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术_穴位埋线术_

xuanhujiaoyu

穴位埋线术

穴位埋线术是将羊肠线埋置于穴位内,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适用于酒渣鼻、翼黑斑、粉刺、粉花、唇风、扁瘊、油风及哮喘等疾病。穴位埋线术的效果根据个体情况不同有所差异。该方法埋植于穴位内,起到长期刺激穴位的目的,时间较持久,效果较好。

标题

穴位埋线术

其他名

穴位埋线疗法

常用名

穴位埋线

科室分类

医疗美容科、中医针灸科

解剖部位

全身

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操作方式

其他

疼痛感

轻度疼痛

效果持续

根据个体情况不同有所差异

参考价格

暂无参考价格

恢复时间

根据术式、个人体质及术后护理不同有所差异

适用人群

适用于酒渣鼻、翼黑斑、粉刺、粉花、唇风、扁瘊、油风及哮喘等疾病。

禁忌人群

1、精神过度紧张或大汗、饥饿、劳累、大泻、大出血后不宜埋线。

2、皮肤有感染、溃疡者,不宜埋线。

3、糖尿病患者不宜埋线,以防感染。

4、凡有出血性疾病和凝血机制障碍者应禁用,以防出血不止。

5、严重慢性全身性疾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6、体质虚弱者。

7、对手术效果抱有不切实际幻想者。

8、特殊时期女性,如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

9、过敏体质者。

10、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疤痕体质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

技术/手术风险

1、感染

少数患者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在治疗后3~4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热,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

2、过敏

个别患者对羊肠线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羊肠线溢出,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

3、神经损伤

埋线方位把握感不好,可能会损伤神经。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会出现所支配的肌肉群瘫痪,如损伤坐骨神经、腓神经,会引起足下垂和拇趾不能背屈。如发生此种现象,应及时按摩使羊肠线软化,并给予适当处理。

术后护理

1、术区护理

埋线术后1-2天局部禁止沾水,不要污染针孔,避免感染。

2、饮食护理

以清淡饮食为主,忌烟酒、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术后监测

治疗后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术前注意

1、术前与医生沟通,了解项目的具体流程和相关风险,做好心理准备。

2、治疗前要做好清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3、治疗前两周内勿服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物,因为此类药物会使得血小板凝固的功能降低。

4、女性应避开月经期,以免加重淤青和肿胀;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5、手术前确定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身体炎症。

6、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如术前禁止吸烟、饮酒等。

7、术前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手术分型

1、埋线针埋线法

剪取羊肠线约1cm,套在埋线针缺口上,两端用血管钳夹住。右手持针,左手持钳,针尖缺口向下,以15°~40°方向刺入皮肤,进入皮肤后,左手即将血管钳松开,右手持续进针,直至羊肠线头完全被埋入皮下,再进针0.5cm之后把针退出。用消毒棉球或纱布压迫针孔片刻,再用纱布覆盖创口局部。

2、穿刺针埋线

用2%甲紫标记出进针点。然后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1~2cm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指、示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拿针,刺入皮肤所需深度;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置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

3、三角缝针埋线

在距穴位两侧1~1.5cm处,用甲紫标记出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后,在标记处用0.5%~1%的利多卡因作皮内麻醉。用持针器夹住带羊肠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肉,从对侧的局麻点穿出,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轻揉按局部,使羊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局部覆盖消毒纱布。

4、切开埋线法

用刀尖切开皮肤0.5~1cm先将血管钳探到穴位深处,经过浅筋膜达肌层,探照敏感点按摩数秒钟,休息1~2分钟,然后将0.5~1cm长的羊肠线4~5根埋于肌层内,不能埋在脂肪层或过浅,以防止不易吸收或感染;切口处用丝线缝合后,敷盖消毒纱布。5~7天后拆去丝线。每次可选用1~3个穴位。一般20~30天埋线一次。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