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教育经历
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师从唐亮臣。
1964年,唐亮臣唐老病逝后在韦文贵、唐由之、韦玉英、高培质、刘孝书等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眼科知识和技能。
1973年9月-1974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进修。
1981年6月-1983年6月,在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作访问学者,研修葡萄膜炎免疫病理学。
工作经历
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眼科工作。
1994年,调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工作,曾任眼科医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免疫性疾病和退行性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眼底病症群诊断规范化研究。
学术思想
在中医眼科专著学习中。最为推崇《原机启微》、《审视瑶涵》。在《原机启微的辩证和用药特色》一文中指出:“《原机启微》宗《内经》原旨,并吸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宋金元诸家的学术成就,应用病因学说、脏腑经络理论,归纳眼科病症”,以此为桥梁,深入学习金元四大家理论,临床辨证用药。受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的影响很大。
刘完素《病机论》在对运气学说和病机十九条的研究中扩大了火热病症的范围。特别重视火热病症的研究,又提出六七化火说,被后世称为“寒凉派”。眼科许多外眼病直接与六淫外感有关,内眼病亦和气火失调相连,故刘完素“火热论”观点在眼科得到广泛应用。如风热不制之病之羌活胜风汤、淫热反克之病所用芍药清肝散、黄连天花粉丸都是祛风清热治外障眼病的基本方。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启发,对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漆裂纹和新生血管形成的病机归咎于津血不足,脉络失于濡养,应用养血滋肾,清火止血,对稳定病损有一定作用,刘完素提出“亢害承制论”,如“火极反兼水化制之”运用于临床。认为原田氏病视网膜浆液性脱离、白塞氏病视网膜水肿、渗出、黄斑水肿的机制均是邪热过剩,灼伤络脉引起视网膜屏障功能紊乱,出现水肿是火极似水的假象,应用清热解毒、利水泄热,而不是温阳利水。
认为李东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对眼科影响最深,首先全面反映了李东垣注重元气,以脾胃为生化之源,强调保护脾胃运化和升降运动的学术思想。清阳不升,目昏不明。用补中益气汤、助阳活血汤常用于治上睑下垂、高风内障、陷翳、视疲劳确实有效。对老年人和长期应用苦寒清热和活血化瘀处方中常加白术、枳壳和木香,注意保护胃气。应用藁本、防风、羌活等升发阳气,柴胡复生汤等用于外障眼疾、翳生陷下有一定作用。
在临床上主张病证结合,他认为病证结合的实质是将西医以病理学为基础的疾病诊疗体系和中医以病机为核心的辩证论治体系结合起来。首次在中医眼科领域提出病症结合专病诊治思路(六步法):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病证鉴别、分证治疗、专病专药、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
科研成果
参加“著名中医陆南山诊治经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1993年度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加“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获得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补肾益气养血中药抗感光细胞凋亡及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获2009年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此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课题“血虚证视功能和视网膜血循环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型和临床证侯的相关性研究”、“活血中药对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及平滑肌细胞舒缩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等项。
获奖情况
1999年,获得“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0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主编
出版著作
主编《今日中医眼科》,参与编写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症候部分》、《中医眼科全书》等学术著作。
主要论文
1.王影,庄曾渊.庄曾渊研究员运用“病证结合、分期论治”理论的经验体会[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6,26(05):324-326.
2.盛倩,庄曾渊.庄曾渊从精气血津液辨证分期论治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05):610-612+616.
3.盛倩,庄曾渊.庄曾渊治疗视直如曲气滞水停证眼病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4,33(09):657-659.
4.杨永升,庄曾渊.庄曾渊治疗白塞病眼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07):555-557.
5.张红,庄曾渊.庄曾渊分期辨证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经验[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02):104-105.
6.张励,庄曾渊.庄曾渊应用清热法治疗白塞氏病经验[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06):334-336.
7.庄曾渊.中医眼科证候的诊断和命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5,(01):39-41.
传承图谱
唐亮臣→庄曾渊→张励、张红、盛倩、杨永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