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痰凝证的病因_阳虚痰凝证的症状_阳虚痰凝证怎么治疗_阳虚痰凝证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阳虚痰凝证

阳虚痰凝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阳气亏损,痰浊凝滞,以形寒肢冷,眩晕嗜睡,胸闷痰多,体胖身重,或瘿瘤、瘰疬、乳核不散,关节漫肿、僵硬、不热,苔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肺痿、肺胀、哮证、眩晕、多寐、噎膈、积聚、瘿病、瘰疬、不孕症、流痰、子痰、阴疮、乳癖等疾病当中。

其它名称

阳虚痰阻证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相关疾病

肺痿、肺胀、哮证、眩晕、多寐、噎膈、积聚、瘿病、瘰疬、不孕症、流痰、子痰、阴疮、乳癖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肺痿

主要表现为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气短,头眩畏寒,四肢不温,舌淡胖等症状,此为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反为痰涎,肺失濡养,渐至枯萎所致,治宜温肺补虚,散寒化痰,方

选温肺汤(《奇效良方》)合加味理中汤(《普济方》)加减。

2、哮证

发作期主要表现为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呼吸急促,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桮,面色苍白,汗出冷,舌苔白滑,脉沉弦,此为阳虚阴盛,痰升气阻,肺气不利所致,治当标本同治温阳补虚,降气化痰,方选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加附子、补骨脂、胡桃肉。若发作缓解,病情趋于稳定时,可选肾气丸(《金匮要略》)合参蛤散(《济生方》)加减。

3、肺胀

主要表现为喘逆,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咳吐白沫稀痰,胸闷心悸,形寒,出冷汗,舌淡暗,苔白腻,脉沉滑,此为肺肾俱虚,阳虚痰阻于肺,壅塞气道所致,治宜温补肺肾,化痰平喘,方用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加附子、胡桃肉之类化裁治疗。

4、多寐

主要表现为头脑昏沉,时时欲寐,神疲自汗,头身困重,畏寒肢冷,胸闷纳少,腰膝冷痛,舌淡胖有齿痕,此系阳气虚衰,头失温煦,痰液凝滞,因遏心神所致,治宜温阳化痰,开窍醒神,方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合涤痰汤(《济生方》)化裁。

5、眩晕

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身重胸闷,精神萎靡,四末不温,形寒怯冷,口淡不渴,食少腹胀,或有耳鸣,腰酸等症状,此系阳虚不温,痰浊壅盛,蒙蔽清阳所致,治宜补肾助阳,温化痰浊,方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

6、噎膈

主要表现为长期伙食不下,胸膈痞闷,吞咽不利,泛吐清涎,并有面色白,神疲嗜卧,面浮足肿,畏寒脉细滑等症,此系脾肾阳虚,运化水谷之力减弱,津液温化,输布无权,寒痰内生,阻于食道而致,治宜温补脾肾,化痰利膈,方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合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加减。

7、积聚、癥瘕

表现为“积证”,以积块较久,按之疼痛,面色眺白,消瘦乏力,四肢厥冷,纳差腹胀,苔膩为临床特点,此系阳虚痰浊凝结,阻滞气血,脉络不通而致,故本证又常合并气滞血瘀证,治宜温补阳气,软坚化痰,方用阴阳攻积丸(《医宗必读》)加海藻、昆布,若合并气滞血瘀证,可酌加当归五灵脂、桃仁、红花之类以增活血之力。

8、瘿病

主要表现为颈前肿大,按之有结节,质地柔韧,按之能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病情发展缓慢,并伴有怯寒肢冷,脘闷痰多,神疲乏力,便溏等症状,比系阳虚寒痰内生,留注于结喉,凝滞气血而成,治宜温阳化痰,散结消瘿,方用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合附子理中丸(《和剂局方》)加减。

9、瘰疬

其临床特点为颈部及耳后结节,累累如贯珠,皮色不变,不觉疼痛病程较长,并伴有脘闷纳减,畏寒肢冷,精神疲乏,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状,此为阳虚痰凝,痹阻于肌肉筋脉所致,治应温阳散寒,化痰通滞,方用阳和汤(《外科全生消瘰疬丸(《疡医大全》)加减。

10、流痰

其临床特点为骨或关节附近形成脓肿,起病很慢,局部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关节漫肿,活动不利,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脉沉细。此为流痰初起,由阳气亏损,寒凝痰滞,流注骨或关节所致,治宜温阳补虚,散寒化痰,方用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合小金丹(《外科全生集》)加减治疗。

11、乳癖

其临床特征为乳房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推之移动,不痛,亦不溃破,皮色如常,可以数年无变化,好发于青年妇女,并伴有月经不调,经水少而色淡,或闭经,腰酸乏力,纳差倦怠,四肢不温等全身症状,此为元阳不足,冲任失调,痰浊内结乳中所致,治宜温阳化痰,调理冲任,方用(《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四物汤(《和剂局方》)加海藻、半夏、柴胡等化痰行滞之品化裁。

12、子痰

其临床特征为附睾硬结肿大,酸胀隐痛,或潰后疮口久不愈合,伴有肢冷畏寒,面色淡白,腰酸肢软,睾丸阴冷,脉弱无力等全身症状,此为肾阳不足,内生痰湿乘虚入络,凝于附睾而致,治宜温补肾阳,化痰散结,方用右归丸(《景岳全书》)、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加减,并可加服小金片,以增温阳通络化痰之功。

13、妇科阴疮

其临床特征为阴户一侧凝结成块,质坚硬,形如蚕茧,不痛不痒,不红不热,日久不消,或溃后疮口久不收敛,形体消瘦,神疲体倦,纳谷不香,肢冷怯寒,小便清长,腰酸,小腹冷感,此为阳虚温运无力,气血不畅,与内生痰浊凝结阴户所致治宜温阳散寒,化痰养荣,方用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合小金丹(《外科全生集》)加减。

14、不孕症

主要表现为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发、闭经带下量多,质清稀,脘闷纳差,腰酸腿软,性欲冷漠,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脉细滑,此系阳虚宫寒,冲任脉虚,内生痰邪下注,凝结于胞宫,使胞宫不能摄精成孕,治宜温阳化痰,词补冲任,方用毓麟珠(《景岳全书》)合导痰汤(《妇人良方》)或启宫丸(《中医妇科学》)加减。

病因

病因
多由素体阳虚痰盛、饮食劳倦内伤所致。
病机
本证好发于年高阳弱及气虚体胖痰多之人,遭遇寒冷、情志不畅或偏嗜酒食肥甘厚腻之品会加重病情。老年人阳气渐衰,故本证老年人得之,多表现在肺痿、肺胀等慢性虚损性疾病中,素体阳虚气弱之人得之,多表现为流痰、噎膈、积证、眩晕等疾病当中。青年人得之,则易表现在瘰疬、痰核等疾病当中。痰为阴邪,在阳虚之体易从寒化,且痰湿同源同化,故本证常并见寒痰或痰湿内盛之征。

表现

临床表现

形寒肢冷,眩晕,嗜睡,体胖身重,胸闷痰多,痰液白而清冷,或瘿瘤、瘰疬痰核不散,关节漫肿、僵硬、不热,苔白膩、脉滑或沉细无力。

症情分析
阳虚之痰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温化水液之力不足所致。痰之已成,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阳虚痰凝证由两部分症状组成:一组为畏寒、肢冷、脉沉迟无力等虚寒症状,一组为痰浊结聚的症状,临床既可表现为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的症状(如咯痰、呕吐痰涏等),又可表现出痰核、瘰疬等无形之痰的征象。

治疗

治法
温阳祛痰
方药
乌头汤合二陈汤。
常用中药
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半夏、橘红,茯苓。
转归预后
阳虚痰凝证病机上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在演变过程中会发生气滞、血瘀证候。痰邪粘膩稠厚,结聚体内易阻遏气机,形成痰阻气滞证,临床表现出胸胁、脘腹满闷,善太息,情志不畅,或自觉喉中有物梗阻等症状。病情若进一步发展,阳虚内寒,气运乏力,血行凝滞不畅,况且痰滞碍血,都可致血瘀,形成痰瘀互结证,表现出局部肿块刺痛,经久不愈,或肢体麻木、萎废,胸闷痰多或痰中带紫暗血块,舌紫暗胖,或有瘀点,苔腻,脉沉涩等症状。在疾病后期,若阳虚已极,寒痰、瘀血交结不解,会形成顽痰不化,表现如痰核肿块坚硬,日渐肿大,经久不消,或痰核溃后,脓液稀薄,绵绵不断,并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凹陷,久不愈合等症状,提示正虚邪盛,是病情恶化的标志。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