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骨结核、骨髓炎、淋巴结核、慢溃疡、糖尿病性坏疽、周围血管病、急慢性湿疹、牛皮癣、皮肌炎、红斑狼疮及多种乳房疾病。
教育经历
1940年从师京华外科名医段馥亭先生。
1956年参加北京市中医进修班学习。
工作经历
跟随段馥亭学习满师后参加北京医生开业考试并名列前茅,遂正式悬壶。
1958年底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专门从事疮疡外科的医疗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医外科常见病、疑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学术思想
赵老在学术思想上以《内经》阴阳学说、藏象学说为本,主张从阴阳消长、平衡的基础理论出发,着眼于自然大环境、人体小系统与特定局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态势,强调外治之法是外科的专长,施治之理本同内治,若独施外治之法则悻矣。据此精研古今疮疡之术,创立“补消”一法。认为阴证痈疽自古沿用火灸法、阳和法和外用膏药等治疗方法,多是从疾病的病位出发,未免失之于整体。他潜心研究,参照段师治疗经验,师阳和之意而创立了治疗阴证痈疽的完整理论框架施治原则及具体方略,显示了师古创新的治学思想。
临床创滋阴增液,清热解毒之治疗上搭之法。据《医宗金鉴》所载,治疗上搭循用神授卫生汤、逍遥散和六郁汤。赵永昌根据临床实际,认为上述疗法去是治疗上搭的主要方去,但若其症状反复不愈者,施之上法则方证不符。他认为,病久则伤其阴,阴精受损,当用滋阴清热法,用甘润甘寒之品。若阴分已伤,邪热尚盛,则需清热与养阴并用,如增液承气汤。他一改在乳痈、乳发、乳漏治疗中破脓已溃不宜用皂刺之说。但他以为其乳络未通,肝经未畅,即可以不圆其说,否则墨守成规,只能加重病证。常选用青皮配皂刺,皂刺其性走窜,内及脏腑,外至皮毛;青皮入肝,行气通滞,二药相使而用,则疏通乳络,穿凿肝经之力宏。
科研成果
1978年完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观察,治愈率高,并将论文发表在《新医药杂志》上。
获奖情况
参与的“攻克脓肿型溃破型淋巴结核临床研究”曾获卫生部乙级成果奖。
1990年被确认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曾参与抢救“杨晓霞怪病”的事件。
主要论文
1.赵永昌.中医药治愈肝脓肿1例报告[J].新中医,1994,(06):55.
2.裴玉昆,赵永昌,白文山,等.通脉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7,(01):36-39.
3.赵永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43例临床分析[J].北京中医,1984,(03):14-15.
4.裴玉昆,李世忠,赵永昌.颈淋巴结结核的综合治疗兼论外治法(附134例远期疗效的分析)[J].中级医刊,1982,(11):33-35.
5.赵永昌,于文忠,叶仲琨,等.乳痈110例的治疗体会[J].中医杂志,1980,(07):39-40.
6.赵永昌.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结核113例疗效分析[J].新医药学杂志,1978,(09):48-49.
传承图谱
段馥亭→赵永昌→修丽梅、赵建一。
标签:
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