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山

xuanhujiaoyu

刘云山

刘云山(1916.5—),男,汉族。主任医师。曾师从于谭子东、强和亭,1953年宝鸡专区中医进修班深造,1956年调宝鸡市人民医院工作(现宝鸡市中医院)。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姓名

刘云山

性别

民族

汉族

籍贯

山东省

出生日期

1916年5月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诊治范围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教育经历

16岁从师于留德医学博士谭子东门下。

1937年西行入秦,拜宝鸡专区中医强和亭为师。

1953年宝鸡专区中医进修班深造。

工作经历

1956年在宝鸡市人民医院工作(1974年该院更名为宝鸡市中医院)。

1975年任儿科副主任。

1987年晋升为中医儿科主任医师。

学术思想

(一)望诊尤辨舌,参察色审窍

儿科古称哑科,不能言或言不达意,有“医之道诚为难,而治小儿尤为难”之说。难在何处,诊断之难也证上总断方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刘老在认病识证上总结出“察色、审窍、重舌、参症”的诊断方法,而四者之中尤重舌诊。有凭舌知病性,定法选效方之规。他察舌贵在细,从舌质的色、形、润、燥,到苔的有无、分布、消长、转化、色泽、腻滑、真假等无不详察,就察苔一项有78辨。如舌边尖略红、苔薄白欠润为外感风热,邪在卫分之指征,疏风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若见苔白而润,满布舌面则提示有风寒外束之象,宜在主方中少佐疏风散寒之品,消热解毒药量不宜过大,恐有凉遏之弊,苔白腻而润为挟湿,厚腻秽垢为挟食,舌质红或舌面有红星为里热炽盛,分别佐以芳香化湿、消食导滞、清热泻火之品。此外还注意了解患儿生理状态下的异变舌象,借以判断其体质禀赋,测知易感何种病邪及产生病类型的倾向性。如平时舌淡红、苔白腻,则知患儿素体脾虚,易为湿邪所伤,感邪后化热较慢,临床表现为寒湿型、湿热型,治宜温阳化湿,清热利湿,用药不宜过于滋腻及苦寒,且病程相对较长或缠绵难愈,病情反复发作。更可贵的是每辨一证都与具体的方药结合起来,理法方药相贯,形成自己独特的辨治方法。

(二)诊治崇后天,以胃气为本

“脾常不足”是小儿发病的重要基础。脾胃娇嫩,运化力弱,但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大,若饮食不知自节,喂养不当或片面强调营养滋补,致乳食无度,或患食肥甘生冷,或挑食、偏食,或乳食不洁,其脾胃极易为饮食所伤。同时脾胃薄弱,又常易为六淫之邪所中,因此脾胃失调所致的疾患在儿科临床上颇为多见。刘老认为,儿科最常见的五大证——惊、疳、积、热、泻中,积、疳、泻三证均因脾胃失调而起。脾虚则无力充养正气,卫外不固则不任六淫所侵,也是引起惊、热二证的因素之一。脾胃薄弱不仅其脾胃受损而导致本脏自病,而且其他脏腑有病常易影响到脾胃,用药失当亦会伤及脾胃,病后调理失宜也往往累及脾胃。因此在临证中,刘老对每位患者都要通过望神色、闻声察舌、询间食欲的好坏、大便的溏燥,借以了解胃气的强弱。治病以胃气为本是刘老学术思想的主要方面,主要体现在:(1)对体弱易感的患儿,常嘱无病时给予健脾助运之剂以治其本,增强抗病能力。(2)在外感病中时时顾护胃气。1慎用苦寒泻下之品,用则中病即止。2对脾胃素虚者,辨证用方之中酌加云苓、苡仁、大枣等以顾护脾胃。3在疾病恢复期注意调理脾胃以复中气。(3)治内伤杂病,则以调理脾胃为中心。脾胃为后天之本,胃气受伐则内伤准复。五脏中不论何脏之虚,关于胃者必从胃治,不关于胃者,亦当时刻不忘胃气这个根本。

(三)除泻重便色,倡运脾渗湿

1、辨证上除询问病程的长短、发病原因、病情轻重、大便性状、泻势及重要兼证外,重在辨大便色泽的变化及察舌。如色深黄或焦黄,舌红、尖红、边尖红、红绛属热泄,色黄白,舌淡红为脾虚,色白为伤食。绿色便,古今论及者皆认为属湿热,而刘老认为属虚寒湿。

2、对泄泻的病因刘老认为是湿盛脾虚,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是造成湿盛的基本因素,“脾常不足”则是小儿易泄的根本原因,运脾化湿淡渗之法贯穿始末,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治也”,四君子汤为基础方,选加猪苓、泽泻、车前子之类,收效甚捷。慎用苦寒、收涩之品。

(四)疗热驱邪外,施和解之法

治发热重在审因论治,随症处方,关键在给邪以出路,在表辛散透表,在里可清可下,表里同病者,疏表清里同进。病初能使邪从表散,就是削弱和截断内传之势。万不可一见发热不分表里寒热,不审热之所因,滥用银花、石膏、黄芩、山栀、羚羊角之类,闻属病毒性的就用大青叶、板蓝根等。运用和解法治疗小儿发热,刘老颇有心得,分型细,用得活。他认为此型与“脾常不足”有关。此类患儿多有消化不良、体弱易感史,使邪伏虚而不得透发。刘老选小柴胡汤化裁,偏热、阳明合病大柴胡汤加减,时疫伏于膜原不得透发,用柴胡达原饮疏利透达,若有素察不足,肝阴亏损,脾失健运,饮食、痰湿内停,郁热不得宣泄者,万全汤主之以调和肝脾,和解少阳。治愈了许多久热不退的患儿。(五)组方尤严谨,贵医药并重

刘老崇医经之理,善化古今之方,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在临症中颇多发挥。他深明组方用药之理,注意分寸,灵活之中有法度,讲究配伍,稳妥上下寓变化。他说,一病有一病的特征,尤要辨药,才能药与证合,丝丝入扣。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他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验方,在这些方中,有自己的验方、秘方,但大部分是选用古方及众所周知的通用方。如银翘散一方,临床加减达21项,远远超出吴鞠通的应用范围。小儿喘证,临床所见多为肺有郁热,外感风寒所致,刘老根据这一病机将定喘汤的药量作了如此调整,重用白果3克敛肺定喘,麻黄仅用1克不致发汗太过,性凉的桑皮、黄芩及辛燥的半夏也仅用1克,临床加减38项,使原治痰热壅肺的咳喘方灵活运用于各类型的咳喘证,用治支气管炎、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疗效理想。他要求学生记方不但要记药味,更要牢记药童,中医治疗的奥秘在于药量,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在选方用药中,既要使药物相配能起到相辅相成、增强疗效的作用,更要注意选用那些一药多能又不影响本病,无副作用的药物。如腹泻兼咳嗽,选加桔梗就比杏仁更切合病倩,止咳又能助脾升而疗泻,无杏仁润肠通便之偏。他十分赞赏蒲辅周老中医对八法的发挥,汗而勿伤,下而勿损,寒而勿凝,温而勿燥,补而勿滞,消而勿伐,和而勿泛,吐而勿缓,其中内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辨证立法相同而疗效有异,往往在于方药的配伍和选药的当与否,方同量异,自然治各不同。

(六)用药长平和,可轻灵取胜

药物本为补偏救弊,调整机体阴阳失调之用,临床疗效并不与方剂的大小、剂量的轻重成正比,应视病情而定。刘老年轻时用药量也很大,似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重剂治病非重病、急症、痼疾而用之,则病虽愈而正气亦伤矣。特别是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用药甘淡请灵,顺应小儿生理特点,不伤其勃勃生机,且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甘淡清灵不致稍有偏差,药过病所,寒中变为热中,实证易为虚证,小儿“脾常不足”,治病以胃气为本,甘淡清灵既不伤脾胃生气,又顺应脏气清灵,随拔随应之性。又甘淡量徽,药汁清淡,便于病儿接受服用。对大辛、苦寒、大热、泻下、破气之品慎用,用药辨证准确,剂量宜小,中病即止。

获奖情况

1991年经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工作导师。

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此外,曾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陕西省劳模。

荣誉称号

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术兼职

曾任:

宝鸡市中医学会副会长

《陕西中医》杂志编委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陕西儿科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宝鸡市科协委员

主要论文

1.刘新生,刘婷,刘云山,张卫东.刘云山主任医师治疗小儿癫痫经验[J].现代中医药,2012,32(03):1-2.

2.刘婷.刘云山主任医师治疗小儿便秘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2:3.

3.刘云山.重症水肿伴肾衰合并肺部感染治验[J].陕西中医,1989,(12):545-546

4.刘云山 ,张卫东.驱风散热饮治疗时行赤眼[J].陕西中医,1982,(03):11-12.

传承图谱

谭子东、强和亭→刘云山→张淑霞。

标签:

上一篇: 李成纲

下一篇: 李灵山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