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集注_伤寒论集注介绍|

xuanhujiaoyu

伤寒论集注

《伤寒论集注》,《伤寒论》注本,10卷。清代徐赤(五成)撰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本书《伤寒论》原文按王叔和编次之序予以诠释。作者选集成无己、方有执、喻昌、郭雍、柯琴等注,阐发个人心得、经验。徐氏以为六经为伤寒之畛域,太阳与阳明为六经之始终。太阳为诸阳主气,涵盖诸经;阳明为后天根本,滋养四旁。故外邪之来,太阳先受之,四旁有病,入胃则不传。书中前5卷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法,6卷为脉法,7至8卷为辨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9卷为辨下之可与不可病脉证并治法,10卷为辨发汗吐下后病形证治。后附《伤寒论集注外篇》4卷,采集《金匮玉函经》、《脉经》、《千金方》、《伤寒总病论》、《活人书》、《伤寒补亡论》、《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中内、妇、儿科杂病之脉证并治,以补徐氏自撰《伤寒论集注》之未备。

名称

伤寒论集注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作者简介

徐赤,清代医家。字五成,东吴瓜泾(今江苏扬州)人。习儒,康熙后期于苏州设馆传授经学。暇则与吴士镇(字申培,号大讷)论医。与名医薛雪有交往,晚年尤精于医。

内容简介

卷一至卷五为六经病篇;卷六为脉法篇;卷七为痉湿暍病篇;卷八为不可汗病、可汗病、可吐不可吐病篇;卷九为可下不可下病篇;卷十为发汗吐下后病篇。外篇四卷,卷一为可温、可灸、可刺等病及阴阳交、伤寒两感证、合病并病、结胸证、心下痞等;卷二为瘀血、便血、狐惑、发黄等杂病;卷三为痰病、食积、虚烦、脚气等杂症;卷四为妇人伤寒、妊娠伤寒、小儿伤寒。所载《伤寒论》原文悉按王叔和之旧,脉法诸篇置六经篇后。对于前贤论述去瑕存瑜,或录全文,或摘一二语,或取其意,附于有关篇章后,并说明出处。凡著者之见则分别说明,并采集《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伤寒总病论》、《南阳活人书》、《伤寒补亡论》、《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有关论述别为外篇。同时重视《伤寒论》原文字句的注释。

流传版本

现存清雍正五年(1727)著者自刻本、清乾隆十七年(1752)瓜泾徐氏家刻本。

影响评价

薛雪序称“取长沙之微言妙论,条疏节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兢兢于章句之间,实际可取正复不少”。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