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营养代谢综合征,尤擅长外感热病与肾病。
教育经历
1956年,毕业于江苏医学院,先后师从代云波、刘安衢等多位中医大家学习中医,并进入“西医学习中医高级研究班”深造。
工作经历
1956年进入成都中医学院工作至今。
研究方向
致力于急重证、疑难症以及新病种的研究,先后定向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营养代谢综合征。
学术思想
吴老衷中参西,在继承前辈学术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在理论上提出感染性外感热病泛精气神七纲辨证说及免疫性疾病湿毒痰瘀说;创立以消痰软坚、破气逐瘀、补肾填精法治疗难治性肾病;总结出治疗肾衰四十字心得:“先期重防,杜微防渐;临期重保,移曲抱薪;届期重延,亡羊补牢;终期重透,江舟塞漏;竭期重植,移山填海。”及“三三治疗法”。
科研成果
70年代组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小儿“三病”防治协作组,重点收治乙脑病人,创用“三·五注射液”取得较好疗效。其论文在1978年第七届全国儿科大会上作特别交流,获得与会权威和学者的嘉勉。
先后担任国家“七五”、部省级“八五”和“九五”重点攻关项目9项次。承担“七五”国家级项目“小儿高热及伴发的惊风厥脱之系列研究”,“八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解热毒注射液治疗小儿外感急重热病的研究”、“利肾口服液治疗小儿肾炎的研究”和省“九五”重点攻关项目3项新药的开发等。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指导申报了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国家“十五” 课题“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国家局中医药科研课题“小儿温热类温病新传变规律研究”等。
获奖情况
1992年,获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此外,还获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
四川省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儿科杂志》编审
《四川中医》编委、副主任
《中医急症》、《四川医药》编委
四川省人大代表、教科文卫组长
四川省政协医体文教委委员
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科技顾问
四川省科协委员
出版著作
主编《内儿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76年初版,1980年再版。
协编《实用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出版。
协编《中医儿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
主编《中草药中毒急救小百科》,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年出版。
主要论文
1.吴康衡,吴巍,罗勤,等.消痰软坚散结法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优势[J].世界中医药,2007,(03):163-164.
2.孙香娟,张丰华,张玲,吴康衡.抗敏汤治疗过敏性紫癜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2006,(10):612-613.
3.吴康衡.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热病的优势[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2):165-168.
4.吴康衡.后抗生素时代的对策与中西医结合双向接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2003:1.
5.吴康衡.后抗生素时代的对策与中西医结合双向接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2002:1.
6.吴康衡.利肾液治疗难治性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2:1.
7.吴康衡.淡渗分利法治疗夏季小儿水泻证附359诊次临床报告[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第九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0:2.
8.吴康衡.安肾口服液治疗肾小球疾病肾阳虚证机理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0:2.
9.吴康衡.难治性肾病治疗难点之一——水毒交攻的临床与机理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CAIM).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CAIM):,1997:1.
10.吴康衡,胡天成,刘小凡.解热毒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119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02):106-107.
11.吴康衡,周雪黛,王淑静.治疗疳积儿麻疹及其变症的体会 附101例对照观察[J].成都医药通讯,1976,(04):22-30.
12.吴康衡.試談中医治疗麻疹之我見(附283例报告)[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60,(01):27-39.
传承图谱
代云波、刘安衢→吴康衡→吴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