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衡

xuanhujiaoyu

李国衡

李国衡(1924—2005),男,汉族,江苏省扬州人。主任医师,教授。师从上海伤科名医魏指薪,是魏氏伤科学术流派传人。1962年调至瑞金医院,曾任上海市骨伤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医教研室副主任,伤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等职。是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姓名

李国衡

性别

民族

汉族

籍贯

江苏省

出生日期

1924年7月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教学职称

教授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各类骨折、关节脱位及其并发症、骨错缝、四肢软组织损伤、颈胸腰椎以及骶尾椎等脊柱损伤和疾病、头部与胸肋脘腹痛等内伤与其他伤科杂症。

教育经历

1938-1943年,受业于上海伤科名医魏指薪。

工作经历

1944年9月,随师魏指薪开业行医。

1949年,与魏老设立翁婿伤科诊所。

1956年8月,在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参加工作,先后担任伤科主治医师、中医教研组副主任。

1962年12月,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历任讲师、中医伤科副主任、中医教研组副主任。

1979年,晋升为副教授,担任中医伤科主任,任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1986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中医伤骨科的临床、教学与研究。

学术思想

1、注重整体观念

李国衡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各神损伤归纳为内伤与外伤两大类别,内伤以脏腑气血损伤为主,应用传统四诊八纲以确定损伤部位和病理变化;外伤以筋骨皮肉脉为主,运用望、比、摸等法检查以作出损伤部位、性质和程度的判断。内伤与外伤是有密切联系的,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脏腑气血的损伤,也要反映于外,脏腑气血的偏盛或偏衰,也容易造成肢体的损伤或体表组织的病变,因此在临床辨证施治上需有整体观念。局部症状为主者,以外治为主;全身症状明显者,以内治为主;内伤与外伤并重、局部与全身症状共存者,则应内外兼治。

2、筋骨并重

魏氏伤科素有“整骨容易顺筋难”的教海,在整复骨折与脱位前,应先将筋理顺有利于复位,而复位后及时治筋,可促使功能早日康复。不少关节筋脉损伤的患者,他们受到的治疗周期较长,医者对此常常要花费很大气力。

3、手法是正骨首务

跌打损伤,人体组织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结构紊乱,如骨折移位、关节脱扭滑错、骨错缝与筋出槽等,或内伤气滞血凝等病变,必须依赖手法诊断与治疗。在诊断方面以“摸法”为主,即“以手摸之,自悉其情”,在遵循古训的同时,沿用师传“轻摸皮,重摸骨,不轻不重摸筋肌”的法则,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既摸患侧,又摸健侧,反复对比。并要求先后有序,轻重有节,以求正确辨证,适当施法,使组织结构复归于旧。在治疗方面,李国衡更是吸取各家之长,总结了伤科手法,分基本手法与临床应用,基本手法有单式、复式之分,而临床应用则有常法与变法之别。重要的是因证施法,因人施法,灵活运用。

4、重视导引疗法

导引疗法即功能锻炼疗法,其内容包括活动肢体、动摇筋骨、自身按摩、擎手引气等形式。它与手法相辅相成,通过导引使筋骨放松,再行手法以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目的。而运用手法后即配合导引,更可发挥、巩固手法的疗效。

科研成果

1、“祖国医学治疗软组织损伤理论探索”,1977年荣获中央卫生部奖励。

2、“魏氏伤科手法的临床应用”,1980年获上海市卫生局二等奖。

3、“魏氏伤科手法治疗肘后血肿的疗效与机理研究”,199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情况

1987年7月,美国国际高等医学研究所授予“名誉研究员”的称号。

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术兼职

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

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顾问

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

《中医正骨》杂志编辑委员会顾问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出版著作

编著的学术专著有《伤科常见疾病治疗法》、《魏指薪治疗手法与引导》《李国衡谈腰椎病》。主编的有《中国骨伤科学·整骨手法学》《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秘要》伤骨科章节、《魏指薪教授诞辰百年学术讨论集》等,参编的有《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基础》《农村常见病防治》《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等。

主要论文

1.李国衡.伤科手法应用若干问题[J].中国骨伤,2004,(04):6-7

2.李国衡.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中医治疗[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04):258-276.

3.李国衡,李飞跃,奚小冰.强直性脊柱炎辨治掇要[J].中医药通报,2002,(01):36-38.

4.李国衡.颈椎病的防治[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5,(09):431-432.

5.傅文或,李国衡.魏氏伤科手法对损伤性血瘀的辨证施治[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3,(04):31-34.

6.徐敏新,张弘,李飞跃,李国衡.魏氏手法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J].中医正骨,1993,(04):3-5+48

7.祝波,李国衡.旋转手法治疗肩关节粘连[J].骨伤科通讯,1986,(Z2):1-4.

8.曲克服,马元璋,孙玉玲,冯德炎,李国衡,胡大佑.根据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夹板治疗腕舟骨骨折[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02):28-30.[2017-09-10].

9.陆宸照,叶衍庆,曲克服,李国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应注意的几种情况[J].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1983,(04):18-20+98.

10.李国衡.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成因和辨证施治[J].山东中医杂志,1982,(04):202-205.

11.李国衡,叶晨阳.介绍一种腰酸背痛的外治法——热敷治疗床[J].基层医刊,1981,(06):15-18.

12.李国衡,叶晨阳.著名伤科专家魏指薪的外洗方药整理[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10):15-16.

13.李国衡.伤科“背法”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刊,1981,(04):24-25.

14.祝波,李国衡.手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体会[J].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1981,(02):42-43+23-91.

15.李国衡,叶晨阳.热敷治疗床的原理和使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02):22.

16.李国衡.几种常见扭伤的伤科治法介绍(一)[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6,(05):171-174.

17.魏指薪,李国衡,施家忠.腕骨(舟状骨)骨折的治疗[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08):19-22.

18.李国衡.中医伤科治疗臏骨骨折的初步观察[J].上医学报,1959,(05):389-392.

19.李国衡,包元庆.中医伤科对“胸骨骨折”治疗的探讨[J].上医学报,1959,(05):393-395.

传承图谱

魏指薪→李国衡→傅文彧、胡大佑、李飞跃。

标签:

上一篇: 李丹初

下一篇: 许彭龄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