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症状
视物变形常可伴有视力下降、色觉改变、视野缺损等。
原因
视物变形主要由眼部病变和精神疾病引起。常见于黄斑区水肿、视网膜脱离、屈光不正、癫痫、癔病、精神分裂症等。
1、眼部病变
(1)黄斑部病变,如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疾病,黄斑区水肿、渗出、出血、变性、裂孔、扁平脱离等。
(2)周边部葡萄膜炎。
(3)脉络膜渗漏症。
(4)视网膜脱离。
(5)脉络膜视网膜肿瘤。
(6)视网膜寄生虫。
(7)屈光不正。
2、精神疾病
如癔病、癫痫、中毒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
黄斑区水肿、黄斑区出血、黄斑区变性、黄斑区裂孔、黄斑区扁平脱离、周边部葡萄膜炎、脉络膜渗漏症、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视网膜肿瘤、视网膜寄生虫、癔病、屈光不正、癫痫、中毒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
就医
1、突发的视物变形、视力下降或丧失、视野缺损等;
2、伴抽搐、牙关紧闭、眼发直、口吐白沫等癫痫发作表现;
3、伴剧烈头痛;
4、伴高热、寒战等;
5、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出现视物变形,如把直线看成曲线,大的看成小的等;
2、伴有持续视物模糊;
3、伴复视,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像;
4、伴有闪光感、眼前浮影;
5、伴视野缺损,像遮了黑幕等;
6、伴发色觉异常,不能分辨颜色;
7、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视疲劳。
2、注意用眼卫生,同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眼部运动。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安排家属或朋友陪同就医。
7、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出现视物变形多长时间了?
2、您看物体的时候是变扁、拉长还是变大、变小?
3、随着时间的推移,您视物变形的程度有加重吗?
4、您的哪只眼睛看东西变形?两只眼睛看东西变形的程度一样吗?
5、除了视物变形外,您是否还有其他不适,比如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6、您之前有被诊断为散光吗?您是否有视网膜脱离、黄斑区水肿等其他眼部病变?
7、您平时有没有不好的用眼习惯?
8、您眼部有过外伤史吗?是否做过眼部手术?
9、您有过精神方面的疾病吗?治疗过吗?
10、您是否尝试过治疗?
1、导致我视物变形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别的原因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必须接受治疗吗?如果不治疗,视物变形的程度会加重吗?
4、我这种情况通过佩戴矫正眼镜可以治好吗?
5、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有什么风险吗?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6、在家里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视力检查是评价视功能情况的基本检测方法,可判断视功能的光觉、色觉及形觉(包括视觉和视野)是否异常。
1、超声检查
眼部B超对于眼部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可用于早期诊断黄斑疾病、视网膜疾病。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可于眼后节和眼前节的检测。可进行黄斑变质、黄斑水肿的早期诊断。
1、屈光检查
首先可进行屈光检查,即使确定有屈光异常,仍应该常规进行散瞳检查,因视物异常绝大多数见于眼底病变,只有完全排出了眼底病变的可能,方可确定为屈光异常所致。如果散瞳检查明确见到眼底病变,即可确定视物异常由眼底疾病所引起。
2、检眼镜检查
可大致看清眼底的结构,了解眼底概貌,对视网膜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一般不难诊断。诊断时,需注意有无视网膜和黄斑部出血、渗出、隆起、新生物等。
1、伴随症状
伴有视力障碍者多见于黄斑部病变,伴有视野缺损、闪光感者多见于视网膜脱离。若患者诉视物变形,但避开该视区,仍可见正常物像,可见于视网膜出血、渗出、结缔组织增殖、血管瘤、寄生虫及视网膜脉络膜新生物等。
2、病史
应注意有无视力障碍、视野缺损,有无外伤、眼部手术史,有无传染源接触史。
3、相关检查
屈光检查、眼底检查、眼部B超、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有助于诊断。
1、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
自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相对或绝对暗点;对强光刺激不耐受。某些病例发病前有感冒、过劳、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眼底检查可见典型病例黄斑区1~3DD的盘状浆液性视网膜浅脱离区,相应视网膜下有灰黄色小点,疾病后期更为明显;中心凹光放射消失或弥散。一些复发或病程长的病例,眼底病变可以十分广泛,主要表现为RPE(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广泛色素变动,或大小不等的RPE萎缩区,部分病例,尤其伴有RPE萎缩带者可伴有下方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甚至视网膜下液体可随体位移动。还有部分病例盘状视网膜脱离远离黄斑部。眼底荧光造影是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不可缺少的检查技术,对确诊该病有重要价值。
2、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病变
简称“中渗”。好发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可出现视物变形,典型“中渗”有黄斑区灰黄色渗出斑伴出血。
3、黄斑囊样水肿(CME)
患者可出现视物变形,临床上典型CME在检眼镜下呈蜂窝状表现,通过荧光造影CME具有蜂窝状染色,可以清楚地与“中浆”鉴别。
4、视网膜脱离
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积聚着液体而导致分离,通常由视网膜裂孔、牵拉、渗出等因素引起,临床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前常有闪光感、眼前浮影等前驱症状,或脱离早期有视物变形等症,很快出现象限性缺损或视力急剧下降。眼底可见玻璃体后脱离、液化、浓缩,或悬浮的红细胞及出血混浊,或可见色素颗粒;浅脱离的视网膜表现色泽变淡,高度脱离的视网膜颜色发白,似球形突入玻璃体腔,广泛脱离的视网膜呈波浪状起伏不平,其上血管迂曲爬行,如果视网膜脱离时间久,陈旧脱离的视网膜上下可见增殖膜;绝大多数视网膜脱离可以找到视网膜裂孔。
(2)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或玻璃体视网膜发生增殖性病变,视网膜活动度受到影响。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及眼外伤等。
(3)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部位随体位而改变,脱离的视网膜表面光滑,无牵拉皱褶。常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发病,如视网膜或脉络膜肿瘤、后葡萄膜炎、后巩膜炎。急进性高血压和妊娠高血压。
5、视网膜前膜
指视网膜内表面生长的纤维增殖膜,可分为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继发性视网膜前膜。根据视网膜前膜对视网膜的牵引作用和导致视网膜水肿程度的不同,临床表现不一。轻者无症状,重者有视物变形,中心视力减退等。
(1)特发性视网膜前膜:为无明确原因可查的视网膜前膜。发病年龄在55~75岁,偶见于年轻人。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的视力可正常或仅轻度下降。
(2)继发性视网膜前膜:可见于视网膜血管性、眼内炎症、变性类及眼内肿瘤和错构瘤等眼底疾患,也可发生于眼外伤、眼部手术,尤其在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前膜的发生最常见。
6、黄斑病变
除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外,许多视网膜病变可引起黄斑区发生水肿、渗出物、出血或扁平脱离,使其组织结构部位发生改变,仍有一定视力者表现为视物变形,常见疾病如黄斑盘状变性、黄斑裂孔等。
黄斑盘状变性也称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本病特点为视网膜下或脉络膜下新生血管形成,患者多在45岁以上,双眼先后发病,视力下降较急而显著,其病变过程包括渗出前、渗出与结瘢三个过程。早期主诉为视物模糊、视物扭曲变形。有的患者自觉中心视力明显下降,阅读困难;有的色觉不正常,甚至还有复视。当视网膜和/或色素上皮有浆液和/或出血时,中心视力可突然下降。
7、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如位于眼底周边部,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如位于后极部,患者早期常主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眼前黑影,色觉改变,持续性远视、屈光度数增加等。肿瘤增大并继发视网膜脱离时可出现严重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可见脉络膜实性隆起,色泽多为棕褐色,表面可有出血,肿瘤周边视网膜可以发生渗出性脱离。肿瘤坏死时,可合并有虹膜睫状体炎、前房假性积脓、前房色素沉积、前房积血等。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细胞、色素颗粒或坏死残渣等,游离到前房可以导致眼压升高,也可因虹膜新生血管而致眼压升高,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
1、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应去除全身发病诱因,戒烟酒,勿过分劳累,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C等。“中浆”是自限性疾病,3~6个月内不用任何治疗大部分可自愈。激光治疗“中浆”是目前最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方法,可以缩短病程,利于视力恢复。
2、视网膜脱离
(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根据裂洞所在部位、大小和多少的不同,以及玻璃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如玻璃体腔注气、巩膜外加压和玻璃体切割术等。
(2)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应根据病因的不同,针对病因施以不同的治疗措施。
(3)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根据牵拉程度,视网膜脱离程度、范围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术式,如巩膜外加压、玻璃体切割术等。
3、视网膜前膜
手术切除视网膜前膜,常可使视力严重下降的患者提高视力,也能改善视网膜变形的情况。如合并黄斑水肿,视网膜前膜切除术后,下降到增视效果较差。
4、黄斑盘状变性
对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已形成的病例,任何药物均不能消除新生血管膜。药物治疗可用维生素B、C、E、路丁及活血化淤中药,可望促进出血与渗出的吸收,使病情稳定,并有延缓单眼黄斑盘变患者另一眼的发病。目前较为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如光动力学疗法、玻璃体切割术取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尚缺乏多中心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5、其他
由屈光不正、癔病等因素引起的视物变形,应根据情况给予验光配镜治疗,或施以心理疗法。
日常
1、心理护理
患者应充分了解视物变形发生的原因及相关治疗方法,以消除不安心理。
2、生活护理
(1)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活动的区域。
(2)患者应在熟悉的环境内活动,减少外出。
(3)平地行走时速度不宜过快,因看路时会觉得崎岖不平而容易摔倒。上下楼时尽量避免走楼梯,可乘坐电梯以免摔倒或踩空而发生意外。没有电梯时,要嘱患者扶好栏杆慢慢走。
3、复诊须知
需外出检查、治疗时要有专业人员或家属陪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