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睡眠障碍、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心理疾病以及某些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康复。
教育经历
1979年9月-1984年7月,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5年,中医学学士;
1985年9月-1988年9月,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学专业(气功学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毕业;
1986年7月-1988年8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函授大学医学心理学专业毕业;
1994年5月-1995年4月,1994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修行为心理学一年;
2000年6月-2001年6月,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获本专业硕士生学历;
2005年9月-2010年7月,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研究生,于2011年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4年7月-1979年9月,安徽省祁门县横联乡插队;
1984年7月-1985年9月,安徽省祁门县医院中医科工作;
1988年9月-1990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师;
1990年12月-1995年11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治医师;
1995年11月-1996年4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气功康复科主任,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1998年4月-2000年6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院办主任兼外事办主任;
2001年12月-至今,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2007年至今,被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和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至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理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
中医心理学及中医睡眠医学基础与临床,长期从事心理学本土化的临床研究与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问题研究,把中医的思维、气功技术与催眠、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进行有机的整合并有所创新,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与积累,形成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体系)”,擅长运用中医、中医心理TIP技术与非药物疗法治疗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等心理疾病以及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康复研究,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创新的“再成长治疗”进行某种有利于人格发展问题的康复以及精神与心理疾病的减药停药规律和降低复发率的临床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人格系统发展理论与“系统发展心理学”理论,研制了具有中国人特点和中国本土特色的《失眠综合问卷》、《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和《人格倾向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家庭教育、人才选拔等相关领域,因此后期开始涉足家庭发展与家庭教育等相关学科。除此以外,曾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在中医心理学理论体系建设、中医心理临床研究、中医心理师教学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把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与现代物理学结合,研发了“声光振失眠治疗仪”、“派特芯”中国本土化的中西医结合心理测量系统、酒店用“减压助眠仪”等。
科研成果
1.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
2.国家自然基金1项.
3.国家科技部对外合作交流基金项目2项.
4.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项目1项.
5.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
6.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2项.
7.催眠仪已于2011年4月获国家发明专利.
8.汪氏“人格倾向量表”(WPTI)、汪氏“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MPI)、汪氏“异常发展分析系统”(WDAD)、“TIP信息模块技术”4个软件著作权.
9.已经在专业领域申请注册商标权20多个.
获奖情况
1.《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四),同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2010年1月“中医养生功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生存质量以及糖代谢的影响”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三等奖.
3.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获政府特殊津贴.
4.2014年2月《中医心理危机干预与灾后常见心理疾病防治手册》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
5.2015年1月“创新中医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失眠的临床规范化与疗效评价研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2等奖.
6.2015年2月“创新中医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失眠的临床规范化与疗效评价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2等奖.
学术兼职
评审专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第一任、第二任、第三任)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会长(2011年)、现任名誉会长
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第五届副理事长
日本早稻田大学人间综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七年制学生指导老师\湖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心理咨询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编委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创办人、主编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委
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创办人、首席专家
北京广安睡眠科学研究院创办人、首席专家
北京广安家庭发展研究院创办人、首席专家
华佑医疗集团首席医疗官
1.创新中医心理治疗科室:于1990年在广安门医院建立了中医心理科(早期称为“气功心理室”,后称为“气功康复科”,最后改为心理科与睡眠医学门诊),2005年建立了“睡眠医学联合专题门诊”及“中医心理学教研室”。这是中医行业首次在三级甲等医院中开展中医心理学的临床研究,长期艰苦的个体治疗与临床个案研究与实践积累,为中医心理疗法的临床运用奠定了基础。
2.创新中医心理治疗方法: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总结了具有中华文化和中医特色、又适合中国人心理疾病特点的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逐渐建立了中医心理疗法的系统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主要是指在“系统的中医心理学理论与治疗技术”中有关中医心理治疗技术及其应用过程中的系统思维、观点、方法和技术。这个技术体系包括个体心理治疗中的中医传统心理疗法、中医现代心理疗法、中医心身调节技术和各种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和团体心理治疗中的气功俱乐部、养生俱乐部和各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团体养生运动。
3.创新中医心理病房管理:将中医心理疗法富有成效地引进精神专科医院病房管理中,开创性地建立了“形神一体化”(心身结构化治疗模式)的中医病房管理模式,中医师、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医师共同参与病房管理,为提高中医住院病人的临床疗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在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以及某些重性精神疾病治疗中,运用中医心理疗法进行人格康复的“再成长治疗”,着力进行减药停药、降低复发率的临床研究,取得一定效果。
4.创新中医心理临床应用:应用经过长期摸索总结而成的中医心理疗法治疗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抑郁症、失眠症和焦虑症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使近年来的门诊量大幅度增加,为病人提供了“形神一体化”的中医心理特色医疗服务。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在抗击SARS、、抗震救灾时的心理救援服务和2008年奥运会中医心理医疗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今后中医系统心理疗法参与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与救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经验。
5.创新中医心理治疗技术体系,创制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即调神导引疗法,目前中临床运用初步证实,与其它心理治疗方法相比,它有三个特点,即效果好,起效快,疗程短。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是建立在低阻抗学说和意念导入学说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导引、气功疗法与西方的暗示、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进行结合,使被治疗者进入某种从清醒到睡眠这个过程的中间状态,将治疗者根据某种治疗需要构成的由言语的和行为信息组成的某种“思想、理念、观念”(包括古今中外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导入给被治疗者,通过暗示的作用,使被治疗者在接受这种信息之后,形成自我大脑中的某种符合治疗需要的“境像”,再影响、覆盖、替代被治疗者过去的“思想、理念、观念”,以达到某种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作用的治疗方法。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由一系列“意念导入”的具体技术(TIP技术)所组成,构成了一个针对精神与心理疾病治疗的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该疗法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确定新项目、新技术进行推广。
6.创新中医心理研究模式:2009年在国家科技部重大支撑专项—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中承担子课题“中国传统医学对心理疾患的防治研究”,首次将中医“个体化”的“形神一体”的理念引入心理疾患的研究当中,提出了“基于个体化和形神一体化的心理疾患综合防治单元研究”这个全新的心理疾患研究模式,除此以外,先后承担各种科研课题,包括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的中日传统医疗共同研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及各种合作项目。
7.筹备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自2006年至2018年连续举办多届了国际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同时举办了“2007年中国中医心理学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和“2007年中国中医心理学学科发展大型论证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理学学科发展论证会”,使中医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受到了中医学术界的空前关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中医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8.2003年带领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驻胸科医院抗SARS医疗队顺利提前完成了47位患者的治疗任务,实现了150人的医疗队伍0感染的目标,抢救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SARS患者的科研资料,得到了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好评。完成了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承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课题”中由其带领的医疗队承担的科研任务。带领医疗队成员完成科研论文40多篇,编辑出版论文集一本,主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本。论文《103例恢复期SARS患者SCL-90因子特征分析》获《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3年度一等奖。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5篇。先后获不同级别的奖项12项。
9.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心理学列中医学的重点培育学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成为第一个中医心理学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单位,汪卫东成为重点学科带头人。同年,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重点学科带头人。
出版著作
1.汪卫东马晓北译注:《催眠诱导的技术》:中国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2月第一版.
2.汪卫东主编《气功热点面面观》:中国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
3.王水(汪卫东笔名)主编《传统房室保健》:学苑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
4.赵田雍汪卫东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证治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5.汪卫东、石井康智春木丰主编《东方心身疗法》(Bodywoke and Psychotherapy in the East) BYRON出版社2000年4月.
6.《SAR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集》:汪卫东任副主编,繁荣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7.《国际中医心理学论丛》:汪卫东、王米渠:新加坡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6月.
8.《中医心理危机干预与灾后常见心理疾病防治手册》:汪卫东、郭蓉娟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
9.《多导睡眠实用技术手册》:汪卫东名誉主编,孙书臣、刘艳骄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12月.
10.《The Treatment of PTSD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 Integ rative Approach》(PTSD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汪卫东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英文版图书,2009年11月.
11.《中医心理保健指南》:汪卫东副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月.
12《社区中医心理学系列讲座》丛书:汪卫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6月.
13.《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导论》:汪卫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6月.
14.《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的理论与实践——TIP技术》(中英文版),汪卫东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9月.
15.《发展治疗学—基于异常发展的心理治疗理论体系》(中英文版),汪卫东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9月.
16.《催眠心理学》丛书,汪卫东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9月.
17.《失眠的催眠心理治疗—中国本土TIP技术》,汪卫东主编.
18.《中医心理学丛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中.
主要论文
截至2019年5月,共发表文章146篇,其中收录SCI24篇,国内杂志122篇,收录SCI24篇:
1.王芳、汪卫东*.Clinical Observation o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Eight-Section Brocade o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8;28(2):101-105.
2.洪兰.汪卫东*.Commo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1320 Patients with Insomnia from 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美国《Sleep Medicine》.2011(SCI收录).
3.汪卫东.吕学玉等The REM sleep abnormalities of 90 Chinese depressed patients.Sleep Medicine.2011.
4.汪卫东.王芳等Sleep-regulating Technique under the Tranquilization state of Qigong : A Novel Technique for Primary Insomnia.Sleep Medicine.2011.
5.Xue Yan. Wei-Dong W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preparations in 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treatment: A review and probablefirst description of RLS in 1529.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12. 16(6):509-18.
6.Nianming Zuo.Weidong Wang*. White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Major Depression: A 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and Rumination Study. PLoS ONE. 2012. 7(5): e37561. doi:10.1371/jo urnal.pone.0037 561(SCI).
7.Fang Wang.Weidong Wang.* The Effects of Qigong 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3(SCI).
8.汪卫东.吕学玉.吴兆文.洪兰.赵阳.林颖娜.王芳.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on PersonalityTraitsin Depress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3.10:777-782.
9.Wang W.Hong L. Lin Y. Wang F. Li T. Li G. Clinical Study on Sleep-regulating Technique (TIP3-2) Combined with medication of Treating Primary[J].Sleep Medicine.2013.355.
10.Wang W.Hong L.Lin Y. Wang F. Li G. Study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Treating Primary Insomnia by Wen Dan Ning Xin Grain[J].Sleep Medicine.2013.355-356.(影响因子3.4).
11.Wei-dong Wang. Gui-xia Li. Lan Hong. Yan-jiao Liu. Yang Zhao. Ying-na Lin. Fang Wang. Tao Li. Yan-ying Huang. Low Resistance Thought Induction Sleep-regulating Technique (TIP3-2) Combined With Medication for Primary Insomn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14. 21(4 ): 618-628.
12.Wang Wei-dong.Li Guixia.Li Xueyu.Hong Lan..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Parenting Styles.emo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hildhood Of Insomnia Patients .2015.50.
13.Li Guixia.Wang Wei-dong(通讯).Hong Lan.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genesis Review Of Insomnia[J].Sleep Medicine.2015.50.(影响因子3.4).
14.Wang Wei-dong. Li Gui-xia.Zhou Xuan-zi.Thoughts On Localization Of Insomnia Treatment And Innovative Techniques In China[J].Sleep Medicine.2015.52.
15.Li Gui-xia.Wang Wei-dong.The Relationship Of Narcolepsy And Psychology[J].Sleep Medicine.2015.54.
16.Li Gui-xia.Wang Wei-dong . Sleep Experience Technology Introduction.Sleep Medicine.2015.17.
17.Wang Wei-dong.Li Guixia.Li Xueyu.Hong Lan..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Parenting Styles.emo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hildhood Of Insomnia Patients .2015.50.
18.Wang Wei-dong. Li Gui-xia.Zhou Xuan-zi.Thoughts On Localization Of Insomnia Treatment And Innovative Techniques In China[J].Sleep Medicine.2015.52.
19.Wang Weidong .Li Guixia.Lv Xueyu.Hong Lan.Lin Yingna.Wang Fang.Yan Xue.Du Hui.Zhang Jinhua.Wang Yana.Zhou Xuanzi.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Parenting Styles.Emo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hildhood of Insomnia Patients[J].Sleep Medicine.2015.50.
20.Hong Lan.Li Gui-xia.Wang Wei-dong. Effect of Low Resistance Thought Induction Sleep-regulating Technique on Insomnia and Influence Factors [J].Sleep Medicine.2015.51.
21.Wang Weidong .Li Guixia.Lv Xueyu.Hong Lan.Lin Yingna.Wang Fang.Yan Xue.Du Hui.Zhang Jinhua.Wang Yana.Zhou Xuanzi.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Parenting Styles.Emo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hildhood of Insomnia Patients[J].Sleep Medicine.2015.50.
22.C. Wang. G. Li. F. Wang. W. Wang. Discussion on the TCM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insomnia[J]. Sleep Medicine.2015.19.
23.C. Wang. P. Shen. F. Fengfan. J. Zhang. G. Li.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dreams and nightmares[J]. Sleep Medicine.2015.74.
24.C. Wang. P. Shen. W. Wang. G. Li. TCM psychological pathomechanism of RBD[J]. Sleep Medicine.2015.13.
收录国内杂志122篇:
1.汪卫东.中医证候学的心身医学特征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04):306-307.
2.刘艳骄,汪卫东.《基于失眠症的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编写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06):479-481.
3.汪卫东.地震后心理危机的中医情志干预方法与应用要点[J].中医杂志,2008(11):1034-1036.
4.林颖娜,汪卫东,张容瑞,王芳,洪兰,赵阳,倪青,石井康智,辻内琢也,越川房子,岸太一,春木丰,铃木晶夫.不同养生功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糖代谢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09,28(01):9-12.
5.林颖娜,王芳,张容瑞,洪兰,赵阳,倪青,石井康智,辻内琢也,越川房子,岸太一,春木丰,铃木晶夫,汪卫东.中医养生功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9,50(05):419-421.
6.王芳,汪卫东,张容瑞,林颖娜,洪兰,赵阳,倪青,石井康智,越川房子,岸太一,辻内琢也,铃木晶夫,春木丰.不同养生功法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09):636-640.
7.刘艳骄,汪卫东,闫雪,郭蓉娟,胡永东,洪兰,王彩凤,王芳.地震灾区部分群众睡眠状况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0):1335-1336.
8.胡永东,汪卫东,刘艳骄,郭蓉娟,王彩凤,洪兰,林颖娜,王芳,吕梦涵,吕学玉.对地震后德阳、绵竹地区部分群体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2963-2965+2968.
9.汪卫东.试论气功入静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心理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15-17.
10.徐惠玲,马彦,汪卫东.浅谈阻抗中的选择自主权问题[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02):44-46.
11.王芳,汪卫东.糖尿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03):227-228.
12.汪卫东,张静霞,马彦,林颖娜.催眠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心理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06):817-818+805.
13.李世通,吕学玉,张鑫,王冠英,王米渠,汪卫东.中医心理学相关概念辨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05):302-305.
14.风美茵,汪卫东.古琴意象引导气功养生疗法的理论初探[J].亚太传统医药,2011,7(09):4-6.
15.洪兰,冯兴华,汪卫东.浅论《上古天真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J].北京中医药,2011,30(11):822-823.
16.李涛,梅妍,张鑫,魏慧军,汪卫东.关于抑郁症辨证分型及常见症状的第1轮专家问卷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1,17(11):1-2+6.
17.汪卫东,杜辉,吕学玉,李世通.精神与心理疾病的临床忆溯性研究思维简论[J].医学与哲学(A),2012,33(04):22-23.
18.修丽梅,汪卫东,仝小林,王芳,付英杰,刘喜明,楚晓燕,温金莉,施萍,严雪梅.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与血液循环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2,29(03):30-32.
19.李涛,赵阳,汪卫东,洪兰,林颖娜,王芳,闫雪.复发性抑郁障碍发病机制及与肝郁关系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2,18(05):4-7.
20.李涛,梅妍,张鑫,魏慧军,汪卫东.关于抑郁症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的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05):352-354.
21.汪卫东,孙泽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神学说”初探[J].中医杂志,2012,53(13):1157-1159.
22.汪卫东.中医心理学“十一五”发展概况与“十二五”展望[J].北京中医药,2012,31(08):638-640.
23.赵阳,李涛,洪兰,林颖娜,王芳,蒲永文,闫雪,汪卫东.从火证论治焦虑障碍[J].中医杂志,2012,53(18):1551-1553.
24.杜辉,吕学玉,汪卫东.TIP技术的中医学与中医心理学特征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2,31(10):753-755.
25.李桂侠,王芳,刁倩,黄艳影,汪卫东.发作性睡病与心理的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1):1271-1273.
26.吕学玉,刘艳骄,林颖娜,吕梦涵,汪卫东.抑郁症患者阴阳五态人格特征与多导睡眠图特征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3,54(01):42-44.
27.汪卫东.临床忆溯性研究与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比[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01):31-33.
28.张容瑞,风美茵,吕学玉,杜辉,李桂侠,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与催眠疗法的异同点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3,8(03):347-349.
29.张容瑞,李桂侠,林颖娜,王芳,杨磊,徐惠玲,闵妍,张鑫,杨明璨,汪卫东.气功类临床研究课题实施中的组织管理与教功体会[J].北京中医药,2013,32(03):221-223.
30.汪卫东,李桂侠.心理治疗本土化与本土心理治疗的发展[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01):16-19.
31.杜辉,洪兰,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不寐临床操作规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04):90-92.
32.汪卫东.中医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思考[J].世界中医药,2013,8(04):361-364.
33.李涛,杜辉,洪兰,林颖娜,张锦花,汪卫东,高荣林.温胆宁心治疗失眠症(心胆气虚证)临床处方优化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04):364-366.
34.李桂侠,洪兰,吕学玉,杜辉,李世通,黄艳影,王亚娜,汪卫东.中医心理学的非线性混沌理论[J].世界中医药,2013,8(04):367-370.
35.闫雪,汪卫东,洪兰.睡眠障碍性疾病与阴虚的相关性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3,8(04):371-374.
36.洪兰,赵阳,林颖娜,王芳,李涛,汪卫东.2962例中国综合中医院心理科门诊男女患者心理状态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3,8(04):374-377.
37.李桂侠,洪兰,林颖娜,李涛,黄艳影,刁倩,吕学玉,杜辉,汪卫东.TIP睡眠调控技术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04):378-381.
38.杜辉,李桂侠,吕学玉,汪卫东.失眠的心理生理发病机制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3,8(05):507-509.
39.吕学玉,洪兰,李世通,杜辉,李桂侠,林颖娜,王芳,汪卫东.“情志所伤”的低阻抗意念导入治疗技术及相关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2013,54(14):1194-1197.
40.许彦臣,刘艳骄,孙书臣,汪卫东.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07):753-757.
41.刘艳骄,田琳,张润顺,王旭湞,冯帆,周立美,魏慧军,王映辉,谢亮,朱建贵,汪卫东,刘保延.临床科研一体化门诊失眠病历模板的设计[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09):1011-1013.
42.齐伟静,王亚娜,汪卫东,洪兰,王锦琰,罗非.疼痛的中西医理论概述[J].中医杂志,2013,54(19):1698-1701.
43.史华伟,郭蓉娟,耿东,朱晓晨,王嘉麟,李麒豫,熊航,汪卫东,林颖娜,黄艳影.温胆宁心颗粒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心胆气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3,6(10):728-732.
44.汪卫东,吕学玉,吴兆文,洪兰,赵阳,林颖娜,王芳.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Personality Traits in Depress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3,19(10):777-782.
45.林颖娜,汪卫东.美国加州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05):355-356.
46.汪卫东,吕学玉,杜辉,李桂侠,李世通.中医理论在中医心理学人格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3,32(10):764-766.
47.李桂侠,刘艳娇,洪兰,赵阳,林颖娜,王芳,李涛,黄艳影,王亚娜,汪卫东.温胆宁心颗粒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3,32(10):775-777.
48.刘冬梅,王志青,杨永和,向道华,廖华,王世禹,冯翼,杨成敏,李洪梅,汪卫东.宜宾地区居民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2):1755-1757.
49.黄芳,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治疗失眠症导入语的编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01):269-270.
50.周冰,崔永强,汪卫东.《黄帝内经》医患沟通思想浅析[J].北京中医药,2014,33(01):28-29.
51.刘艳骄,孙书臣,洪兰,赵阳,王志青,徐欣,林颖娜,王芳,李涛,闫雪,吕学玉,杜辉,李桂侠,李世通,齐伟静,张锦花,魏慧军,杨杨,汪卫东.中国睡眠医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1):6-11.
52.汪卫东,李桂侠,洪兰,林颖娜,王芳,赵阳,李涛,闫雪,王志青.失眠症的创新中医心理治疗—TIP睡眠调控技术简介[J].世界中医药,2014,9(02):253-256+260.
53.冯帆,刘艳骄,汪卫东.发作性睡眠病中药治疗述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03):408-411.
54.李桂侠,吕学玉,洪兰,林颖娜,王芳,闫雪,杜辉,张锦花,王亚娜,周璇梓,汪卫东.失眠症患者童年时期的教养方式、情绪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初步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2):96-98.
55.刘艳骄,张润顺,汪卫东,王映辉,林颖娜,冯帆,王旭浈.论中医科学研究中的知识性偏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06):752-754.
56.王芳,王亚娜,洪兰,王志青,赵阳,林颖娜,闫雪,刘艳骄,汪卫东.TIP睡眠调控技术对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3):147-151.
57.杜辉,洪兰,汪卫东.失眠的中医心理问诊技巧[J].世界中医药,2014,9(06):803-804+807.
58.李世通,汪卫东,王米渠.探讨中医心理临床成长反馈报告[J].医学争鸣,2014,5(03):60-62.
59.李世通,汪卫东,王米渠.基于中医心理医生技能探讨失眠症诊疗[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5):290-292.
60.汪卫东.失眠治疗的本土化思考与创新技术[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5):259-263+253.
61.吕学玉,周璇梓,李桂侠,李婧,单志燕,栗晓霞,汪卫东.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人格发展异常过程分析——基于广安门忆溯性人格量表(GMPI)数据的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5):264-268.
62.洪兰,周璇梓,梁秋语,汪卫东.基于MMPI的失眠患者相关心理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5):269-272.
63.冯帆,王芳,刘艳骄,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分离性障碍(昏睡)1例[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5):309-312.
64.王芳,冯帆,汪卫东.神经症与“发作性睡眠病”的关系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05):305-308.
65.齐伟静,张锦花,吕学玉,汪卫东.从五则病例看“妄想”形成的心理病理机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04):253-255.
66.李桂侠,周璇梓,梁秋语,王处渊,薛家鹏,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中催眠与气功的完美结合与创新[J].世界中医药,2015,10(02):276-279.
67.汪卫东,洪兰,刘艳骄,林颖娜,闫雪.不寐(非器质性失眠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5,2(01):14-18.
68.王处渊,李桂侠,王芳,汪卫东.失眠的中医心理机制探讨[J].中医杂志,2015,56(12):1015-1018.
69.李桂侠,张锦花,魏慧军,汪卫东.心理与死亡的思考[J].医学争鸣,2015,6(03):6-9.
70.冯帆,李桂侠,张锦花,汪卫东.中国本土心理治疗的历史沿革与现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08):55-58.
71.闫雪,刘艳骄,汪卫东,洪兰.从痰湿论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08):1866-1868.
72.刘艳骄,孙书臣,汪卫东.中医综合医院如何开展睡眠医学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5,2(05):313-315.
73.李世通,汪卫东,王米渠.探讨中医心理临床效果公式[J].医学争鸣,2015,6(05):21-23.
74.徐惠玲,冯鑫,黄艳影,汪卫东.中医心理治疗在社区医院的特点及思路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1):1098-1099.
75.张锦花,洪兰,吕学玉,李桂侠,汪卫东.中医药对抑郁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5,34(11):906-909.
76.王处渊,刘学,汪卫东.中医学理论的“心意化过程”[J].环球中医药,2015,8(12):1471-1473.
77.Birling Yoann,唐常荣,汪卫东.睡眠科失眠患者有关失眠描述的问卷调查[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5,2(06):328-329.
78.张海生,汪卫东.中医心理的人格形成发展和完善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21(24):6-8+19.
79.李桂侠,洪兰,冯帆,薛家鹏,汪卫东.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J].医学争鸣,2015,6(06):37-42.
80.李世通,杜金全,王米渠,汪卫东.中医心理病机之邪的分型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04):925-926.
81.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课题组,汪卫东,李涛,闫雪,吕学玉.基于个体化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02):65-79.
82.李世通,汪卫东,王米渠.探讨中医心理病机之邪正盛衰[J].医学争鸣,2016,7(02):73-75.
83.王处渊,杜新亮,狄波,林婷秀,赵杰,唐常荣,汪卫东.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06):5-8.
84.汪卫东,吕学玉,单志艳,冯帆,李桂侠,栗晓霞,杜辉,张锦花,周璇梓,冯晶,王健,洪兰.汪卫东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MPI)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6):888-893.
85.李世通,汪卫东,王米渠.探讨中医心理病因之矛盾教育[J].医学争鸣,2016,7(04):39-41.
86.Birling Yoann,王健,张锦花,汪卫东.汪氏失眠综合问卷中的失眠严重性评分方法[J].四川精神卫生,2016,29(05):449-452+476.
87.唐常荣,董徐斌,Birling Yoann,冯帆,田辰辰,汪卫东.汪氏失眠综合问卷(WIIQ)的临床应用解读[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05):310-315.
88.冯帆,王处渊,汪卫东.失眠症中医心理认知过程探微[J].中医杂志,2016,57(21):1828-1830.
89.冯帆,王处渊,刘学,汪卫东.中医心理发展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溯源[J].中医杂志,2016,57(22):1971-1973.
90.刘西芳,汪卫东.中医心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技术在团体心理治疗应用中的疗效因子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5292-5294.
91.李世通,杜金全,汪卫东,王米渠.对中医心理病因之奖惩教育场合异常的探讨[J].医学争鸣,2016,7(06):37-38+42.
92.李世通,汪卫东,王米渠.探讨中医心理学核心竞争优势[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01):178-180.
93.冯帆,吕学玉,汪卫东.情志病病因病机探微[J].中医杂志,2017,58(03):265-267.
94.李世通,汪卫东,王米渠.探讨中医心理临床工具之成长回顾报告[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02):412-413.
95.唐常荣,冯帆,王处渊,汪卫东.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中医心理学认识[J].中医杂志,2017,58(06):460-463.
96.单志艳,汪卫东,吕学玉,李桂侠,张锦花,冯帆.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与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7(05):38-46.
97.李世通,杜金全,李孟鑫,汪卫东,王米渠.探讨中医心理教育治疗学之多轴诊断评估[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05):1175-1176.
98.Birling Yoann,张锦花,汪卫东.失眠相关的心理因素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7,4(03):133-137.
99.周冰,冯帆,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的想象体验技术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7,36(08):765-767.
100.李世通,杨磊,李孟鑫,汪卫东,王米渠.探讨中医心理病机之阴阳两极思维[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0):187-189.
101.李世通,李业荣,李孟鑫,汪卫东,彭晓月,王米渠.七情细分的中医心理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7,10(10):1198-1201.
102.孟昕,汪卫东.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的理论和应用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7,10(10):1218-1221.
103.徐惠玲,冯鑫,黄艳影,汪卫东.儿童青少年舞动治疗心理干预方案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7):32-33.
104.Birling Yoann,冯帆,汪卫东.七情所伤的致病特点[J].光明中医,2017,32(21):3196-3199.
105.BirlingYoann,汪卫东.不同情志在神志病发病中的致病特征[J].中医杂志,2017,58(23):2008-2012.
106.单志艳,汪卫东.我国家庭建设与教育问题及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17(12):84-88.
107.汪卫东,董徐斌.收心养性过腊八[J].中医健康养生,2018(01):46-47.
108.李世通,李孟鑫,汪卫东,王米渠.基于中医心理临床识别与应对风险患者[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04):178-181.
109.李世通,李孟鑫,李业荣,冯正好,汪卫东,王米渠.中医心理教育治疗学之阻滞对比思维病机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02):119-121.
110.吕红波,李玉英,杨小龙,张亚丽,杜莉,王雁楠,汪卫东,焦歆益.TIP、电针联合药物治疗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的临床探索[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03):312-315.
111.杜辉,张良,张锦花,Birling Yoann,王化雨,汪卫东.失眠症状与常见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03):348-353.
112.丰云舒,刘艳骄,汪卫东.谷劳病方药证治规律的古代文献初探[J].环球中医药,2018,11(04):588-589.
113.刘西芳,余运影,汪卫东.中国中医药芳香疗法发展的SWOT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5):1944-1946.
114.单志艳,汪卫东,吕学玉,李桂侠,张锦花,冯帆.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对自我发展的影响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8(07):36-45+54.
115.刘西芳,刘颍利,郑思思,邬光福,汪卫东.基于慕太师中空多功能枕改善睡眠障碍的初步探讨[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10):1121-1123.
116.单志艳,汪卫东.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的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2018(11):59-60.
117.丰云舒,杨扬,汪卫东.古代定心静思虑治疗不寐的理法初探[J].环球中医药,2019,12(01):79-81.
118.单志艳,吕学玉,李桂侠,张锦花,冯帆,汪卫东.1980年前后出生群体人格发展比较研究[J].少年儿童研究,2019(02):19-26.
119.刘晓雯,汪卫东.加味逍遥汤联合中医心理TIP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3):280-283.
120.方泽南,杨玲玲,李艳,郑莉明,汪卫东.古籍中抑郁症相关病证治疗用方的使用频数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4):1734-1736.
121.刘晓雯,吕学玉,汪卫东.中医学整体思维对人格系统发展理论的影响(连载一)——人格系统与遗传、环境系统[J].世界中医药,2019,14(03):758-760.
122.刘晓雯,吕学玉,汪卫东.中医学整体思维对人格系统发展理论的影响(连载二)——人格系统自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J].世界中医药,2019,14(04):1036-1040.
标签:
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