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庆道

xuanhujiaoyu

罗庆道

罗庆道,男,汉族,安徽省六安人。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随伯父罗鉴盘学习中医,又拜张琼林、杨开霖学习针灸。1958年进入安徽中医进修学校(现为安徽中医药大学)深造,1963年到浙江医科大学、浙江中医学院(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修针灸。曾任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伤科主任。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姓名

罗庆道

性别

民族

汉族

籍贯

安徽省

出生日期

1934年2月

专业

针灸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教学职称

教授

毕业院校

浙江中医学院(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颈椎病、颈腰椎骨折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骶髂关节损伤症、骨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等。

教育经历

1949年随伯父罗鉴盘学习中医,又拜张琼林、杨开霖学习针灸。

1958年进入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学习(现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1963年进入浙江医科大学、浙江中医学院(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修针灸。

工作经历

曾任安徽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组长、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伤科主任。

学术思想

1、治急性伤筋痛,用散瘀通络法

急性伤筋痛,即骨关节韧带肌腱急性损伤而引起的肿痛。骨关节韧带肌腱损伤后,其关节伸屈不利,或无力不稳。治疗这种损伤症通常采用包扎固定以稳定关节的办法。然而,罗老认为急性伤筋不能单纯从强筋骨稳定关节入手,而应当抓紧时机消散伤处的瘀血。他认为,经筋受损伤,则伤处血溢于肌肤之中,瘀血不得消散,经络活动受阻,气滞血瘀,伤筋缺少新鲜气血濡养,不但肿痛加重,且伤筋难以修复。因此,罗老提倡治急性伤筋,要立即散瘀通络,使伤处经络通畅无阻,气血循行正常,肿痛减退之后,再行常规的包扎固定法。

2、治骨质增生症,用针灸正骨法

骨质增生是由于椎体供血不足相对缺氧,骨质老化而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中医学认为中老年人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旺,筋骨失养所致。骨质增生症,是因为骨质增生而发生的椎间孔缩小,椎管或侧隐狭窄椎关节滑脱等椎体或关节病变,直接或间接刺激神经、脊髓或压迫血管而产生的病症。临床中分为颈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骨质增生症,前者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或痛,或耳鸣恶心,或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等;后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或痛,或大小便障碍等,两者病位不同,症状各异,因此,罗老提出颈椎和腰椎两种不同的针灸正骨方法。

罗老认为针灸能行气散瘀,使椎体周围软组织血液循环改善,机能代谢旺盛,瘀血消散,水肿吸收,组织细胞中的营养增加,通过自身调节起消炎止痛作用。正骨能滑利关节,改善椎间隙的狭窄,回纳椎间软组织的膨出或笑出,纠正侧弯和小关节紊乱以及椎关节滑脱等。针灸与正骨结合治疗骨质增生症是相得益彰的。

3、扬皮部理论,倡浅刺疗法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皮部遇热则腠理疏松,汗孔开放,排出汗液,调节体温;遇寒则腠理致密,汗孔闭阖,固守卫阳,抵御外邪;在病理状态下的皮部,开阖功能失调内热不能从汗孔排除体外,风寒外邪则易侵入体内。说明皮部功能活动对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这一认识,罗老提出从皮部病理现象探索其诊断规律,从生理作用探索其治疗规律,以发扬皮部理论在中医针灸临床中的应用。罗老曾将有关医学经典中记载皮部的颜色、感觉状态变化进行了归纳总结。如《素问·皮部论》记载:“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提示皮部颜色变化可以判断痛、痹、寒、热证。《千金翼方》提出五脏应五色的病理特征,“肝受病色青,心受病色赤,脾受病色黄,肺受病色白,肾受病色黑”。《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这是诊断内脏热病的观察面色的规律。《灵枢·经脉》篇记载有关皮肤感觉判断脏腑经络病,例如手太阴肺经所生病“掌中热”;手阳明大肠经所生病“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足阳明胃经所生病“气盛则身以前皆热,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手少阴心经所生病“掌中热痛”;足少阴肾经所生病“足下热而痛”;手厥阴心包经所生病“掌中热”等。说明皮部在诊断上有一定参考价值。罗老结合现代生理解剖知识,认为皮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触、温、冷、痛等感觉不仅是抵御外界各种有害刺激的一道防线,而且还是接受良性刺激起着保健治病的重要部位。罗老曾于临床进行过实验观察,发现当针刺循经皮部之后,其疼痛部位的压痛阈值明显增加,局部血管容积脉搏波幅亦明显升高,与针前比P<0.01。提示皮部接受良性刺激可以通过经络联系,促使病所血液循环改善,机能代谢旺盛,以达保健治病的作用。鉴于实验基础,罗老于临床釆用循经浅刺皮部的方法,治疗头痛、落枕、肩周炎、肘膝关节炎、急性挫闪伤、腰肌劳损、肌膜炎、坐骨神经痛、急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急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等10多种病,均获得良好效果。证明皮部在刺激作用下,有明显镇痛和消炎作用。

科研成果

1、依据经络皮部理论,创用“浅刺气罐法”,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创用“针灸散瘀通络法”,修复损伤的韧带和肌腱,其临床有效率达973%;创用“针灸正骨法”,治疗颈椎病、颈腰椎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骶髂关节损伤症、骨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等,有独特疗效。

2、根据针灸实验究提出针刺上肢穴较针剌下肢穴对心功能作用大的观点。

3、研制成功“艾灸液一定灸豪”,提高了灸法的临床疗效。

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肘挠腕各管综合征等亦有显著疗效;创用以宁心安神、益脾和胄、行气散瘀为原则的配穴针刺,提高了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临床教学。

5、1978年科研项目“针麻临床规律研究”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表彰奖和安徽省科技成果奖。

6、1980年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针麻会战组“狗针麻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实验模型及其应用”集体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

7、1981年参加的“针麻选穴提高临床效果研究”获安徽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荣誉称号

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术兼职

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针灸针麻专题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中医学会理事

中国针灸学会理事

全国针麻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针灸学会副会长

社会活动

1990年至1991年应邀赴西德讲学和开展针灸医疗工作,并出席巴黎召开的世界针灸联合会,报告了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

出版著作

参加编著《人体十四经和穴位断面解剖图谱》、《内经腧穴主治汇译》。

主要论文

1.罗庆道.扬皮部理论 倡浅刺疗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03):173-174.

2.姜英,罗庆道.中药穴位敷贴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8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03):33-34.

3.张少祥,罗建民,戴宁,姜英,罗庆道.罗氏针灸正骨法治疗颈椎病92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03):166-167.

4.少祥,戴宁,刘德春,罗建明,罗庆道.针灸正骨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02):31-33.

5.罗庆道,罗建明.电针背俞穴对急性胃脘痛的镇痛观察[J].针刺研究,1997(Z1):138.

6.罗庆道,戴宁,肖伟,苏国红,周建霞.针灸、拔伸法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症106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03):57.

7.罗庆道.自我点穴健身法[J].中医临床与保健,1989(02):64+63.

8.丁仁祥,罗庆道.针刺上巨虚皮部对循经两点分辨阈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88(01):27-28.

9.罗庆道.散瘀通络法针灸治疗骨关节韧带肌腱损伤症185例临床观察[A].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1987:1.

10.罗庆道,邢真美,肖伟,戴宁,单永华,黄谷莺,罗守礼.散瘀通络法治疗韧带肌腱损伤症185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87(03):13-14.

11.罗庆道.试谈经络皮部的命名、分布与应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04):47-50.

12.潘朝宠,金文秀,罗庆道,郝淑元.电针对“内关”穴区去甲肾上腺素影响的荧光组化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5(02):47-50.

13.罗庆道,黄谷莺,罗守礼.循经皮部针刺镇痛初步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1984(04):35-37.

14.罗庆道,诸凤鸣,雷实惠,朱志刚,王立峰,邢真美,黄谷莺.经络皮部理论探讨及其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J].云南中医杂志,1984(04):36-39.

15.罗庆道,郝淑元,唐照亮,宋小鸽.针麻狗胆囊摘除术实验观察[J].针刺研究,1983(04):293-297.

16.罗庆道,刘冬卉,邢真美,王振琴.针刺循经皮温变化的初步观察[J].中国针灸,1983(01):33-35.

17.周舒,罗庆道,邢春浦,钟守先,姚树清,中国医学科学院针麻会战组 ,朱预,佟永生.辨证循经选穴在针麻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运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0(02):121-124.

传承图谱

罗鉴盘、张琼林、杨开霖→罗庆道→张少祥、姜英。

标签:

上一篇: 罗陆一_深圳市中医院

下一篇: 马大正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