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玉如

xuanhujiaoyu

步玉如

步玉如(1919—1994),男,汉族,北京人。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1940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后师从京城名医孔伯华,1955年调入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工作。为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姓名

步玉如

性别

民族

汉族

籍贯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19年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教学职称

教授、研究生导师

毕业院校

北京国医学院

诊治范围

擅长中医内科,对温热病、杂病,尤其是脾胃病有独特见解和卓越疗效。

教育经历

1940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后师从京城名医孔伯华。

工作经历

1955年调入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工作,任内科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从事中医内科尤其是脾胃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学术思想

1、古为今用,临床有独创

步师认为,脾胃之为病,必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升者不升,降者不降,或升降反作诸证丛生。他认为东垣论脾升,叶氏论胃降皆为后世之准则。升麻、柴胡虽能引清阳之气上升,但不是升脾之本法,脾不升清者因脾阳虚之故,补脾之阳才能助脾之升。降胃亦并非只降逆气,也小是只用旋覆花、代赭石就能降胃,两者虽治反胃气逆,但不主降胃浊。临证多以鲜石斛、麦冬之类滋养胃阴,使胃降之功能自然恢复,而达通降之目的。

步师积临床50年之经验,创立“肝、脾、胃同治论”,脾胃同居中焦,两者有分有合,亦合亦分,相互依赖、制约,相反相成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脾胃枢纽的正常运转又依赖于肝木之疏泄条达,引脾胃同时调治时,应有主次之分,不可同时并举,疏肝理气勿忘调养肝血,肝为阴脏,主藏血,肝郁日久应养血柔肝并佐以活血,常用药有代代花、白芍、当归、川芎。

2、活用经方时方

叶天士云:“初病在气,久病入络”。初病在经者从气治,久病入络者从血治,步师以气、血辨治胃痛,是其临证特色之一。气痛多为初病,治疗气痛首选百合汤,不分寒、热、虚、实皆可用,但以气痛为主。血痛者多为久病且有瘀血,治以丹参饮。中虚寒痛者以小建中汤合良附丸。用药虽平,但步师善于研究,临证园机活法,每获良效。

3、脾湿胃热,清疏芳化

步师根据临证经验及孔先师之立论,提出脾湿胃热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之一。大凡口感而不欲饮,恶冷喜热者舌苔多白或兼淡黄,似热非热,似寒非寒,往往以寒热夹杂断之。步师认为口干多是胃热,不欲饮多是脾湿,湿为阴邪故亦可恶冷喜热。苔白为湿象,热盛固可兼黄但热轻者亦未必即黄,若误以为寒而投以热药,误以为寒热夹杂而热寒药并用,病必增剧或缠绵不愈。胃热脾湿,乃脾胃矛盾的临证表现,须慎审用药,若妄用苍术则脾湿可燥而胃热益炽,误用石斛虽胃热可清但脾湿益盛。所以既要清胃热而不助脾湿,又要利脾湿而不助胃热,治依两邪而立法,热者清之,湿者化之。步师常选用冬瓜皮,此药健脾利湿又能清热,选配藿香、佩兰芳化,茯苓皮利湿,两相并举,两邪得去,诸证自愈。

4、泄泻多为脾湿论

步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泄泻多为脾湿的理论。经云:“湿盛则濡泄”。内伤之生湿在于脾运受阻或运化无力,外感之成湿又必同气相求伤于脾土,二者均可产生泄泻,但以脾虚为本。除少数命门火衰、土虚木贼和食积之泄泻外,大多是脾湿为患。于其中进一步分清寒热虚实,施以不同治法即可把握泄泻之大半。

科研成果

参加研制“胃疡宁”治疗消化性溃疡,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成果奖。

获奖情况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委、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

山西中医学院名誉教授

出版著作

孔伯华著,步玉如等整理.孔伯华医集[M].北京出版社.1988.

主要论文

1.步玉如.清化法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J].北京中医,1986,(06):6-7.

2.步玉如.温胆汤加减应用的体会[J].北京中医,1983,(02):10-13.

3.步玉如,周乐年,饶旺福.运用百合汤治疗胃脘痛的体会[J].中医杂志,1982,(08):16.

4.步玉如.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点滴体会[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04):215.

传承图谱

孔伯华→步玉如→任盛元、饶旺福、袁晓军、黄坤强、李振华、刘少云、周乐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