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擅长中医内、妇、儿科等疾病,对外感热病及消化系统疾病专长。
教育经历
12岁时,随东湖塘镇潘市陆治中老中医学医,后又拜东亭镇过培庆为师。
1951-1954年进入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系统学习现代医学,
1962年,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晋升副主任医师后,师事王慎轩、余无言、杨济生等,带师应诊。
工作经历
12岁即辍学习医,17岁开业行医。
19岁与当地同道组织“国医砥柱社”无锡分社,任推行主任,发起同道学术交流;
1951年组织“工农联合诊所”,1952年扩大为“安镇联合诊所”,任所长,并任“安镇区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兼秘书,
1954年毕业于中央卫生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同年9月由卫生部录用于“卫生部机关卫生处直属第六医院”,正式建立部属综合医院第一批中医科。
1958年随院与北京市第六医院合并,随之建立北京市综合医院中第一所中医病房,
1962年晋升为中医科副主任。
1966年受文革冲击,遣送回乡。
1970年平反,并任无锡县东烽人民医院(今锡山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针灸科、骨科负责人,还担任了无锡县中华医学会秘书长。
1979年调北京第六医院工作,
1981年调任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院长,开展中医急诊,与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共同创建中医病历格式。
1982年秋被批准为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副教授,同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1983年当选为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同时调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分管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以两年半时间建立北京市18个区县中医机构,巩固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恢复北京中医学校,使北京市市、县、乡各级中医有人才来源,建立北京中西医结合基地,并建立市中医晋升、中医医疗事故评审委员会。
1984年11月参予创办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曾任副校长。
1987年5月卸去行政管理职务,转入北京中医医院做临床工作,兼任医院技术顾问。
学术思想
治疗外感热病,贯穿伤寒理论于运用温病方药中,而治消化系病,贯穿七情发病、六郁学说于脏腑辩证,对溃疡的愈合及胃炎的逆转,则运用外科消炎,生肌原理于选药组方。
科研成果
发表有关外感热病论文21篇,其中“外感热病前期辩证”发便于《中医杂志》并获1994年旧金山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论文奖。
发表消化系统病论文24篇,其中“茵陈蒿汤为主治黄疸”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为新中国首批治疸文章,“溃疡病辩证管见”发表于《北京中医杂志》,并在北京中医学院等处讲授,所组方“溃疡散”被收入《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获奖情况
1978年,当选为苏洲地区卫生先进工作者。
199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名老中医。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顾问
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顾问
中国医学基金会第一届理事
中医内科学会第二、三届副主任
中医疑难病学会第一、二、三届主委,北京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顾问
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原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副校长
北京光明中医学院副董事长
《光明中医杂志》主编
北京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出版著作
《现代难治病中医诊疗学》(主编)
《瓣杏医谈》
《名老中医带教录》
《钝初吟集》
《痢疾明辨》
主要论文
1.巫君玉.中医药现代化工作中的急务(向中医药主管部门的建议)[J].光明中医,1998,(03):7-8.
2.巫君玉.对中医现代化的探索[J].光明中医,1998,(01):4-8.
3.巫君玉.懊、痞、结胸三证概析[J].光明中医,1997,(01):4-5.
4.巫君玉.五行与中医学的关系[J].前进论坛,1997,(01):16-17.
5.巫君玉.说“证候”[J].光明中医,1996,(04):1-2.
6.巫君玉.阳旦症与阳旦汤[J].光明中医,1995,(04):3-5.
7.巫君玉,王立光.中医药在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1995,(01):16-18.
8.巫君玉.外感热病辨治心得(续完)[J].中医杂志,1995,(02):85-86.
9.巫君玉.外感热病辨治心得(待续)[J].中医杂志,1995,(01):12-14.
10.巫君玉.中药配合动脉导管结扎治愈巨块型肝癌1例[J].北京中医,1993,(02):48-49.
11.巫君玉.谈外邪发病及其化热[J].北京中医,1992,(02):11-13.
12.巫君玉.大青龙汤证比析[J].中国医药学报,1991,(06):23-24+64.
13.君玉,过锡生.严炜侯治疗偏头痛医案三则[J].北京中医,1990,(06):5-7.
14.巫君玉,过锡生.严炜候医案选(续)[J].北京中医,1988,(06):3-5.
15.巫君玉,过锡生.严炜候医案选[J].北京中医,1988,(05):3-5.
16.巫君玉,危北海,李乾构,赵荣莱,郁仁存,王玉章,滕宣光,赵松泉,陈彤云.健脾益气法在临床上的应用[J].北京中医,1988,(04):13-17.
17.巫君玉.术后呃逆病案二则[J].北京中医,1983,(02):31-32.
18.巫君玉.略论五行说的起源和演变及其在《内经》中的运用[J].新中医,1982,(11):1-5.
19.巫君玉.对“溃疡病”辨证论治的管见[J].北京中医,1982,(02):18-20.
巫君玉.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1964,(04):12-16.
传承图谱
王慎轩、余无言、杨济生→巫君玉→巫浣宜、贾桂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