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擅长诊治骨伤科疾病,慢性腰腿痛、髂骨骨折、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颈椎病等。
工作经历
1948年,开业行医,悬壶于成都总府街。
1958年,应骨科名家杜自明之女杜琼书之邀,参加创办柿子巷联合诊所,即今东门街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曾任医院名誉副院长。
学术思想
1、伤科辨证,尤重气血。
伤科辨证应以气血辨证为主,原因气血循环全身,无所不在,故人体损伤无论何处,首当其冲伤及气血。如《杂病源流犀烛·跌打闪挫源流》所说:“跌扑闪挫,卒然身受,由及内,气血俱伤病也。”临床所见内、外伤,其基本的病机是伤后气血循行失常,由之而发生一系列的病变,外伤因受伤局部疼痛、青紫疲肿实象明显,形(血)伤肿、气伤痛证见清楚,而内伤却有形无形、虚实兼杂不一,或以气伤为主、累及于血,或以血伤为重、损及于气;且因气血伤损的程度不同,可分别发生气滞、气逆、气闭,或血瘀、血虚、血热等相应病变,临证时更须辨证明确,方能有效医治。张老认为,人体躯干胸腹部的损伤最易引起内伤,气血辨证十分重要,临床胸胁内伤最为常见。
传统医学观点认为,胸为人体宗气聚积之处,心肺驻居之所,号肺之分野;胁为肝之经脉循行之部,肝之经络由下而上分布于胁肋。心主血脉、藏神志;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主宣发、主气之清肃降行;肝藏血、主疏泄之机,肝气冲和条达,则气不致遏郁,血脉得畅。由此可知,胸胁内伤因外力波及脏腑、经络,必首先伤及气、血。所见胸胁内伤多涉及肺脏肝经,临床表现亦多肺失宣降、肝失疏泄等气血运行异常的症状。
胸胁内伤伤气:多因担抬搬举重物时,姿式不正、用力不当,或进气强力负重、气力不济,突然闪失而发生,如“闪”、“挣”、“忍”等伤。此类多以伤气为主,造成胸胁内伤皆因气机逆乱、壅滞为患。临床见证:因气无形,故气伤痛患局部体表外无肿形;因气性游逸,气机逆乱而四下走窜,故痛无定处,涉及面宽,无明确压痛点;因气机阻滞,经络循行不畅,故深呼吸、咳嗽及转侧活动时均觉牵抽掣痛;因逆气犯肺、肺气不宣,肺失肃降,其呼吸、宣降功能失常,故咳嗽、气急、作喘,及胸闷憋气不适;因气滞伤肝,肝气郁结,肝疏泄功能失职,遏郁不和而失其条达,肝血外出循行亦由之不畅,故胁肋闷胀不舒,时而走窜、刺痛。此外,因肺呼吸不利,宗气生成不足,心脉乏其贯注,心血运行无力,血不养心,心气显虚,故证见可有心烦不宁;因肝郁气滞,疏泄失畅,即胆汁缺乏其余气不得生成,脾胃之气升降无助而运化无力,故证见常有胸胁胀满及腹而食欲不振、食后饱胀、暖气不舒等。
胸胁内伤伤血:多因钝性打击直接暴力作用于胸胁部,造成胸壁局部组织挫伤波及内部脏腑经络所致,如“碰”、“打”、“撞”等伤。此类多以伤血为主,引起胸胁内伤皆因内部脉络破损、血离经外溢,或排出体外(如咯血、唾血)、或停滞留于内为瘀,由此产生相应病变。临床见证:因血为有形之物,经脉挫伤破裂、血外溢瘀积于皮下、肌膝间,故胸壁体表外有肿形,患部可见癖血肿块、青紫癖斑;因积血留滞癖塞凝阻脉络,血不得通行而疲、气不得随行而滞,患处经络脉瘀阻作祟,故痛点固定不移,持续作胀、刺痛;因瘀肿满实之物,按之痛胀加剧,故畏摸拒按;因患部经隧瘀塞不通,气不得过而滞,若咳嗽、吸气时气机震动,该处疼痛加剧。此外,因内部瘀血积聚,还可有如下症状:因血离经外溢而废,阴液亏损,或积瘀壅遏、郁而化热,灼伤津液;因伤患痛烦,汗出饮少,津液不足,或肺脏内损,水津输布失调,可表现口干烦渴、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热象;因瘀血乘肺,血气瘀阻,气道不畅,气逆不顺,肺失清肃,或肝经受损,瘀积胁下,肝失条达,肝气失和,上逆犯肺,故证见胸闷气紧、作咳作喘、不能平卧;若肺络伤损或痰、瘀化火,咳嗽频发,胸痛随之加剧,苦不堪言。咳可无痰,有痰多黄少粘稠、不易咳出。若急剧呛咳,可痰中带血;因有恶血留内,败血凝滞归肝,肝经瘀塞不通,气血不调,肝气不舒,肝之经络起于大趾,循少腹布两胁,故证现胁痛腹胀不适。
气血两伤:因气血关系互为母子、相互依存,故伤此必及彼,临床所见胸胁内伤者,气伤、血伤症状常一例并见,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若两伤并重、两证均明显,则气血两伤矣。
2、骨伤治疗顾护脾胃
张老认为,伤科治疗涉及到组织修复、肢体功能的重建、人体正气的恢复,所以,调理脾胃尤其重要,应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其学术见解有以下几下方面:
人体作为统一的整体,若发生骨折一类的较严重损伤,必引起气血、经络、脏腑等一系列的功能紊乱,如《正体类要》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又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言“夫并气滞血癖,则作肿作痛,诸变百出,……损伤之患必由外侵入,而经络脏腑,并与俱伤,其为病有不可胜言”。骨伤初期因血瘀气滞严重,可累及经络脏腑;而筋肉、骨骼的挫伤断裂,可内伤动脾(及肝、肾),元气亏损,常出现食少、纳呆、腹胀等脾胃不良症状,但如《灵枢·五味篇》所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所以需及时进行调理。又因“久病多虚”,骨折伤患病程相对较长,若损伤当初气血亏损较重,患者体质虚弱;或因长时间卧床,各种脏腑、包括脾胃功能减退,患者中、后期往往可出现气成或血虚的病变,更应采取健脾气补胃阴等药物治疗,发挥其“气皿生化之源”的作用。
就局部的骨折治疗而言,骨折伤患,因外力损伤造成局部肢体的运动器官,如筋肉、骨骼、关节的毁损、断裂和破坏,造成了运动功能的障碍,有关组织的再生修复及肢体运动功能的重建,均有赖于脾胃功能的作用。①祛瘀消肿的协同作用:骨折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脉络破损,因而瘀肿疼痛,瘀不去则新血不生,直按影响骨折正常愈合。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难以运散瘀血而瘀肿难消,如《正体类要》言“肿痛而色黯,食少倦忘,此元气虚弱,不能运散瘀血而然耳”。又脾虚,影响水湿的代谢输布,局部水湿的积聚可加重阻碍气血的运行,更不利于瘀血的消散,若水湿积聚皮下还可加重肢体的肿胀。所以,从活血化瘀消肿的角度而言,无论治伤各期都得保持脾气的健运。②有助于组织修夏和功能重建:骨折,必内动伤肾,骨髓的损失必造成肾精的亏损。若脾胃虚弱,后天之精的补充则乏生化之源,骨髓亦不得充盈,骨折断处缺乏滋养,再生愈合因受影响而延迟或不愈。骨折必伤筋,内动于肝,筋的挫损必需肝血充足,“淫气”才能得到濡养而修复。否则难以起到联络肌肉、关节骨骼,即“束骨而利机关”的作用,肢体的运动功能受之影吹币难恢复。但“肝主藏血”本职为储藏和收发的器官。肝血化生之源亦在脾胃,而肝血的外出循行,除心气的推动,肝本身的疏泄,还需脾气的统摄,才能正常发挥其荣筋的作用。③脾胃健旺直接有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脾主肌肉、四肢,因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肌肉才得以生养,免于痪软,肌肉饱满、壮实,才舒缩有力、参与运动。若脾胃病,四肢不得察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行,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此外,肢体的关节必须有足够的津液才得以濡养。活动才能滑利。骨折伤损,因患肢较长时间的制动,不可避免地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干涩,活动受限,而脾胃功能正常,可为其改善,恢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骨伤治疗各期内治用药,均需顾护调理脾胃。如初期治疗,为消散癖肿、缓解伤痛,多用攻下逐癖、活血行气之品,此类药物极易耗伤脾气胃阴,故应配以相应药物兼顾。又如中后期,接骨续筋所用药物多矿物、滋腻类,较难消化吸收,若因伤损久病而虑弱,脾胃功能减退,更应出现不适症状,所以处方中更需佐以健脾益胃药。若非如此,治疗难以达到滋补肝肾、促进筋骨愈合之目的。张老常以参荃白术散加减,配入之,治愈不少如老年骨折久治不愈患者。
3、温经通络治腰腿痛
慢性腰腿痛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其病因病机应归结于:外感寒湿为痹、肾气虚衰(先天不足,后天衰退或劳役耗损)、外伤筋骨经络等后遗(新伤失治或治疗不当转为陈疾)三类。后两类腰(及腿)痛复发减加剧,也多与寒湿外邪侵袭诱发有关。
如老年退化性病变所致的“增生性脊柱炎”患者,其腰痛症状就常在阴雨天加重;又如陈旧性腰扭伤或过劳而致的“腰肌劳损”,其腰痛也常在感受冷湿后复发;就“腰椎间盘突出”而言,部分患者并无明显伤损史,多因受寒着湿后引起腰背肌痉挛,导致椎间盘内压增高,从而促进本已有退化性变的椎问盘炎变破裂,髓核突出,而造成腰髓及下肢的疼痛、麻木等不适。多数慢性腰痛患者平时即常有腰部酸软、隐痛绵绵感,疼痛复发加剧时,患部阴冷、重着;亦有腰腿痛初发,似急性者,若仅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张老认为,皆属肾虚,阳气不足,寒湿作祟。治宜温阳祛寒,除湿通滞为主,加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痛证可治。张老集数十年临床经验,师承和自拟方剂颇多,尤以外敷药物见长。其中对慢性腰腿痛治疗,拟有一疗效显著之“强腰散”方,该方曾收入《中国中医药报·名医名方录》专栏。功能:温阳散寒、除湿通滞、活血镇痛。主治:慢性腰腿痛(寒、湿痹型,劳损型)。方解:川乌辛温,祛寒除湿止痛;肉桂、千姜辛热,温阳散寒止痛,以上均为主药。辅以南星、白芷,祛寒化湿通滞;佐以赤芍,活血散癖通络,重用樟脑有芳香窜透之力、兴奋镇痛之功,使药物更具渗透作用,效力直达病所。
科研成果
创用“屈膝垫枕法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绞绳法治疗髋骨骨折”等,古方“玉龙散”原治阴疽下陷症,而加液化樟脑用于治疗慢性腰腿痛,取得殊效。
获奖情况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华医学会成都分会常务理事
成都市中医骨科学会副主任
传承图谱
张鉴铭→施泽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