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镜_仁寿镜介绍|

xuanhujiaoyu

仁寿镜

《仁寿镜》,妇产科著作,四卷。清代孟葑(号不病人)著。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卷一论月经病,卷二论杂病,卷三论妊娠病及产后病,卷四论婴儿的护理。全书着重强调各病的宜忌,亦有诸病脉证方药的论述和记载。

名称

仁寿镜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作者简介

孟葑,字经国,号不病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医家。

内容简介

本书卷一论月经病,包括和月、崩漏、带下3个部分;卷二论种子求嗣,并附小产暗产论、男妇种子方;卷三论妊娠病(胎前、临盆)及产后病;卷四论婴儿的护理。全书着重强调各病的宜忌,有诸病脉证方药的论述和记载,并附有作者的个人见解。本书以延嗣为主旨,选择良方附于各症之后,卷四中所述护婴诸法,亦多切合实用,对临床妇产科学和儿科学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其主要学术内容大致如下:

1、论月经病 孟氏在调经方而提出男子补肾、女子调经的重要性。“生育之要,在乎男精女血充实而无病也。故男则首重补肾,女则首重调经,未有男精足女血充而乏子嗣者也”,“故能于滋肾调经之中而参以行气补气之法,更能养气于平时,然后一举可孕”。故女子经血充足,月经按时而至,自然能够受孕。孟氏提出女子在行经前一定要戒生戒冷,并戒气恼,便可终身无病,即使偶染微疴,服药亦易奏效;而于经行之时,须加大去积行瘀力量,使瘀积之物趁势下之;而补养调理须于经净一日,乘机助之,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这些都是调经的至妙玄机,对调经和生育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女子崩中之症,多由损伤脏腑、冲任二脉,气血两虚所致。故治则须以调养冲任为法。只有二脉平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则崩漏自止。治崩中的具体治法须根据虚实、寒热、标本缓急进行施治。带下之症,因湿热流注于带脉而下浊液,多从气分、血分来辨证治疗。孟氏认为带下病属湿热与痰居多,属寒者少,须在临症时详察之。

2、论种子求嗣 “种子求嗣之说,自古迄今,传方颇多。然吾独一言以蔽曰‘寡欲则有子’……养心莫善于寡欲,亦即此意也。吾愿世之多欲者,静思而节之。”在种子求嗣方面,孟氏提出了从修德、多行善以回天、寡欲、知时得诀、知避忌、知补肾调经、知重在阳精、宜预葆精、当预养血并节劳息怒、宜慎药方、宜知一言以蔽、知戒谨饮食、知择时、须明地理、当知选种、不宜多置姬妾、须防暗产等方面进行论述,目的是奉劝世人要养心寡欲不妄交合,积气储精待时而动,多行善事以回天,慎服药方,才会身体康强,多子多寿。

3、论妊娠病和产后病 历代医家早已认识到,子代的先天禀赋除了与父母精血的盈虚有直接的关系外,还与母体妊娠期的调养有密切的关系。孟氏对胎育保养研究之细,探讨之微,是很突出的。如《仁寿镜·益母集·保胎六说》中明确提出了妇人在孕期应注意的六个方面,即“除恼怒”、“禁房劳”、“戒生冷”、“慎寒温”、“服药饵”、“宜静养”以保胎。若母体虚弱多病,阴血不充,胎气不足;或由于孕中跌打损伤,房劳过度,操劳太甚,损伤胎气;或由于孕中母体罹患重病;或由于胃气失和日久,纳少食减,化源不足;或由于未足月而早产等原因,使母体脏腑功能衰弱,气血生成不足,而使胎儿气血供养不足,导致妊娠失养,就会致使胎儿出生后体质虚弱,成为继发虚劳的病理基础,这是先天之因的又一重大要素。临盆时务必做到“睡”、“忍痛”、“慢临盆”,胎儿自然就会瓜熟蒂落,自然而然降生。另外,孟氏对产后病诸症也提出详细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药。

4、论婴儿护理 在护婴方面,孟氏认为婴孩初出母胎,犹之草木萌芽,最为柔脆,此时调护极须得宜,可以避免疾病及不测之虞。孟氏提出对小儿的饮食起居应当给予谨慎调摄,对于用药治病更应当详细审辨清楚,照顾小儿的元气,不能鲁莽轻投药物。孟氏认为肥儿丸乃苦寒之品,最会败伤元阳;保和丸极易损伤胃气;抱龙丸含有香窜和重镇类中药,易入髓耗伤元神,均须慎服。

流传版本

现存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卜文记刻本、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渝城述古堂刻本、1927年重庆中西书局铅印本等版本。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影响评价

《仁寿镜》以延嗣为主旨,选择良方多切合实用,尤其关于种子、胎教、护婴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临床妇产科学及儿科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限于时代背景,书中也夹杂一些荒诞不经的论述。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