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合

xuanhujiaoyu

陈镜合

陈镜合,男,汉族,广东省广州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后师从著名心血管专家河合忠一教授,1977年7月进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及第一附属医院工作。是全国第三、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姓名

陈镜合

性别

民族

汉族

籍贯

广东省

出生日期

1937年11月

专业

中医系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教学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毕业院校

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对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杂病也颇有研究。

教育经历

1958-1964年就读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本科。

1988-1990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派赴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循环内科学习,师从世界著名心血管专家河合忠一教授,主攻心脏内科急救、心脏介入疗法。

工作经历

1964年8月-1977年8月在湛江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任医师、主治医师。

1977年7月进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及第一附属医院工作。

1988-1990年学习回国后,先后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

1991年12月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

1998年被聘为首席教授。

研究方向

主攻心脏内科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临床研究。

学术思想

1、脾胃为本

陈老认为,脾胃为后天最重要的脏器,不仅濡养五脏及皮肉筋骨,同时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所以陈老在临证之中特别注意细辨脾胃状况,除了主症的询问外,常注意问病人有无脘痞胀闷、矢气频频等气滞感觉,有无头晕昏闷等清阳不升之症,触其肢末以了解脾阳敷布情况,并结合大便、纳眠状况和舌脉象明确患者的脾胃运化。在治疗虚证或虚实夹杂之候上,陈老多从调理脾胃入手,“三焦虚损,首建中焦”,常以补中益气汤、陈夏六君汤、黄芪建中汤加减化裁以健运脾气,药物上喜用神曲、黄芪、党参、白术等以补益脾气。大量的实践亦证明,脾胃得以健运后,病人的整体状况常可得到比较好的改善,有利于后续治疗。在使用其他方剂上,陈老常恐药物滋腻碍脾,如用熟地为君药时,必伍用木香、砂仁以行气;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病时,常伍用白豆蔻、陈皮以防炙甘草之滋腻。“只有脾气健运,所用的药物才能得以吸收并发挥作用”,这是陈老临证遣药时常强调的。

2、明辨实火与虚火

临证上常有不少虚实夹杂的病人,或有口干多饮、口苦、头痛、口舌生疮、夜寐不安、心烦等貌似实证而本为虚证的病人,面对这些情况,陈老强调一定要明辨虚实,切不可根据症状随意投以寒凉清热、凉血解毒之品,以犯虚虚实实之忌。陈老强调临证面对诉热证表现的患者,一定要细看其临床表现并结合舌脉象、肢末温暖否等进行分析。某些因虚致实的病人,常可发现舌苔虽厚,但舌质淡嫩,边有齿痕,并且舌苔较为疏松,有水湿堆砌之貌,或舌苔色虽黄而色不甚沉;脉或数或大却重按无力;口虽干而实为微渴喜热,肢末不温;咽虽痛其色淡红;面上虽有疮疡其色不红;舌上虽疮溃反复不愈,口鼻气冷;胃中嘈杂却喜温喜按,饮热得舒;头虽痛而喜以布裹头;此常为因虚致实之象,不可不识,若不细辨,仅凭病人所述的口苦口干等症状或奉“岭南为盛热流行之地”为治疗信条而随便加用清热凉血解毒等药物,只会徒伤脾阳,使疾病缠绵难愈。

3、重视气郁致病

陈老根据《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以及《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等论述,结合他多年临床实践,观察不少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多有情志抑郁,临床多见胸中闷痛、胁肋胀满、气息短促、善太息、脉弦等表现,病情经常随情绪波动而变化,从而提出气郁为先的观点。陈老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变革,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大,情志所伤已成为包括冠心病在内的许多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是诊治内科杂病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陈老根据气郁致病的特点,选用开心方治疗气郁型冠心病及心脏神经官能症,效果良好。

4、病证相合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如感冒、麻疹、心功能不全、高血压、中风等,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疾病部位所在;“证”则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因、部位、性质、邪正关系,能全面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辨病与辨证两种思维各有优缺点,在临证之中,陈老特别重视推崇病证相合的模式进行诊病,认为这样能全面地反映病人患病的本质特点。而他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亦证明,运用此种思维方式进行诊病、选方遣药,可以优势互补,获得1 +1 >2的疗效。

5、“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现代中医的诊疗和科研思维

现代中医是陈老十分倡导的中西结合模式,是指中医学西医,或西医学中医,而以中医为主的中西结合医。是源于传统又超出传统,来自中医又超出中医,是与现代的医学科学潮流同步或基本同步的,具中西医两者的优势。其临床、教学与科研,均以中医理论、思维方法为指导;以西医的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为手段。临床治疗上坚持以“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与“中西结合”为原则。

科研成果

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主攻“心脏内科急救中西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项目。

编写的《中西结合急症诊治》获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三等奖。

参与编写的《现代心脏内科学》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编写的《开郁活血法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机理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国家科技图书奖,省科委著作3等奖、大学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获奖情况

1985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教战线先进工作者。

2002 年被人事部、教育部、卫生部指定具有培养学术继承人资格的全国名中医。

此外,还被评为全国中医急症先进工作者,广东省高教系统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三、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

学术兼职

国家局省市科技专家评审成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广东省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

出版著作

主编《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荟萃》、《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手册》、《现代中医急诊内科学》、广东高校重点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供七年制硕士班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危急重症诊疗手册》、《中医内科学》(供硕士班专用)。

主编内部出版书:《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讲义》(供全国中医急症班专用)、《全国中医高级研修班教材》(供全国中医内科高级研修班专用)。

参与编写《现代心胜内科学》。

主要论文

1.陈镜合.陈氏加味便秘方[J].岭南文史,2010,(03):64.

2.陈镜合.半世纪从医悟真缔[J].新中医,2010,42(08):156-157.

3.陈镜合.陈氏益气固元汤[J].岭南文史,2010,(02):64.

4.陈镜合.陈氏胃痛方[J].岭南文史,2010,(01):63.

5.陈镜合.陈氏宁心安神饮[J].岭南文史,2009,(04):63.

6.陈镜合.陈氏便秘方[J].岭南文史,2009,(03):63.

7.陈镜合.陈氏风湿方[J].岭南文史,2009,(02):63.

8.陈镜合.陈氏开心方[J].岭南文史,2009,(01):57.

9.陈镜合.为新世纪的中医院建设进言——创优势、求生存、攻急症、展未来[J].中国中医急症,2002,(01):1-6.

10.陈镜合.略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J].新中医,2002,(01):3-5.

11.陈镜合.现代中医之路[J].新中医,2001,(09):3-5.

12.陈镜合.现代中医内科急症临床思维[J].中国中医急症,2001,(01):7-8.

13.陈镜合.急性心肌梗塞的现代中医思维[J].中国中医急症,1998,(06):243-244.

14.陈镜合,黄小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5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1996,(04):154-155.

15.陈镜合.心内科急症现代中医思维[J].新中医,1996,(05):11-13.

16.陈镜合.中医治疗急症的现状与展望[J].山东中医杂志,1994,(12):552-554.

17.陈镜合,陈沛坚,郭映雪,梁德任.心律失常中医证治(附70例临床小结)[J].新中医,1988(03):27-29.

18.陈镜合,陈沛坚,郭映雪,蒋美芬,黄良文.治疗登革热30例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7(03):28-31.

19.陈镜合.风湿热的证治[J].新中医,1986,(08):51-52.

20.陈镜合.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证治[J].新中医,1985,(03):6-9.

21.陈镜合.奔豚冠心证[J].新中医,1984,(10):15+7.

22.陈镜合.胸痹(心绞痛)[J].新中医,1978,(04):22-23.

23.陈镜合,龙福珍.风心方治疗风湿性心肌炎80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药资料,1975,(10):12-14.

传承图谱

河合忠一→陈镜合→李思宁、叶志中。

标签:

上一篇: 陈纪藩

下一篇: 陈阳春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