心痹,在腰背部寻找痛点,然后在痛点上斜刺一针,同时在其后背或前胸的相对应部位再斜刺一针,偶刺是取其的后两针对偶而刺之意。
2、报刺:是用以治疗上下游走不定的痛痹,在痛处探入而久留针,然后以手寻找再痛之处,即拔针刺之。报刺是刺而另刺之意。
3、恢刺:是用以治疗筋肉拘急和筋痹之症。要在患部断近取穴,先直刺入其针,再提针傍刺,需数次行针,以恢复之,故名恢刺。
4、齐刺:用以治疗寒气侵袭较深的痹症。其一针直刺病所正中,另两针刺其傍,又名三刺。
5、扬刺:可用以祛散寒邪。要在病所的正中刺一针,周围刺四针,不宜刺之过深。
6、直针刺:是用以治疗寒邪侵袭较浅的疾病。刺时需将皮肤用手捏起,然后直针刺入。
7、输刺:是用以治疗气盛热重的疾。本法是将针直入直出,取穴要少以及进针要深的一种刺法。
8、短刺:是治疗骨痹的方法。本法针刺要深,进针时采取徐摇渐进,并要在骨的附近上下提插。
9、浮刺:可用以治疗因寒邪而致之肌肉挛急。本法是在病邪侵犯部位的旁边入针,不宜深刺,达到肌肉的部位即可。
10、阴刺:是治疗阴寒厥逆之症的方法。治本病时取足少阴肾经的左右太溪两穴。故《灵枢·官针篇》有:“左右率刺之”,即是此意。
11、傍针刺:是用以治疗邪气久留不散的痹症。本法是直刺一针,再在其近旁斜刺一针。
12、赞刺:是治疗痈肿的方法。本法刺针要垂直浅刺,多针放血。
其他
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
2、赵京生.《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考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3、王雪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