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百病方_治百病方介绍|

xuanhujiaoyu

治百病方

《治百病方》,1972年11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旱滩坡的一座东汉早期的古墓。有医药简牍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医方30多个,方中所列药物近100味。详细记载了病名、症状、药物剂量、制药方法、服药时间以及各种不同的用药方式。还记述了针灸穴位、针灸禁忌等,内容极其丰富。

名称

治百病方

成书年代

东汉以前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作者简介

《治百病方》所论疾病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其中属内科病的如伤寒、七伤、痹症、伏梁、久泄、肠辟、痉、心腹大积等。属外科病的有五癃(血、石、膏、泔等癃)、金疮、痈、狗啮人等。属于妇科的有乳余等。属于五官科的有目痛、喉痹、嗌痛、齿痛、耳聋等。在诊断治疗方面,已经初步运用了辨证论治原则。简牍对外感和内伤作了区别,并且运用不同的治法。如:“治伤寒遂(逐)风方:付(附)子三分,蜀椒二分……凡五物,皆冶合,方寸匕酒饮。”“何谓七伤?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阴衰,四曰橐下湿而养(痒),黄汁出,辛恿(痛),五曰小便有余,六曰茎中恿(痛)如淋状,七曰精自出……此病名曰内伤……桔梗十分,牛膝、续断、方(防)风、远志、杜仲、月(肉)从蓉……凡十五物,皆冶合。”从上述两简来看,前简是治疗一般外感风寒,骨节烦痛的方法,所以用蜀椒、附子等温热的散寒剂;后简所述证候大抵属于性神经衰弱一类疾病,因为是肾虚证,故用肉苁蓉、杜仲、续断等补肾的药物治疗,这符合寒者温之、虚者补之的原则,正是辨证论治原则的具体运用。

《治百病方》在药物方剂方面亦有相当成就。在所收近百味药物中,有69种见于《神农本草经》,11种见于《名医别录》,另二十余种不见于上述两书。这些药物在简牍中大多以复方的成分出现,一个方剂少则两三味药,多则可达15味,可见当时已能较好地掌握复方的运用。药物剂型多种多样,有汤、散、丸、膏、醴等不同剂型,并以酒、米汁、豆汁、酢浆等多种饮料作为引子,以助药物发挥其作用。还运用蜂蜜和动物脂肪作为赋形剂。剂型的多样化,也说明当时的方剂学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校注整理

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据1972年11月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医简整理,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有医简图版、摹本、释文和注释。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