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包括顽固性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IgA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病、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病等),肾结石,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慢性肾衰,男性性功能下降,慢性前列腺炎,不育,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痛风性肾病,胃及十二指肠球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急慢性胰腺炎,肝炎,肝胆管结石等疾病,以及肿瘤术后等疑难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教育经历
1977—1982年,在广州中医学院学习。
工作经历
1970—1978年,任东莞麻涌卫生院医师。
1982年,进入东莞市中医院工作。
1988年开始,历任东莞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
2003年,任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
学术思想
(一)坚持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辨病辨证结合
1、坚持整体观念
何老在临床实践中始终贯穿着整体观念,充分应用它去分析病情,见到某一局部症状,便习惯性地从整体出发,把局部看成整体的局部,类似“管中窥豹”却不局限于肉眼所见,而要通过这一小块豹纹想象豹的全貌。如急性肾炎,表现为头面及全身浮肿、尿少、血尿、蛋白尿或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多按水肿辨证,用宣肺健脾、清热利水法治疗可获良效,决不能简单地认为消除炎症就应该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总之,临证应坚持运用整体观念去认识、分析、治疗,才不致误诊误判。
2、强调辨证论治
何老认为,天地间一切物质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状态中,人体、生命现象、生理病理的矛盾斗争亦是如此,病态的机体通过正邪相搏,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中医在临证时关注证的转变,强调抓住主证进行辨证施治,正像我们常说的“抓主要矛盾”,但实际应用起来并非易事。如今临床上广泛应用西药,导致中医很多时候被西医观点干扰,如见支气管炎伴有发热症状就用清热化痰止咳药物以消炎;遇到慢性前列腺炎、不育就视为肾虚,进行温补肾阳或补肾精;针对慢性腹泻就温补脾阳而用理中汤等。这么一来,中医诊断就变成了西医的附庸,思维变得十分机械、呆板,常发生以虚为实或以实为虚、以寒为热或以热为寒的误治。这是中医辨证的大忌。
3、辨病辨证有机结合
何老主张中西医结合,强调中医辨证论治,参考西医现代成果,兼取二者之长:中医从宏观入手,讲求天人合一;西医关注中微观,深入分子、原子、离子、基因等角度进行科学研究,现代仪器更是必不可少的诊断帮手。因而,西医成果可作为中医临证时的参考,有助于丰富中医用药依据。如肾炎水肿,在水肿退消后,无症可辨,此时就需要参考尿常规所提供的蛋白、红细胞、管型等指标来进行用药了。需要切记的是,中医在临证处方、分析病情时必须排除西医的干扰,坚定立足本门的辨证施治。
(二)着重治病求本,关注脾肾,培补固本
1、着重治病求本,慢性病重视培补固本
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何老通过搜集病人的一切症状,再进一步探究其全身的变化,从中找出病因、病机,并通过详细分析,抓住疾病的本质,确立治疗方法,循症求因,治病求本。对于慢性病的治疗,何老认为中医调治具有较大优势,于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后,培本治疗可减少急性期发作次数,有些病人或可就此而愈。在肿瘤、癌症治疗方面,手术、放化疗的祛邪作用的确具有针对性,亦具有较好的杀伤、祛除癌细胞的作用,但会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相比之下,中药往往应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之法扶正祛邪。事实证明,体虚情况下应用扶正补益中药治疗癌症,不但可以增强体质,亦可以很好地抗癌。
2、重视脾肾根本,调补先天后天
慢性病、重病、疑难病的发病大多以虚为本,治疗以扶正为主。脾、肾二者分别为先天、后天之本,巩固了这两者,则诸病都有望痊愈。当慢性病发展至五脏受损、症情复杂、症状繁多、根深难愈之际,唯有培补脾肾,若脾肾功能有所好转,再将其他症状相继解决。现代医学认为越来越多疾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慢性结肠炎、肿瘤等,使用调补脾肾法都可以取得一定疗效。
(三)久病疑难病重痰瘀
痰饮、血瘀是由体内病理产物变成病因,往往被众人所忽略,其实是十分常见的致病因素。在临床上每遇疑难病,病从痰治,往往收效。瘀病较少单独存在,往往是他病的兼证,在(中医)辨证用药的基础之上,考虑加用祛瘀之品,往往可以收效。痰瘀虽各具征象,但因均为津血不归正化的产物,同源异物,故在病理状态下,又有内在的联系,往往互为因果,胶结难解。治疗上经常痰瘀同治。临证所见导致痰瘀同病的疾病虽多,但均可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处理。
(四)兼顾七情致病,调畅气机,善于开导
喜怒忧思悲恐惊,此七情是人体在外界环境各种条件的刺激下产生的精神活动,正常情况下是在体内各脏腑的调节下进行。但过甚或过久的情志活动影响脏腑调节,遂至损伤脏腑而致病。虽说七情均可致病,但临床上以怒、思、忧致病多见。何老认为怒、思、忧三志可使气机郁滞,甚则耗气伤阴。平素善用柴胡舒肝散、逍遥散等疏肝理气解郁代表方治疗气机郁滞之证。另外七情除可致病,亦可治病,临床上多见喜乐能使气机和顺,情志舒畅,营卫通利。医生之责,在于千方百计治好疾病,当医生在为病者诊察之际,治疗即已寓其中。若能针对病因劝导病者,并采用各种方法,使之心情舒畅,调节好病者的情志活动,常能获事半功倍之效。
科研成果
主持“康尔胃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主持“康尔胃Ⅱ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于2004年获东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以第二承担者参加并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对类风湿关节辨证分型及治疗前后临床意义的评估》。
获奖情况
1975年获“东莞市先进工作者奖”。
1997年获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8年荣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及东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东莞市技术专业拔尖人才”奖。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论文
1.何世东.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体会[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2005:2.
2.何世东,董明国,叶小汉,何金木.康尔胃2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2例[J].新中医,2003,(07):52-53.
3.何世东.康尔胃2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2例远期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2:2.
4.何世东,董明国.康尔胃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8,(02):38-39.
5.何世东.滋阴降火法治疗血症3则[J].新中医,1995,(04):40.
6.何世东,董明国.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前景与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5,(01):56-57.
7.何世东.加减大柴胡汤治疗胆管结石15例[J].新中医,1994,(11):49.
8.何世东.颌下淋巴结结石治验一则[J].新中医,1990,(11):37.
9.何世东.中医辨证治疗登革热60例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7,(01):31-32.
10.何世东.温补脾肾法治痿症[J].新中医,1984,(08):18.
传承图谱
袁沃光→何世东→宁为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