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元

xuanhujiaoyu

金世元

金世元(1926.12—),男,北京人。主任中药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首都国医名师,北京同仁堂中药大师,第四批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姓名

金世元

性别

民族

汉族

籍贯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26年12月

教学职称

客座教授

教育经历

1940年到北京复有药庄当学徒,学徒期间师从赵俊霆学习各种炮制操作技术,通过五年的时间,熟练操作炮制技巧。

1940年参加了“北京中药讲习所”,师从汪逢春、赵树屏等中医大家,系统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历代有关中药炮制文献和基本理论。

1954年,参加了北京学会举办“中医预各会员学习班”。

工作经历

1945年在北京益成药行做原料药材批发工作。

1956年调入北京市药材公司研究室工作。

1957年获中医师资格。

1961年参加筹办北京卫校中药专业并执教。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中药实践、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术思想

1、中药鉴定金教授一生从事中药材的鉴定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真伪优劣鉴别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药鉴别理论与实践系统,在业内独树一帜。在中药材及饮片鉴别上,金教授尤其擅长道地药材、京用药材及参类、牛黄、麝香、鹿茸、羚羊角、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的鉴别,倡导使用道地药材,并以此作为控制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手段。金教授认为道地药材是指多数地区都产唯某一地区质量特别优良的药材,是我国历代医家千百年来的临床验证总结,并被全国医药界所公认的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且有长期出口历史、享誉国内外的品种。中药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这类药材的生长与质量,与其来源、气候、土壤、阳光、生长环境、栽培技术、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有关,因此道地药材是由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总结前人经验,金教授提出,道地药材的形成是植物来源、产地、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采收和加工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金教授提出,对中药材的引种、栽培,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选择不同的品种,加强规范化管理,以确保药材的道地性与质量。利用本草学研究鉴定中药的来源及品种,是金教授中药鉴别思想的又一大特色。其认为历代的本草学著作是中国医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中药脱离了本草,就等于脱离了历史。如对中药沙参的品种研究,明代以前的本草只载有沙参,而无南北之分,北沙参之名始见于明代倪朱瑛所著的《本草汇言》《本草纲目》中对沙参的植物形态记载较详。根据文字描述,参考《本草纲目》《救荒本草》及《植物名实图考》上的附图,证实书中所述是指南沙参而言,并证实明代以前所用的沙参均为南沙参。

2、中药炮制金教授自学徒时就开始从事中药炮制工作,对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均有很深的造诣,掌握了很多濒于失传的有特殊临床疗效的中药炮制技术。2007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代表性传承人。金教授参与了北京市建国后历届“中药炮制规范”的修订,并于1988年主编了国内第一部全国中等中药专业统编教材《中药炮制学》,而后又主编了《中药饮片炮制与临床应用研究》,对中药炮制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药炮制学》中,金教授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历代中药炮制理论、炮制方法及中药炮制品的临床应用,列举了常用中药的古今炮制方法,饮片性状、临床应用等,提出了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等6个方面的作用;归纳出炮制对制剂、方剂疗效、药物的药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原理;提出了中药炮制从南北朝刘宋时期的《雷公炮炙论》,至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缪希雍的《炮炙大法》,再到清代张仲岩的《修事指南》这样一条大致的发展路线图。该统编教材为培养中药专业学生以及指导中药炮制行业技术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药饮片炮制与临床应用研究》同中,论述了清代及清代以前的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演变概况;中药炮制之目的、作用和理论形成的基本规律;列举了历代有代表性的方剂以充分体现中医应用中药饮片组方治病的主要特点;对传统中药炮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价值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较详细的见解。上述2部中药炮制专著,是金教授中药炮制学术思想的系统总结与展示,充分体现了金教授一贯坚持的“医靠药治,药为医用”观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中药调剂中药调剂工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用药安全。金教授不仅精通调剂工作,还在调剂学研究上颇有建树,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陆续发表了中药调剂研究的系列论文。金教授认为,中药调剂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调剂工作者不仅应对调剂药品的品种是否正确、数量是否准确负责,而且对于药品的质量真伪、清洁卫生和炮炙是否得当以及医师处方是否正确,都有监督和检查的责任。中药调剂人员既要有熟练的中药业务知识,又需具备中医理论知识方能胜任。建国之初,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一直处于各药店各自为政、混乱无章的状态之中,给中药汤剂的用药安全及疗效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应北京市卫生局的要求,金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中药调剂行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把中药调剂基本操作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给药5个程序,并把这一思路整理成文,发表在1963年第6期的药学通报上,为北京地区早期饮片调剂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之后的调剂学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审方项下,金教授提出了综合审查和单独审核的概念,通过综合审查防止错拿药方而发生的误服药品事故,发现有无孕妇禁忌药品,如红花、桃仁等。结合患者年龄审查有无“剧药”过量,如麻黄、细辛等,以防医生笔误。单独审核包括有无“相反”“相畏”药品,有无“含毒”药品。在“调配”项下,金教授提出要注意药品的别名与并开药的剂量,注意某些中药的临时炮炙,如:“熟地砂仁拌”等,注意“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煎煮及服用的要求。对一些果实、种子类药材要捣碎再调配,对一些药材还要临时去掉非药用部位,如:斑蝥、红娘虫“去足翅”,大枣“去核”。金教授提出,调配药品时要称量准确,凡并开药品,如“乳没”“二母”等,不可以“一味找齐”的简便办法。金教授还提出了鲜药的调配要求与原则。调配一方多剂时,在秤总量后,必须分剂秤准,不可仅凭视觉而影响药品疗效。金教授第一次提出药品重量误差的限度:每剂汤药公差不得超过2%,且不得低于总量。按照金教授提出的调剂操作步骤,随后形成了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㈣,逐步统一了北京地区中药调剂操作程序,确保了中药汤剂用药的安全有效。时至今日,北京市最新版的《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版)》仍然沿用这一调剂程序。金教授十分重视调剂中各种器具的操作,以确保调剂的准确性。如调剂中铜缸的使用,药戥的使用,攒包中的小包,一口印包药,包煎药、滤药器、处方的放法等均作出示范录像,供培训调剂人员使用。另外,金教授对中药斗谱的排列顺序、有毒中药及易污染药物的贮存、中药的特殊煎法等也均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付诸于指导调剂行业工作。

4、中成药辨证使用金教授在70多年的中药实践中,不仅重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使用,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也同样予以了高度关注,即使身处逆境依然矢志不渝。《中成药的合理使用》lllI一书,正是金教授在“文革”下放京郊农村“劳动改造”时,在土炕上借助微弱灯光写成的。该书1984年出版后,先后经过7次印刷。2003年,编辑出版了第2版。金教授利用深厚的中医理论及方剂学和临床中药学知识全面总结了中成药的发展史,提出了中成药的命名和分类方法,阐述了中成药的配伍与禁忌、处方组成和变化、常用剂型、用法和用量及治疗法则;对于内科、妇科、儿科、外科、骨伤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的常见病证,分类介绍了其相应的中成药,重点介绍其处方来源、组成、功效、适应证、方解、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临床新用、鉴别用药等内容,其中重点讲解了药物配伍关系和方剂的意义。其方解与鉴别应用均为金教授的临床体会与经验的总结,对临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工作实践、外出讲学、出版专著等活动,金教授逐步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思想与观点。金教授认为,由于中成药品种和剂型的不断增多,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上升,加之滥用、误用中成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合理规范使用中成药已经迫在眉睫。为此,金教授提出了合理使用中成药的4项基本原则:(1)辨证论治,依法用药;(2)注意鉴别使用相似药物(包括功效相似、名称类似、系列中成药、加味中成药);(3)慎重使用有毒药与致敏药;(4)避免用药的盲目性与随意I生。辨证用药这一原则一直是金教授合理使用中成药思想的精髓。在中成药的创新研制及淘汰上,金教授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中成药的研制应以3项原则为目的:(1)某些疾病目前尚无适宜治疗的中成药,用以填补空白;(2)旧品种疗效不显著;(3)旧品种原料紧缺无法配置。新品种研制,无论是新方组成还是旧方加减,其前提都必须以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为原则;若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研究新品种,则不能称其为中成药。金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见解对于当前中成药的开发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科研成果

研制的“射麻平喘口服液”、“乌鸡百风口服液”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

获奖情况

1985年被评为北京市“自学成才标兵”。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奖的专家”。1991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1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老中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07年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获得北京市“首都国医名师”称号。2014年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

荣誉称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

学术兼职

国家科技部国家秘密技术中医中药审查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中药监督管理局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

中成药分会主任委员

临床药物评价专家

国家科技部秘密技术中医中药审查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中药项目评议专家

北京中医药学会顾问

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常务理事

《北京中医》《首都医药》《光明中医》《中药研究与信息》等杂志编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等

出版著作

撰写专著《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主编有《中药炮制学》(全国统编教材),合编有《中药材大辞典》《中药大全》《中成药大辞典》等。

主要论文

1.金世元.近距离识鹿茸[J].中医健康养生,2015,(10):10-12.

2.金世元.重振传统鲜药应用 提高临床治疗功效[J].首都医药,2013,20(01):38-39.

3.金世元,金艳,李京生.金世元谈鹿茸[J].首都医药,2011,18(13):42-43.

4.金世元,金艳,李京生锴.金世元谈北京中药用药习惯[J].首都医药,2011,18(11):46-47.

5.金世元,金艳,李京生.金世元谈北京中药炮制特色[J].首都医药,2011,18(09):41-42.

6.金世元,金艳,李京生.金世元谈北京地区用药历史及特色[J].首都医药,2011,18(07):47-48.

7.金世元.名贵药材是中医临床用药中的精髓[J].北京中医,2007,(09):555-557.

8.金世元.橘红的品种及今昔药用情况[J].首都医药,2005,(05):41-42.

9.金世元.道地“橘”的药用品种与质量[J].首都医药,2005,(04):45-46.

10.金世元.中成药的常用剂型[J].首都医药,2003,(17):26-29.[2017-09-07].

11.金世元.中成药发展的历史脉络[J].首都医药,2003,(13):44-45.

12.金世元.论道地药材[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11):11-12.

13.金世元.小儿贫血与脾肾虚弱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1-02-18(002).

传承图谱

汪逢春、赵树屏(清太医院医官赵云卿之长子)、瞿文楼(清代御医)、杨叔澄、安斡青→金世元→翟胜利、李京生。

标签:

上一篇: 王心东

下一篇: 马骏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