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早年在教会学堂攻读文史。
1942年,就读于国防医学院。
工作经历
1951年,调入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40余年,曾任中医科主任。
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诊治及基础理论研究。
学术思想
吴一纯教授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建树较多,介绍如下:
1、立足治病求因,重视精神调养吴教授认为肿瘤之形成,大多是先由七情太过或不及,引起体内气血运行失常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瘀滞于体内或局部而形成肿瘤;病人则又因天赋与客观条件的差异,如个性、家庭、职业、社会地位、婚姻状况之不同,影响人的精神情志。他善于捕捉患者情志特点,诱导患者改变自身的病理情志状态,激励自我在治疗中的主动作用,一方面以情胜情,谈吐风趣乐观,倾诉衷肠,引导病人;另一方面善用逍遥散化裁调整心肝脾、用四逆散舒肝解郁,用一贯煎养阴柔肝,理气消滞,缓急止痛,巧用积实、白芍、郁金、金铃子、索罗子等,对于一些情志为因患者,先从精神调理,气血疏导入手,往往疗效满意。
2、重视温肾健脾,善于扶正固本气血不和,瘀滞成患。瘀之所结,阳气衰微。人体阳气充足,推动气血有力,气血不会郁滞。吴教授认为治疗时应扶正贯串始终。根据不同病理阶段,中期扶正培本,攻补兼施,病至极寓巧于补。若阳气充足,活血化瘀才有动力。故令阳气充,就要温肾,山萸、杜仲、川断、巴戟天、紫河车、鹿茸之类为温肾要药;但脾为后天之本,脾为五脏之主枢,脾不化精肾不暖,清浊不分五脏受累,故在临证时善用补中益气、建中汤之类,以气血立而后润五脏,健脾胃增强食欲,使患者增强休质,提高免疫能力,方能抵御外邪毒力。
3、活血化瘀消顽、解毒祛痰软坚 气滞血瘀积之成块,包块肿物,多由血瘀所致,活血化瘀是治肿瘤的主要原则。只要有血瘀见证,如疼痛如针刺,能见到紫暗,瘀点瘀斑,有肿块或有增生,以及血管异常征之一均采用活血化瘀之法。方多用通窍活血汤、血腑逐瘀汤、大黄庶虫丸。药多用丹参、三棱、莪术、五灵脂、积壳、干漆、山甲、地龙、三七、王不留行等。吴教授认为病人无沦是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均应用活血化瘀,从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对发热伤阴或津亏液竭而虚热上泛或肿瘤急速发展,淋巴结转移,流鼻涕、流脓血,痰粘色黄或夹脓血,便干漫黄、脉见弦数或滑者,必用清热解毒之方药。如犀黄丸,独角莲,白花蛇舌草,天葵子,半枝莲等。无痛性的癌肿,或脘腹胀闷,多用祛痰之剂,常用南星、半夏、火硝、贝母、山慈菇、皂刺、猪苓等。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曾任:
陕西省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军队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出版著作
主编了《中医学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导》、《中西医结合简明内科学》等教科书。
主要论文
1.吴一纯.临证热淋仗经方 当归贝母苦参丸[J].中国社区医师,1999,(11):36.
2.吴一纯,赵建斌,崔勤,等.505神功元气袋对脾肾阳虚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1996,(11):526.
3.吴一纯,史恒军.愈带汤[J].陕西中医,1994,(05):215.
4.张仲海,吴一纯.痛经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陕西中医,1988,(07):328-329.
5.马援,吴一纯,张静娟,等.溃疡片治疗消化性溃疡115例[J].陕西中医,1987,(07):17-18.
6.叶雪清,吴一纯,曾淑华,等.功能性子宫出血、继发闭经和无排卵的治疗研究[J].中医杂志,1984,(09):53-55.
7.吴一纯.骨巨细胞瘤一例治验及体会[J].陕西中医,1983,(06):15.
8.马援,夏天,吴一纯.中药治疗放射反应50例临床观察[J].陕西新医药,1976,(05):8-9.
传承图谱
吴一纯→赵建武、史恒军、汤云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