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的病因_血瘀证的症状_血瘀证怎么治疗_血瘀证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血瘀证

血瘀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或腹内撤块、刺痛不移、拒按,或出血紫暗成块,舌紫或有斑点,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发热、胃脘痛、腹痛、胁痛、黄疸、臌胀、腰痛、胸痛、心悸怔仲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其它名称

瘀血内阻证、瘀血阻滞证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发热、胃脘痛、腹痛、胁痛、黄疸、臌胀、腰痛、胸痛、心悸怔仲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内伤发热

多表现为午后或晚间发热,口燥咽干,渴不多饮,畅游固定痛处或肿块等,脉症不相一致是与瘀血发热的特点,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味。

2、胃脘痛

临床表现每以胃脘刺痛,痛处不移,拒按,甚则出现呕血,或黑便为特征。此多由久痛入络,瘀血凝滞胃脘,气机不利所致。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丹参饮(《时方歌括》)加减。

3、腹痛

见腹部刺痛,按之痛甚,固定不移,或有包块等症状,主要由寒克血脉,跌扑损伤,或情志怫郁,气血郁结,肝经或冲任二脉瘀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缓急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4、噎膈

临床表现以食入既吐,水饮难下,吐物如赤豆汁,大便干如羊矢,形体消瘦,肌肤不泽,脉细涩等为特点。此由瘀血内结,阻滞食道,甚则络伤血溢。治宜滋阴养血,破结行瘀,方用通幽汤(《兰室秘藏》)。

5、胁痛

见胁部疼痛如刺,动则痛剧,痛处不移,入夜尤甚为特点,此由跌扑损伤,挫伤屏伤,肝气郁结或气滞日久导致血瘀,痹阻脉络。治宜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方用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6、黄疸

临床表现以两目及皮肤发黄而晦暗,面色黄而黯滞,或胁下有肿块疼痛,按之不舒,肤表可见红色蛛纹丝缕,大便黑,舌质淡而青或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等阴黄证为特点。多由黄疸缠绵不愈,病久入血分,血络瘀结所致。治宜活血化瘀退黄,方用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味。

7、臌胀

临床表现为腹肿大坚满,胁腹胀满,时有攻痛,面色黧黑,手掌色赤,唇色紫黯,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等症状,此由情志郁结,嗜酒无度,虫毒外邪等伤及肝脾,瘀血阻滞脉络,水气内聚而成,治宜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用调营饮(《证治准绳》)。

8、腰痛

临床表现以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按之痛剧,活动受限为特点,此多由跌扑或扭伤,络脉受损,瘀血留滞腰部而成。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味。

9、胸痛

临床以胸部刺痛,心痛彻背,痛处不移,入夜尤甚,心悸等为特点,此由情志内伤,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脉络瘀滞,或久病入络,心脉瘀阻,心阳不振或寒湿之邪搏结于脉,内犯于心,心脉痹阻所致。治宜宽胸通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选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或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10、头痛

临床表现以头痛如锥刺,固定不移,经久不愈为特点,此多由头部外伤后,以及久病入络,瘀血内停,阻塞脉络所致,治宜活血化瘀,方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病因

病因

产生瘀血的原因可有多个方面,一是外伤、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淤积于内;二是气滞而血行不畅,以致血脉瘀滞;三是血寒而使血脉凝滞,或血热而使血行壅聚或血受煎熬,血液浓缩黏滞,致使脉道瘀塞;四是湿热、痰浊、砂石等有形实邪压迫、阻塞脉络,以致血运受阻;五是气虚、阳虚而运血无力,血行迟缓。

表现

临床表现

有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等方面的证候。其疼痛特点为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间痛甚;肿块的性状是在体表者包块色青紫,腹内者触及质硬而推之不移;出血的特征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或妇女血崩、漏血;瘀血色脉征主要有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露青筋,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或舌有紫色斑点、舌下络脉曲张,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等。

症情分析

血瘀证的机理主要为瘀血内积,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有刺痛、固定、拒按等特点;夜间阳气内藏,阴气用事,血行较缓,瘀滞益甚,故夜间痛增;血液淤积不散而凝结成块,则见肿块紫暗、出血紫暗成块;血不循经而溢出脉外,则见各种出血并反复不止;血行障碍,气血不能濡养肌肤,则见皮肤干涩、肌肤甲错;血行瘀滞,则血色变紫变黑,故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脉络瘀阻,则见络脉显露、丝状红缕、舌现斑点、脉涩等症。

治疗

治法
活血化瘀
方药
丹参饮。
常用中药
生地黄、大黄、赤芍、丹皮、当归尾、枳壳、龟甲、桃仁。
针灸治疗
选穴关元、三阴交、隐白、血海、膈俞、合谷、太冲等。
转归预后

血瘀与气滞可互为因果,或同时为病,而为气滞血瘀证或血瘀气滞证,简称瘀滞证。血瘀可与痰、热等合并为病,而为瘀痰互结证、瘀热互结证。瘀血内阻还可导致血虚、水停等病理改变。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