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感染性疾病、内科和妇科疾病。
教育经历
196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六年制本科。
1979年考取南京中医学院温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温病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曾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孟澍江教授。
工作经历
曾在邳县车夫山地区医院工作。
从南京中医学院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曾先后担任温病学教研室主任、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任、温病学研究所所长、络病研究院院长、江苏省中医院急诊基地副主任。现就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医治则机理研究、卫气营血理论及临床运用研究、中医药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的机理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肺毒清治疗肺部急性病毒性感染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江苏省救委项目“热性病热毒血瘀系列动物模型的试制及其治法机理的研究”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1993年获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5年获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三等奖、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其主讲的温病学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委普通高校一类优秀课程,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及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被教育部评为15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之一;2000年温病学课程改革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主编的21世纪全国中医院校《温病学》教材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教材一等奖。
获奖情况
1993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获江苏省教委“红杉树”优秀园丁金奖。
2002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名中医”。
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生导师。
2003年被授予江苏省“教学名师”和首批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出版著作
《温病学》
《温病学理论与临床》
《中医外感热病学》
《中药的质量及临床应用》
《一百天学开中药方》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之研究》
主要论文
1.杨进,龚婕宁.进一步改进络病学教学的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4,9(10):1379-1380+1384.
2.杨进.中医药防治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05):342-344.
3.杨进.论养阴行血[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03):129-133.
4.杨进,谢忠礼,沈炳章,万伟祖.菖欢胶囊治疗抑郁性神经症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02):78-80.
5.杨进.中医温病动物模型的研制[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01):64-67.
6.杨进.温病学发展之困惑与出路[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05):259-261+315-319.
7.杨进.孟澍江教授的温病学术思想初析[J].中医教育,1997(01):40-42.
8.杨进.从对解表法认识的发展探讨表证和解表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04):53-55.
9.杨进.外感热病辨证的“三维观”[J].陕西中医,1988(11):509-511.
10.杨进.王孟英诊治温病痉、脱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7(03):105-107.
11.杨进.王孟英诊治温病昏谵经验浅析[J].陕西中医,1987(09):25-27.
12.杨进,张文选.孟澍江治疗内科杂病经验[J].中医杂志,1987(05):21-22.
13.杨进.温病运用清、滋法配合的探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01):3-7+21.
14.杨进.叶天士温病营血分证诊治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03):12-15.
15.杨进,孟澍江.试论孙思邈对温热病学说的贡献[J].中医杂志,1982(07):8-10.
16.杨进,孟澍江.温热药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J].福建中医药,1982(06):54-55.
17.杨进,孟澍江.《温病条辨》的清、滋法配合[J].陕西中医,1982(01):30-32.
传承图谱
孟澍江→杨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