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肝癌、肺癌、肠癌等晚期恶性肿瘤及各类癌症的康复治疗。
教育经历
1961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1966年毕业。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医肿瘤研究。
学术思想
在四十年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周教授对中医肿瘤学科发展颇有建树,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探讨和开设中医肿瘤学课程的学者之一。平素勤于耕耘,潜心发皇古义,重视中医四诊。对《难经》经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深有体会,秉承整体观念,“有诸内必形诸外”,首重望诊,辨“有神”、“无神”。晚期肿瘤病人,悲观失望,常可见神志淡漠,精神颓废;若病已至极晚期,循衣摸床,两手撮空,两目呆视,是神气将绝的先兆。认为望舌在望诊中十分重要,推崇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脏腑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的学术观点。切诊首重脉诊,肿瘤临床常见的有沉、细、弱、弦、浮、滑、数、涩、促、结、代脉等。如肿瘤病人见到弦滑数或弦数脉时,则常常表示病邪猖獗,病情恶化。手术后,根治性放疗后的患者,原发病灶已经切除或消失,邪毒已去,理应脉来平和或只显气血亏虚的沉细脉,如患者出现滑脉、弦数、细数时,警惕是否余邪未净,此时若有低热,消瘦等表现,则有肿瘤复发转移之可能。周教授在实践中总结了肿瘤四诊规律,丰富了中医肿瘤学的四诊内涵,为诊断与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周教授耽嗜典籍,学验俱丰,指出:肿瘤辨证施治规范的形成始于《伤寒杂病论》,其六经、八法是现代中医治疗的绳墨,肿瘤的辨证论治应遵循仲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发展拓宽温病学说的学术内涵,首先提出放射线属中医“火邪”、“热毒”,辨证归属温病范畴。周教授推崇大医孙思邈“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的学术观点,擅长治疗肝癌、肺癌、大肠癌等晚期恶性肿瘤,治肝癌强调健脾养肝,软坚消癥。推崇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中的“治肝三十六法”。治肺癌首重益气养阴、解毒除痰,提出支气管肺癌的认病辨证不离“痰、瘀、毒、虚”四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尤强调“痰”、“虚”两字,认为处于这一特定阶段肺癌的病理特征是以“虚”为本,以“痰”为标,虚实夹杂。治大肠癌强调“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的治疗方法,以《金匮要略》下瘀血汤等古方化裁,验案良多。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八五”、“十五”、“十一五”、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多项,研制莲花片、清金得生片、鹤蟾片等系列抗肿瘤中成药;1986年主持的“鹤蟾片治疗肺癌的研究”获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获奖情况
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卫生事业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
出版著作
出版《常用抗肿瘤中草药》、《肿瘤治验集要》、《中医肿瘤食疗学》、《临床中医肿瘤学》、《中医肿瘤学》、《杏林问道》等13部专著。
主要论文
1.周岱翰.论《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肿瘤临床基础与经方运用[J].新中医,2016,48(01):1-3.
2.周岱翰.中医药治癌特色的表观遗传学基础[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06):1120-1122.
3.周岱翰,刘展华,聂慧娟.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肺癌中医证型的研究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02):225-226.
4.周岱翰.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研究现状与使命[J].新中医,2015,47(01):1-4.
5.周岱翰,林丽珠,田华琴,吴万垠,贾英杰,张军一,刘魁凤,邓力,胡作为,徐天舒,谢强,邓运宗,林清,谢德荣,王树堂.益气化痰法为主中医药治疗方案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4,9(07):833-838+844.
6.周岱翰.原发性肝癌的姑息治疗与经方应用[J].中医杂志,2012,53(15):1288-1290.
7.周岱翰.岭南医学论治癌瘤的特色与展望[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01):105-107.
8.周岱翰.源于中医寿命学的中华养生特色[J].新中医,2010,42(07):141-143.
9.周岱翰.中药抗肿瘤研究的评析与前景[J].新中医,2008,(11):1-3.
10.周岱翰.论中医肿瘤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世界中医药,2007,(01):6-7.
11.周岱翰.中医肿瘤学临床研究现状与评析[J].新中医,2006,(06):4-6.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