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春
张京春,女,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知名专家,北京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学术传承人及传承博士后,并获全国优秀继承人称号,北京市中医局名中医身边工程专家团队负责人。兼任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已有30余年,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数十人,主编著作《中国宫廷医学医籍精华》、《清宫医案精选》、《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走进清宫学养生》等,第一负责人主持在研或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受邀联合国日内瓦、美国旧金山、墨尔本、港澳台等学术交流,北京卫视“养生堂”、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主讲嘉宾。
姓名
性别
民族
籍贯
出生日期
专业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诊治范围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调治房颤、早搏、缓慢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及冠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高脂血症、胸闷痛、心悸、头晕及其它内科杂病,同时运用宫廷代茶饮及膏方调理。
教育经历
1983年9月-1989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4年9月-2007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6年-2001年,曾先后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进修心内科及冠脉介入治疗一年余;
2003年9月-2006年9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师承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陈可冀院士师带徒学习。
工作经历
1989年7月-1995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住院医师;
1995年12月-2003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治医师;
2003年12月-2008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2007年12月-2010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陈可冀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
2008年12月至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
学术思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包括心律失常(早搏、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及冠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将个人临床实践经验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宫廷医学研究进行有机整合及创新,提出“从肝论治”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特别在心律失常方面,结合宫廷医学相关理论,拟定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早、房早、房颤等)的“调肝益气定悸方”,填补现代中药成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伴精神心理问题的空白。传承导师陈可冀院士清宫医案等宫廷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拓展至历代宫廷医学,主编《走进清宫学养生》、《清宫医案精选》、《中国宫廷医学医籍精华》等著作;成立了国内首个宫廷医学研究领域专业学术团体“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并任主委。作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陈可冀名医传承工作室、岳美中名家研究室负责人,多次主办并参加其学术思想传承系列研讨会,主编《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研或完成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宫廷医学、名老中医经验研究等课题十余项,培养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多名。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项、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项目4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首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课题1项。
1、202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调肝益气定悸颗粒院内制剂开发”;
2、2021年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宫廷医学四季养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3、2019年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之宫廷医学专题调查”;
4、2015年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益气活血中药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复合胰岛素抵抗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SREBP-1c/FAS通路的影响”;
5、2013年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慢性间歇性低氧对高血压血管内皮p38MARK/NF-kB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清眩颗粒的干预机制研究”;
6、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基地行业专项课题“补肾清肝法对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干预研究”;
7、2008年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课题 “中药对高血压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血管内皮保护机制的研究”;
8、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程”-“陈可冀名医传承工作站”;
9、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程”-“岳美中名家研究室”;
10、2007年中国博士后面上课题 “清宫医案方药与病证的关联性研究”;
11、2006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陈可冀诊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经验应用研究”;
12、2006年首发基金 “基于原始医药档案的清宫医派研究”;
13、2004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陈可冀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
14、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解毒活血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研究”。
获奖情况
1、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都中医药文化资源普查先行榜样人物,2022;
2、中医药干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019,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3、慢性间歇性低氧复合胰岛素抵抗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SREBP-1c/FAS信号通路的作用及益气活血中药的干预效应研究,2017,中医药传承创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
4、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2015;
5、基于原始医药档案的清宫医派研究,2015,北京中医药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
6、冠心病“瘀毒”病因病机创新的系统研究,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7、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瘀毒”病因病机理论创新的系统研究,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8、陈可冀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系统研究,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9、陈可冀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研究,2008,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博士后传承创新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2017;
11、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多中心临床及机理研究,200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排名第十;
12、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999。
学术兼职
评审专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中医局陈可冀、岳美中名医工作室负责人
北京中医管理局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专家团队负责人
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及常务理事
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1、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多年:在治疗心律失常(房颤、室早、房早、缓慢性心律失常等)、高血压、冠心病及介入术后、心力衰竭、高脂血症方面积累了独到的经验,并擅长运用宫廷代茶饮及膏方调理,临床疗效突出。作为主要负责人在研或结题高血压、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宫廷医学等相关课题多项,培养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十余名。
2、从肝论治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创新及临床实践,临床效果突显:将多年来临床经验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宫廷医学研究、现代双心医学进行有机整合及创新,提出“从肝论治”心系疾病。在从肝论治心律失常方面,结合宫廷医学相关理论,拟定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早、房早、房颤等)的“调肝益气定悸方”,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心血管重大攻关项目”支持,填补现代中药成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伴精神心理问题的空白。以此为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病患就诊,效果突显。
在心血管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中医药干预靶点及效应方面有开创性发现:作为主要负责人结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内容涉及高血压血管内皮保护及清眩颗粒的干预机制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还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干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3、继承导师陈可冀院士在清宫医案等宫廷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拓展至历代宫廷医学:参与陈可冀院士主编的《清宫医案集成》;主编《中国宫廷医学医籍精华》《清宫医案精选》《走进清宫学养生》等著作;成立了国内首个宫廷医学研究领域专业学术团体“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每年召开学术年会暨紫禁城国医论坛进行学术交流,组织学会成功举办了宫廷医学文史展、宫廷医学发展战略专家咨询会等多个学术活动;主持多个与宫廷医学相关的课题;其主持的“中国宫廷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成功入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表彰为“2022年度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都中医药文化资源普查先行榜样人物”。
4、传承名老中医经验,促进了个人临床经验的提升:完成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等课题四项。继承并发展陈可冀院士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方面的研究成果,主编《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作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陈可冀名医传承工作室、岳美中名家研究室负责人,多次主办并参加岳美中学术经验传承座谈会及陈可冀学术思想传承系列座谈会。
5、服务大众,健康科普: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知识、宫廷医学养生保健理论的科普、推广方面,作为北京卫视“养生堂”、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主讲嘉宾,通过电视节目、广播电台、互联网直播等方式与百姓科普、交流。
电视节目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
2013年8月9、10日—“中医遇上高血压”
2014年5月10、11、12日—“皇家御方来治病(积食、伤风、妇科)”
2014年7月28日—“皇家御方治头晕”
2014年7月29日—“皇家御方降血压”
2014年7月30日—“皇家御方治心慌”
2014年7月31日—“皇家御方治胸闷”
北京卫视《养生堂》
2014年3月17日—“传自宫廷的养生方之清宫医案眩晕”
2014年3月18日—“传自宫廷的养生方之清宫医案胸痹”
2014年3月19日—“传自宫廷的养生方之清宫医案心悸”
2014年3月20日—“传自宫廷的养生方之清宫医案养生”
2016年2月12日—“金猴献瑞送健康——杨洪基的降压海鲜”
2017年1月27日—“年夜饭里的养生经”
2017年11月10日—“一药三用巧通心络”
2018年8月4日—“宫廷养心正当时”
2018年8月5日—“宫廷消暑正当时”
2019年5月6日—“祛病轻‘心’巧度夏”
2020年4月11日—“宫廷里的香味养生”
2020年11月12日—“宫廷里的养心法”
2021年5月21日—“宫廷医案里的养生法”
2022年11月25日—“宫廷里的养心法”
北京卫视《全民健康学院》
2019年9月19日—“宫廷里的长寿护心方”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
2019年7月4日—“今夏祛湿护心秘方,乾隆御用三清茶”
2019年11月15日北京卫视特别节目《养生大派对》
互联网直播
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直播
2023年1月20日—“迎新春养生大Party”
2023年1月8日—“新冠期间,如何保护心血管”
北京广播电视台-健康520直播
2022年2月11日—“小心节后综合症”
2021年6月18日—“心慌无小事”
新华网-新华大健康直播
2021年11月15日—“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点”
2021年1月4日—“房颤、早搏等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个人自检”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直播
2022年10月17日—“中国宫廷膏方在现代养生及心血管慢病中的应用”
北京广播电视台-京津冀之声
2022年6月30日、2022年7月1日—“心血管夏季养护”
2023年7月22日—“茶文化与宫廷避暑的风雅趣事”
6、积极推进中医药特别是宫廷医学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发展:受邀联合国日内瓦、美国旧金山、澳大利亚墨尔本、港澳台地区学术交流。国庆七十周年之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中医药走进联合国万国宫”本人受邀做“中国宫廷医学在抗衰老、养生及在心血管疾病调治中的作用”演讲。曾带领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走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演讲,并在旧金山电视台直播分享宫廷中的医疗养生内容。受邀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分享“宫廷医学养生与心系疾病治疗”,并于全澳华语广播华厦之声直播。受国家中医局指派前往联合国世卫组织在澳门举办的培训班上分享宫廷医学养生、治病知识。将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的防治及宫廷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推广到全世界。
出版著作
1、《中国宫廷医学医籍精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
2、《清宫医案精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
3、《走进清宫学养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4、《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
5、《清宫医案集成》,编委,科学出版社,2009年。
主要论文
截至2023年7月,共发表文章100余篇,近十年发表SCI论文9篇,国内杂志46篇。
[1]杨玉霞,张京春.基于宫廷医学探讨张京春教授治疗心悸的用药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09):1720-1722.
[2]邢雅璇,张京春,艾玉珍等.瓜蒌皮注射液“从痰论治,痰瘀同调”治疗冠心病理论探析[J/OL].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6[2023-07-22].
[3]高安冉,张京春,艾玉珍等.从肝论治不同年龄快速性心律失常[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05):949-952.
[4]徐琪武,张京春,艾玉珍等.基于宫廷医学“调肝健脾法”治疗心房颤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04):755-757.
[5]徐嘉唯,蒋跃绒,张京春.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中医药诊疗规律及机制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2):4065-4074.
[6]邢雅璇,张京春,艾玉珍等.《太平圣惠方》心悸证治浅析[J].四川中医,2022,40(11):40-43.
[7]邢雅璇,张京春,艾玉珍等.从《本草崇原集说》管窥清代医家对药性的认识[J].中医学报,2022,37(07):1400-1404.
[8]艾玉珍,马林沁,邬春晓, 郑乔仙,邢雅璇,闫龙美,张京春.松龄血脉康对慢性间歇性低氧介导的高血压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38(04):323-327.
[9]乔羽,张京春,刘玥等.人参-川芎有效成分通过PPARγ/PGC-1α/UCP1通路调控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机制研究[J].中草药,2022,53(02):478-483.
[10]艾玉珍,马晓娟,邢雅璇,闫龙美,高安冉,徐琪武,许志杰,吴弦宇,高慧容,张京春.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调肝益气定悸药对甘松-仙鹤草治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03):204-211.
[11]邢雅璇,张京春,艾玉珍等.《普济方》治疗胸痹心痛用药规律数据挖掘[J].中医杂志,2021,62(23):2092-2097.
[12]闫龙美,张京春,艾玉珍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孙思邈《千金方》治疗心悸用药规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9):3355-3359.
[13]毛婷,张京春,张珊等.调肝益气定悸方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单病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7):2871-2878.
[14]闫龙美,张京春,艾玉珍等.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系统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2,28(22):1741-1747.
[15]雷舒雁,张京春,张珊等.《中华医典》收录文献中治疗心悸组方的用药规律[J].北京中医药,2021,40(08):921-923.
[16]潘秋,张京春,艾玉珍等.中药调节肠道微生物治疗慢性间歇性低氧诱发血脂异常的疗效与机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05):2851-2854.
[17]张珊,张京春,艾玉珍等.李时珍《本草纲目》治疗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07):1098-1102.
[18]徐嘉唯,蒋跃绒,张京春.活血化瘀中药干预抗血小板治疗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12):1526-1530.
[19]艾玉珍,张京春,马晓娟等.调控肠道菌群的中药口服制剂干预脂代谢紊乱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05):705-711.
[20]张京春,雷舒雁,乔羽.清代宫廷从肝论治多系疾病医案分析[J].北京中医药,2020,39(09):965-968.
[21]张京春, 益气活血中药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复合胰岛素抵抗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SREBP-1c/FAS通路的影响. 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20-06-09.
[22]张京春,刘玥,雷舒雁等.振源胶囊治疗气阴两虚证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20,61(06):502-508.
[23]毛婷,张京春,刘蓓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甘松-延胡索组方治疗房颤的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3):190-198.
[24]毛婷,张京春,王跃秀等.西地那非通过上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抗低氧刺激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0,36(03):321-328.
[25]刘蓓,张京春,张珊等.张京春教授研究宫廷医学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诊疗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02):368-370.
[26]马林沁,张京春,刘玥等.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对间歇性低氧复合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SREBP-1c/FAS信号通路的干预效应[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1):2516-2525.
[27]乔羽,张京春,刘玥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川芎药对有效成分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J].中医杂志,2019,60(18):1587-1592.
[28]毛婷,张京春,刘玥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房颤风险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04):404-411.
[29]孙欣丽,张京春,乔羽等.疏肝法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05):664-669.
[30]马林沁,张京春,刘玥等.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复合胰岛素抵抗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干预效应[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01):141-149.
[31]邬春晓,张京春,刘玥等.间歇性低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1):23-28.
[32]乔羽,张京春,马林沁等.中药荷叶制剂对脂代谢干预效应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01):5-11.
[33]邬春晓,张京春,刘玥等.补肾清肝中药配伍对间歇性低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效应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3):4661-4664.
[34]雷舒雁,张京春,刘玥等.基于双心医学浅析中西医结合诊疗心血管疾病的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5):1807-1810.
[35]马林沁,张京春,刘玥等.中药人参制剂对胰岛素抵抗干预效应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07):819-827.
[36]张京春,马林沁,刘玥. OSAHS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中医学认识及防治[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活血化瘀研究进展高层论坛论文集.第十一届活血化瘀研究进展高层论坛论文集,2016:109-110.
[37]马林沁,张京春,刘玥.慢性间歇性低氧动物模型的比较[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04):445-450.
[38]赵莹科,张京春,刘玥等.合并OSAS的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02):144-149.
[39]赵莹科,刘玥,张京春等.高血压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24):2108-2111.
[40]张惠,张京春,刘玥等.从肝论治冠心病的治法与方药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1281-1286.
[41]赵莹科,张京春,邬春晓等.从肝论治心系疾病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10(04):503-506.
[42]蒋跃绒,谢元华,张京春等.陈可冀治疗心血管疾病血瘀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J].中医杂志,2015,56(05):376-380.
[43]邬春晓,张京春,陈可冀.关于JNC8高血压指南的评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2):1417-1419.
[44]冯妍,张京春,王以新等.超敏C反应蛋白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辅助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7):1964-1968.
[45]冯妍,张京春,王以新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半年内发生终点事件的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3049-3052.
[46]陈可冀,赵福海,张京春.2013年ESC高血压指南解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09):1025-1026.
[47]Yan L, Ai Y, Xing Y, Wang B, Gao A, Xu Q, Li H, Chen K, Zhang J. 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bined with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3 Feb 1;10:1107672.
[48]Ai Y, Xing Y, Yan L, Ma D, Gao A, Xu Q, Zhang S, Mao T, Pan Q, Ma X, Zhang J.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Depression: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From 2001 to 2021.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2 Feb 16;9:775329.
[49]Mao T, Zhang J, Qiao Y, Liu B, Zhang S. Uncovering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9 Dec 23;2019:8691608.
[50]Ma LQ, Zhang JC, Liu Y, Qiao Y, Sun XL, Lei SY, Zheng QX, Mao T. [Intervention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composite insulin resistance ApoE~(-/-) mice model]. 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 2019 Jan;44(1):141-149. Chinese.
[51]Ma L, Zhang J, Qiao Y, Sun X, Mao T, Lei S, Zheng Q, Liu Y. Intermittent Hypoxia Composite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Mediated Atherosclero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Role of SREBP-1.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9 Feb 4;2019:4862760.
[52]Qiao Y, Zhang J, Liu Y, Liang Z, Wang Y, Zheng W, Shi 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henyuan Capsule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bnormal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rallel-Controlle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8 Apr 26;2018:1716430.
[53]Ma L, Zhang J, Liu Y. Roles and Mechanism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and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in Atherosclerosis: Evidence and Prospective.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6;2016:8215082.
[54]Wu C, Zhang J, Zhao Y, Chen J, Liu 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ushen qinggan formula for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endothelial injur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clinical tria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4;2014:804171.
[55]Wu CX, Liu Y, Zhang JC.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and hypertension: a review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Chinese medicine. Chin J Integr Med. 2013 May;19(5):394-400.
标签:
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