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伤辨惑论_内外伤辨惑论介绍|

xuanhujiaoyu

内外伤辨惑论

《内外伤辨惑论》,三卷,元·李东垣撰于公元1247年。上卷以医论为主,载述辨阴证阳证、辨脉、辨寒热、辨外感八风邪、辨手心手背等13篇有关内外伤辨证的内容;中卷论述饮食劳倦、四时用药加减、暑伤胃气及补脾益气诸方共24首,方中多以人参、黄芪补气健中,辅以升麻、柴胡升发清阳;下卷着重介绍内伤饮食的治法,列述枳术丸、橘皮枳术丸、曲柏枳实丸、木香枳实丸等消导行滞之方23首,并载“重明木郁则达之理”和“说病形有余不足当补当泻之理”两篇医论。

名称

内外伤辨惑论

作者

李杲(东垣)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李杲所处的金元时代战乱频仍,疾病流行,人民生活极不安定。东垣观察到人民所患疾病,多为饮食失节、劳役过度导致的内伤病,而一般时医崇古尊经,因循守旧,沿用古方以治内伤各证,因而重损元气,误治而死的人为数不少。李杲本人也久患脾胃久衰之证,深受其害。东垣在其师张元素脏腑议病的启示下,对《内经》、《难经》进行了深刻研讨,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种系统的独创性理论—脾胃学说。东垣有感内伤热中证的临床表现与外感六淫之邪相类似,时人多不能鉴别,导致误治,故撰《内外伤辨惑论》一书,详加区分,以便后学掌握。

作者简介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生活于金大定二十年至元宪宗元年(公元1180-1251年)。李杲出身富豪之家,早年其母患病,遍延诸医,杂药乱投,竟不知为何证而毙。李杲痛悔自己不知医,于是以千金为贽,受业于易州张元素,尽得其传而多阐发。他不仅重视脏腑辨证,且精于遣药制方,尤其对《内经》《难经》等典籍深有研究,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脾胃与元气的关系作了重要的发挥,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颇有见地。李氏治疗脾胃内伤诸病,主用益气升阳,结合苦寒泻火,对后世影响甚大。其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和《兰室秘藏》等。

内容简介

书中主要讨论内伤和外感两大病类的病因、病状、脉象、治法等问题。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辨寒热、辨外感八风之邪、辨手心手背、辨口鼻、辨气少气盛、辨头痛、辨筋骨四肢、辨外伤不恶食、辨渴与不渴、辨劳役受病颇相似,共十三论;卷中为饮食劳倦、四时用药加减、暑伤胃气等论以及肺之脾胃虚方、肾之脾胃虚方五个方面;卷下为用药所宜所忌附内伤用方,以及酒客病、随时用药等八论。
全书以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损伤脾胃立论,提出“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营卫失守而诸病生,此皆由中气不足所致。强调外感和内伤治法迥异,须加详辨,以“外伤风寒六淫客邪皆有余之病,当泻不当补;饮食失节,中气不足之病,当补不当泻”。所立补中益气汤、升阳顺气汤、升阳补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等方均反映了东垣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流传版本

现存较早刻本有《东垣十书》、《医统正脉》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

书评序言

仆幼自受《难》、《素》于易水张元素先生,讲诵既久,稍有所得;中年以来,更事颇多,诸所延医,坦然不惑,曾撰《内外伤辨惑论》一篇,以证世人用药之误。陵谷变迁,忽成老境,神志既惰,懒于语言,此论束之高阁十六年矣。昆仑范尊师曲相奖借,屡以活人为言,谓此书果行,使天下之人不致夭折,是亦仁人君子济人利物之事,就令着述不已,精力衰耗,书成而死,不愈于无益而生乎!予敬受其言,仅力疾就成之,虽未为完备,聊答尊师慈悯之志。师,宋文正公之后也。

丁未岁重九日东垣老人李杲明之题

影响评价

《内外伤辨惑论》本书论理精辟,辨证详明,对发展中医脾胃理论有重要意义,所创补中益气汤等有效方剂,一致流传至今,无论对中医理论亦或临床,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及使用价值,对研究东垣学说及临床特色有重要参考价值。

章节目录

卷上
辨阴证阳证
辨脉
辨寒热
辨外感八风之邪
辨手心手背
辨口鼻
辨气少气盛
辨头痛
辨筋骨四肢
辨外伤不恶食
辨渴与不渴
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
辨证与中热颇相似
卷中
饮食劳倦论
四时用药加减法
暑伤胃气论
肺之脾胃虚方
肾之脾胃虚方
卷下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分而治之
论酒客病
临病制方
随时用药
吐法宜用辨上部有脉下部无脉
重明木郁则达之之理
说病形有余不足当补泻之理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