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其它疑难杂病。
教育经历
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即受家学熏陶。
1956年9月至1958年在武昌医专学习。
1958年9月至1964年在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六年制本科毕业。大学期间他拜著名老中医洪子云教授为师,更获其真传。
工作经历
1964年7月毕业后在湖北中医学院从事教学、临床、科研工作。
学术思想
1、明辨六经及六经辨证之要旨。梅老指出,理解六经之旨应以临证为依据。六经实质的经络说、脏腑说、气化说等均存在着片面性。只有从临床实际出发,将各种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地理解并灵活地辨证分析,才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六经实质。而六经辨证是辨证整体观的反映。六经辨证就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津液精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疾病进行整体分析和辨证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对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病症,进行综合分析、辨证,归纳其病变部位、证候特点、传变特点、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并进行相应诊断、治疗的辨证方法。
2、发扬仲景六经辨证之论。其一,阐发“存津液”之微旨。梅老认为,《伤寒论》存津液之秘旨,首在于“存”。寓存津液于祛邪法中和兼顾养阴之法均谓之“存”。具体表现在,祛邪谨防伤津,寓“存”于“防”;祛邪兼予益阴,邪去津存;祛邪及时有力,旨在存阴;养阴兼顾祛邪,阴复阳平;寄存阴于扶阳,阳回阴生等方面。其二,发挥仲景“治未病”之奥义。其中包括先时而治,先安未受邪之地,早治已成之病、已病防传、未盛防盛、已盛防逆、新瘥防复等。其三,重视表里缓急之原则。应当慎辨表里疑似证;明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或表里同治之适应证。其四,持“手足少阳同病”说。梅老认为,《伤寒论》多为足少阳所病,温病多为手少阳见证。前者乃外邪挟胆火为病,无湿邪可言,后者为三焦湿热为患,而非相火独发。梅老认为《伤寒论》中手少阳见证乃水饮为患,而非湿热;而温病在三焦则属湿热。至于其脉证一为寒热之象;二为足少阳胆经证候;三为手少阳湿热证候,定性即可,不必悉具。治疗总宜和解清宣、分消走泄之法,有偏于和解和分消之不同,应以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合并化裁。
3、明辨伤寒与温病的关系。《伤寒论》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著,其中有不少关于温病的内容。但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温病与伤寒,有源与流、继承与发扬的关系。认为《伤寒论》已肇温病学之端,其方药如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抵当汤、白虎汤、三承气汤等的应用,为后世温病方形成奠定基础。论中风温、火逆证均无治法,阳明热证、“三急下”、少阴“三急下”,属气分、营分、血分仍均用大承气汤,反映了其辨证及用药的局限性。梅老指出,应当正确理解伤寒与温病的关系。伤寒和温病是中医在外感病方面两个互补的辨证论治体系,二者应当并重,相得益彰。
科研成果
论文《仲景胸腹切诊辨》、《论桂枝汤及其变化》、《心下痞辨证及其实验研究》、《拓展方临床应用途径》、《加减柴胡桂枝汤临床思辨录》、《加减柴胡陷胸汤临证思辨录》等论文等受到国内外中医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课题“《伤寒论》血虚寒凝证的实验研究”1991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992年获湖北省政府三等奖。
“心下痞辨证及其客观化研究”1992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卫生厅三等奖。
“强心口服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93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伤寒论》太阴少阴虚寒证证治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1995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化痰活血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及相关受体基因表达作用的实验研究”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已完成的湖北省教委项目有:“太阴少阴阴证转阳的实验研究”、“胸胁苦满的经络电图研究”。
已完成湖北省教委自选课题:“通腑解毒化瘀法治疗小鼠实验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已完成湖北省教委重点项目:“加味四逆散对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
已完成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疏肝和胃汤对胃肠动力作用受体机制的实验研究”。
21世纪教材《伤寒论讲义》于2005年被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评为一等奖,2009年被全国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评为优秀奖。
获奖情况
1991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992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名医。
1997年获林宗杨医学教育奖。
200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和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2007年获湖北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现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学术委员会顾问
曾任: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医杂志》编委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
出版著作
主编《中医多选题题库(伤寒论分册)》、《伤寒论多选评述》、《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伤寒论讲义》。
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伤寒论讲义》、《中医学问答题库(伤寒论分册)》、《中医药高等丛书·伤寒论》。
参与编写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等。
主要论文
1.梅国强.加减柴胡四物汤临证思辨录[A].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2009:8.
2.闻莉,刘松林,梅国强.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证型分布及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03):220-221.
3.张智华,梅国强.梅国强教授运用柴胡类方经验述要[J].光明中医,2008,(03):284-286.
4.梅国强.加减小柴胡汤临证思辨录[J].湖北中医杂志,2006,(12):3-6.
5.梅国强.拓展《伤寒论》方药临床应用的途径[N].中国中医药报,2004-09-09.
6.刘松林,梅国强,赵映前,孙江桥,万晓刚,张茂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08):499-501.
7.梅国强.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续完)[J].山西中医,2000,(06):3-5.
8.梅国强.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待续)[J].山西中医,2000,(05):1-4.
9.杜丽,熊曼琪,梅国强,许庆文,梁柳文,李赛美,朱章志,何敏.加味真武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少阴病阳虚水停证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0,(02):26-29+38-81.
10.梅国强.论扩大《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04):42-48.
传承图谱
洪子云→梅国强→吕文亮、刘松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