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阳不振证的病因_心悸·心阳不振证的症状_心悸·心阳不振证怎么治疗_心悸·心阳不振证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心悸·心阳不振证

心阳不振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致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本证见于心悸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心悸

症状详情

常见病

心悸。

病因

病因
本证由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致心阳虚弱,温煦失职,无以温养心神引起。

表现

临床表现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伴有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症情分析
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致心阳虚衰,血脉瘀滞,无以温养心神,故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阳气虚衰,无以温煦肢体,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为心阳不振之象。

治疗

治法
温补心阳
方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中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附子、人参、黄芪、麦冬、枸杞。
针灸治疗
取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转归预后
心悸的预后转归主要取决于本虚标实的程度,邪实轻重、脏损多少、治疗当否及脉象变化情况。如患者气血阴阳虚损程度较轻,未见瘀血、痰饮之标证,病损脏腑单一,呈偶发、短暂、阵发者,治疗及时得当,脉象变化不显著者,病证多能痊愈。反之,脉象过数、过迟、频繁结代或乍疏乍数者,反复发作或长时间持续发作者,治疗颇为棘手,预后较差。甚至出现喘促、水肿、胸痹心痛、厥证、脱证等变证、坏病,若不及时抢救治疗,预后极差,甚至卒死。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