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草药性_分类草药性介绍|

xuanhujiaoyu

分类草药性

《分类草药性》,2卷,不著撰者。刊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名《草药性》。收载草药430余种。分类方法独特,以药名中的末字或首字作为分类依据,如“过山龙”分在“龙”类,石菖蒲分在“石”类。分草类、藤类、风类、杂类、根类、头类、皮类、叶类、花类、子类、香类、莲类、椒类、麻类、龙类、箭类、石类、菜类、蒿类、角类、衣类共二十一类。每药记述别名、功效、主治、气味、有毒无毒等,或介绍炮制方法与服法,是一部介绍地方性草药的专书。

名称

分类草药性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内容简介

1、按药名字音分类,分类特殊 本书按药名最末或起始一字的异同,分为草、藤、风、根、头、皮、叶、花、子、香、莲、椒、麻、龙、箭、石、菜、蒿角、衣、杂等21类。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便于药名的记忆和背诵,对当时文化水平不高的民间草医,具有更大的适用性。其中有的种类体现了按入药部位分类的特点。如草类指以全草入药者,根类指以地下根或根茎入药者,藤类指以茎藤入药者,皮类为以树皮、根皮或果皮入药者,子类为以种子或果实入药者,其他如叶类、花类等也是按入药部分类的。另有一些是按药性分类的,如香类指具有辛香气味而具走窜发散的药性者;莲类指类似黄连而具清热解毒功效者;风类指有祛风作用而可用治风邪表证或风湿里症者;椒类指类似花椒而具麻辣味,有理气活血作用者,石类则是生长于石生环境而具祛风除湿功用者。其他如龙类、角类、菜类等则纯属药名一字相同,在入药部位及功效上并无共同处。杂类指在药名上无共同性的其他草药。

以上各类,以根类(115种)、草类(78种)、子类(25种)、风类(22种)及杂药类(76种)包括的草药种类较多。各类总计433种。

2、记述药性,兼论其他 本书名为《分类草药性》,在内容上也突出了药性的记述。但是,它又不是如其它药性专著那样详尽论述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禁忌各项,而是根据民间草药使用特点和实际认识,主要记述性味,并从实用角度出发,较详细的记述功能主治和用法。此外,部分草药尚记载了下列综合性本草的内容:

(1)、产地与生境:如过江龙“生河边”;地蜈蚣“遍地生”;刁连根“青巴石上生”;水黄连“出在涪州蔺市生”;观音莲“出在南川金佛山”。

(2)、生长习性与采收:如斩头草“清明后发,十月即枯”;马兰花“三月间收用”。

(3)、品种与鉴别:如鸡冠花“红的治崩症,白的治白带”;龙头草“凡生必有双根,五叶、七叶者治吐血”;棋盘花“红、白、淡三种,白者治带症”;蹼地蜈蚣“味酸,梗六方,红色,叶青色”;海棠花“叶青色,梗有红筋,无子”;朱砂莲“味大苦,内黄赤色”等。

(4)、质量评价:如接骨丹“治一切跌打损伤,根皮更佳”;斩头草“扁者白根须可用,圆者无用”等。

(5)、炮制:如嚼连根“酒炒合叶用”;大刀豆根“煅存性用”;肥猪苗“九蒸九露能明目”;慈竹叶“其笋烧灰搽小儿肥疮”等。

3、用法简便 本书充分体现了民间草药使用上注重简便适用的特点,多引用单验方,一般无复杂的加工、炮制或制剂,使用方便。其用法除一般常用的煎煮法以外,引用的方法主要还有:

(1)、洗:即煎水或水泡后用洗患处。如荔枝草“用叶洗痔疮”;苦参根“洗一切恶疮”等。

(2)、涂、搽或包敷:即将药口嚼或用其他方法粉碎成末,然后用水或油、蜜等液体辅料拌和均匀,再行搽、涂或以布包敷患处。如肥皂角“白矾同捣敷恶毒”;野油菜“治刀砍斧伤,烂疮生肌,嚼涂或沙糖兑服,其渣冲涂”;八角莲“一切疮毒用酒醋搽”;野地瓜叶“包疮毒”;老鼠刺“泡水搽火眼”等。

(3)、贴:即以新鲜的叶或根的切片贴置于患处或经络穴位上。如红合麻、文蛤根“贴痒子”等。

(4)、塞鼻、吹喉、滴耳:如酸浆草“截疟塞鼻”;明镜草“治蚁虫塞鼻孔”;水灯心“煅灰吹喉痹”;虎耳草“其汁治耳痛”等。

(5)、噙:即以原药或药液直接口含。如扁竹根“噙哦子”(即治扁桃腺肿大);八角莲“治口喉痹痛,磨酒口噙”等。

(6)、捣汁或泡水服:如蓝靛根“捣汁或服或涂,散毒去火”;铺地雷公“治血痢,叶生用兑水服”;山豆根“治咽喉肿毒泡水饮”。

4、具有明显的四川民间草医用药的地方特色 本书所载433种草药,均系四川常用的民间草药,其药名、病名、治验都反映出四川的地方习俗。如紫金牛在全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药名,本书特此称为矮茶风,并指出“一名地青杠,性温、平,无毒,治一切吐血咳嗽、气痛”,反映于四川的用药经脸。再如虎杖,其幼嫩茎叶味酸,四川民间经煮潦或直接切碎后作为一种酸味莱肴食用,亦可用以作汤服,故别称此种植物为酸汤杆、酸溜溜(四川方言对浓酸味的形容)。《分类草药性》载虎杖为“酸溜根一名土地榆,治风湿筋骨疼痛,发表、散寒、散血”,亦代表了四川的用药情况。此外,如哦子、盐吼盐咳、羊毛疮、蚁虫、母猪风等病名,亦为四川民间的俗称。再从上述仅有两处产地的记述和现知几种版本的收藏处均在四川来看,《分类草药性》应是四川地方性草药本草书籍。

流传版本

现存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庆文华堂刻本、宣统三年(1911)诚德堂刻本等,并附见于1918年成都博文堂《天宝本草》刻本。

影响评价

本书作为清代四川地方草药著作,在本草学史上有一定特色。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