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慢性再障、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呼吸系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及肾病、急慢性肾炎、尿毒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妇科的不孕症等。
教育经历
1930年就读于吉林市盖受益医学专修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师从于吉林名医盖受益先生,继又师从于吉林医林巨臂王仙舟先生门下。
1955年入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
1958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教研班学习。
工作经历
1949年解放后率先成立吉林市联合医院(现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任院长。
1961年毕业后留北京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任教,后返吉林任吉林市实验中医院副院长、中医科副主任。
曾任吉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名誉院长。
学术思想
1、热病多因邪伏膜原,达原逐邪善用三消。
募(膜)原学说早在《内经》即有论述,如《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胃肠之间,募原之下”,《素问·疟论》“邪气内薄于五胜,横连募原”;唐宋医家或偶有论述,但均殊欠系统,至明末吴又可提出温疫乃疫良之气伏于膜原的理论,方使募原学说得到很大发展,如《温疫论》原病篇说:“温疫之由·一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邓老对邪伏膜原学说和又可治温理法,十分服膺,并用于临床。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很多外感热病,并无明显的卫气营血症状或按其顺序传递,亦不具备伤寒之六经症状,而是典型的邪伏膜原症状,用汗法其热不减,用又可之法,却收著效。邪伏膜原,毒热既蒸腾于三阳之经,而见头痛项强、腰疼身痛,目痛、眉棱骨痛、鼻干、寒热、呕而口苦、胁痛,又迅传于里,而见胸隔痞闷,腹痛便秘等,临床上达原饮证少而三消饮证多,邪毒虽向表里分传,但膜原仍有伏邪,把握住这一点是温病治疗的关键,用又可三消饮治之,既疏解膜原之伏邪,又散浮越在三阴经之表热,且清胃之里热。三消饮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白芍、黄芩、甘草、大黄、葛根、羌活、柴胡组成。邓老运用灵活,去草果之辛燥,防其伤阴,酌加银花、连翘、板兰根等品,以清解膜原伏邪。
2、推究原委,逐瘫扶羸。
随证变化,妙用从心。《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血气不和,百病变化而生。”邓老在临床中注意到,某些疾病,其表现似属虚损不足之征,久补不效,改用活血化淤法,却收桴鼓之效。遂致力于瘀血证治的研究。邓老认为血宗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病理环节,不唯邪热、寒凝、痰湿阻遏、气郁不畅可致血瘀内结,血亏气弱,血气运行不畅亦可致血瘀。《医学绳墨》云:“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瘀血者多”。瘀血内结,脉络不通,津血营气,何以奉养邓老尝谓,非浚源祛瘀,沟通渠道,无以扶虚贏痼疾。逐渐形成了祛瘀补虚的学术观点。以此指导临床,屡起沉疴。
3、理脾治胃重在调气,不寐滑精着眼疏肝。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稟气于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百病生焉。邓老在临床中十分注意调理脾胃,认为脾胃居于中洲,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运化失司,其它脏腑亦受影响,一身气机失调。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治疗要在调气运脾,化湿和胃,斡旋升降。邓老多年体会,脾胃之病,气不足者不多,而气滞湿困者尤多,若运化失职,自然表现出气化不足症状,此时尤须详审,勿犯虚虚实实之戒,既使是脾虚况盛者,邓老亦反对呆补峻补,认为此刻不能但求其本,而宜理气化湿,启动气机,无愈补愈滞之弊。
科研成果
研制出脑血栓丸、蛤蚧河车大造丸、治溃疡病的保延丸、妇科不孕症的温冲丸一号/二号等。
获奖情况
被评为省市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医学会吉林市分会副理事长
传承图谱
盖受益、王仙舟→邓维滨→宋丽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