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黄芪,中药名。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通用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
药品类型
处方类型
医保类型
参考价格
成分
1、本品含皂苷、黄酮等。皂苷主要为黄芪皂苷Ⅰ、Ⅱ;黄酮中主要为芒柄花黄素和毛蕊异黄酮等成分。尚含氨基酸、甜菜碱等。
2、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黄芪甲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0)不得少于0.020%。
性状
1、生黄芪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片状,直径0.8-3.5cm,厚0.25-0.3cm。周边灰黄色或浅棕褐色,有纵皱纹。切面黄白色,有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外层有曲折裂隙,木部黄色。质坚略韧。有豆腥气,味甜。
2、炙黄芪:为圆形或椭圆形片,厚0.1-0.4cm。周边浅棕黄色或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浅黄色,木部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嚼之有豆腥味。
主要功效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适应病症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药性分析/方解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本品甘温。善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唯一的一味补气升阳药,用治脾肺气虚诸证,而对脾阳不升、中气下陷,症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尤为适宜。又能补肺气、益卫气、固表止汗,也是治疗表虚多汗的要药。本药甘温升补,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此外,又能托毒生肌,为“疮家圣药”;还能补气利水以退肿,为治疗气虚浮肿尿少之要药。
规格
家种统片、统片、绵芪大斜片、绵芪小斜片。
用法用量
1、煎汤,10-30g,大剂量可用至30-60g。或入丸、散,膏剂。
2、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其他宜生用。
不良反应
黄芪注射液有导致皮疹、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禁忌
1、黄芪入脾、肺经,既补脾气,又益肺气,适用于脾肺气虚,咳喘气短,痰多稀白,面白无华,神疲懒言,食少便溏等症者。对于肺胃痰热壅实之证则不适宜使用,如临床表现为咳喘上气,痰黄而稠,胸满膈闷或胃胀嗳气不食,大便不通,矢气不畅等症者忌用。
2、黄芪甘温,为“疮痈圣药”,擅治疮痈日久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但疮痈疔毒初起,正气未虚,血气亢盛者则不相宜。如临床表现为疮疡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溃后热毒尚盛,脉弦实有力等症者应忌用,以免过早益气,助阳生变。
3、黄芪为益气升阳之品,尤擅升提,且性温,易于助火,故阳盛阴虚,火气升腾者皆不适宜。如临床表现为头痛目赤,耳鸣口苦,眩晕咽干,烦躁易怒,呕血衄血,舌边尖红,苔黄,脉数等症者皆应忌用。
4、黄芪能助气,蜜炙黄芪益气补中之力更强,故气滞不畅,湿浊中阻者不适宜。如脾虚运化不强,又复加饮食不节,以致食积不化,气滞胃腹胀满,大便不爽,以及外感湿邪,恶心呕逆,不饥不食,舌苔厚腻等症者属忌用之列。
5、黄芪功擅固表止汗,故外感初起,表实邪气盛者不相适宜使用。诸如外感风寒表实证,临床表现为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清涕,脉浮紧等症者,或外感风热,发热微恶寒,咽痛,红肿,口微渴,脉浮数等症者应忌用,以防出现“闭门留寇”之虞。
6、黄芪有上升之力,补肝升阳。若肝气悍旺,肝阴虚而肝火上亢者,再用黄芪必有大碍。故临床表现为脉象弦长有力,或弦数而紧,振振搏指,又有头目昏胀,肢体麻木,血压升高等中风先兆症状者切忌用大剂量黄芪,以免温升助血上逆,导致中风危证。
7、外感风热或温热,实热内炽,阴虚火旺等证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体质阴虚及阴虚阳亢者不宜使用;热毒疮疡者不宜使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不宜使用。
8、大量长期服用黄芪有壅滞气机之弊,故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者忌用;肝旺多怒者不宜使用。
注意事项
1、黄芪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低血糖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2、黄芪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故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3、孕妇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
4、黄芪恶龟甲、白鲜皮。
5、黄芪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黄芪不宜与强心苷类药合用,因可使药效累加,增加毒性反应;黄芪不宜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合用,因可增加出血性倾向;黄芪可降低肾上腺素的升血压作用,故不宜合用。
6、服用黄芪及其制剂时,忌同食萝卜、绿豆和强碱性食物,如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等。
7、补气升阳宜蜜炙用;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止汗,托毒排脓;炙黄芪多用于补脾益气。
药物相互作用
黄芪配防风:益气固表,祛风散邪。黄芪甘温,可补气益卫固表,为元府御风之关键;防风辛、甘、微温,辛温发散,祛风解表。二药性味相同,同归脾经,相使为用,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散中寓补,补中寓散,互补互制,益气解表,固表止汗,效力倍增。
药理作用
本品有增强和调节免疫作用;能延缓衰老、抗氧化;对核酸代谢有促进作用,可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对血糖具双向调节作用;能增加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对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促进恢复作用,能增加网织红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能抗病毒、抗癌、抗心肌缺血;可加强学习和记忆功能、对肾病综合征、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有效期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附注
用药甄别:人参与黄芪。两者均甘,微温,归脾、肺经。能补脾肺之气,生津养血,适用于脾肺气虚,及津亏、血虚诸证。然补气力强,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治元气虚脱之要药;兼能安神增智,用于气血不足,或阴虚血少之心神不宁。黄芪兼能升阳,可用于脾虚中气下陷诸病证;又能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适用于表虚自汗,气虚水肿,气津不足之消渴,气虚血滞之半身不遂、痹痛麻木,以及气血亏虚,疮疡难溃或溃久不敛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